想咨询一下关于本人化学专业研究生选导师,一位导师是院士,另一位是杰青,对杰青的方向更感兴趣,选哪个?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谁更好一些# 南京大学啊……有啥疑问……院士,杰青,长江等数据,全面领先啊……基础学科像物理,化学,中文,外语,哲学,计算机,南大都是全面领先的……
大连化物所的生源有多厉害?居然还有来自清华的。
大连化物所是中科院最顶级的研究所之一,甚至可以说第一也毫不为过,科研力量极强,研究所里面有10多名院士,30多个杰青,还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力量比同城的985大学大连理工还要强。
在推免的名单中,几乎全部是211以上,并且有众多的985大学,包括中国工科top1的清华大学,化学方面顶尖985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还有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传统名校。
论科研实力,东北地区哈工大第一,大连化物所第二,配得上这么优秀的生源质量。
杰青每天忙于各种评审和项目申请,很难真正指导上你,院士就更是了,一年你能见他几次都算多的。两种情况大概率都是下边的小导师负责带你,所以都不建议,除非能明确哪个小导具体带你,并且那个小导目测很有学术前途。
按照我的建议,不如重新找个更年轻的导师,比如40岁左右的优青,既年轻又有干劲。你是去学东西了,不是去傍大腿了。
2022年度,杰青评选结果中,比较亮眼的是其中两个学校的某些学院,仅仅一个学院入选人数超过绝大部分学校,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1、北京大学:物理学院,7名教师入选杰青,江林华(北大校友,人类发现的最遥远的星系),贾爽(北大校友,量子材料中心工作),马仁敏(南京大学校友,首次发现基于约当矢量的新辐射机理),马文君(北航校友,激光加速新型靶体系研究),刘永岗(北大校友,古气候和物理海洋方面的研究),唐宁(南大校友,宽禁带半导体异质结构中载流子输运和自旋性质研究),方哲宇(南开校友,微纳光电材料与器件)。
2、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学院,4位教师入选杰青。具体人名待官方公布。上海交通大学的化学实力提升快,年轻人才队伍建设好。兰州大学挖来的涂院士退居二线后,现任70后院长樊春海为南京大学校友,33岁入选杰青,45岁当选科学院院士。另外一批年富力强的教师成长起来。
首先说结论吧,我建议还是跟着兴趣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且作为科学研究,如果你没有兴趣的话,你的科学研究的这个路程是非常枯燥和乏味的,所以结论就是跟着兴趣走。那么,为什么要跟着兴趣走?以及为什么不选院士?我拿我的个人经验跟你说一说。因为我的导师也是在业内,也是一个非常大牛的人物。他的资源肯定也少不了,当时我也想着,如果我能选他作为导师,未来就业或者未来深造也会利用他的资源更好的帮助自己吧,但实际这个想法是不怎么正确的,因为既然是大牛级的导师,根本没有更多的精力或者时间去照顾我们几个小硕士,或者是去帮助你小硕士。一学期如果你不主动去见的话,根本连导师也见不到几面,你的课题,你的项目全部都是由他的博士生来带的。所以实际很多路还是靠自己走的。
这个只能给出泛泛性的建议了,因为也不认识你说的院士和杰青(这是废话,因为你也没说他们的名字),所以这只是一般性的建议,参考一下就好。
这种情况我一般建议选择杰青,因为现在很少见到院士亲自带硕士生了。进了院士团队,院士只是你名义上的导师,具体指导你工作的还是他们团队里的小老板。所以按照古代的规矩,你只是这个院士的记名弟子,算不得亲传弟子。
当然有些杰青也是不亲自带硕士的,也是让手下的副教授来指导的。不过这种概率比较小,大概率还是能做亲传弟子的。
上面的结论都是一般性而言的,也有例外,比如那个院士如果是超级大牛的话,那做他的记名弟子也超过了一般杰青的亲传弟子。
恳请您存慈悲之心、怜悯之意,放过这院士和杰青吧,两个都别选。
先说院士,其研究方向您没啥兴趣,一个研究汽车轮胎的,就别跑到研究发动机的团队里捣乱了,对谁都不好。
再说杰青,您从骨子里就没有看得起人家,怀疑人家的资源,怀疑人家的实验设备,怀疑人家的经费,综合起来,其实就是怀疑人家的水平或者说怀疑人家的综合实力。说怀疑,比较委婉,其实就是嫌弃。可试问一下:您凭什么嫌弃呢?
感觉您对于选导师的纠结,就好比一个拜金女选老公:自己不喜欢的那个,巨有钱,但人家也不一定看得上自己;自己比较喜欢的那个,钱没有另一个多,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可人家也是不一定看得上自己。
您让我想起了网络上出现的那些在相亲时迷之自信的女性,罗列了一大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择偶标准,却忘了自己学历平平、样貌平平、身材粗短、修养一般……
客观讲,醒来吧,院士和杰青都别选,一是人家不一定看得上你,到时候尴尬;第二,你的出发点本身就是错误的,进入哪个团队都不会起到好的作用。
饶了院士和杰青罢……
谢谢头条邀请!
读研阰段,最最重要的是研究方向的选择。当然,这个专业方向是你感到兴趣的,是学科前沿的,而你在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是比较扎实的,另一方面是所在实验室的实验设施是完备先进的,同时研究团队的结构,研究经费,和已有的成绩也应该在考虑之列。
当然“名师出高徒”,可是像化学这样的基础理论科学研究,并非绝对如此。这和戏剧,音乐,绘画有很大差别。
如果以上所说的条件都具备,那当然最好不过了!
这个当然是选择杰青了。资源再好,你对研究方向不敢兴趣,也不会有什么成果和前途,到时你恐怕身心疲惫。但选择杰青就不一样了,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人都是很开心的,也就很容易出成果!至于资源,你做出科研成果了,还怕缺什么资源?
这个问题很有趣,作为研究生,作为话题讨论。
在选择导师之前,首先应该自省,我的学习基础如何,我的能力如何,我的智力水平如何,我的情商如何?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并不是教师的能力,地位越高,学生的能力就越强,孔子三千学生,只有七十二贤人,其中能被人记住的也就寥寥几人。
学生的成就,如果能跟老师的水平匹配,当然教师的水平越高,学生学得越好,学其上,得其中,学其中,反得其下。如果学生的智力,能力水平与教师差异太大,很难有成就。很多走后门进入好学校的学生,最后的结果并不都如正式考入的学生一样,进入理想的高一级学校或好的企业公司,做出一番成就,有的甚至不如未走后门的。
当了解自身的条件后,假如与两位导师都能匹配得上,那就要认真研究两位老师的实力和水平了。院士年龄更大,在行业中的影响力更大,认识的人更多,具有很多稀缺资源和信息。但杰青更年轻,更有创新的想法,更有活力,有更多种可能。
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喜欢,所以学习和研究。当然,也有很多人会因为责任和使命去研究。
如果你不是想走捷径,为了兴趣或为了责任,你都会学有所成,成为一位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感的优秀科研工作者,甚至是行业中的翘楚,如果只是想走捷径,成就不用想就知道,你跟院士,是害了院士,跟了杰青,是害了杰青。
如果我个人选择,我会选择杰青,如你所说,对杰青的研究方向更感兴趣。
不知回答对你是否有用,但愿你能作出更精准的选择。方向选对了,就成功了一半。
金色晚霞
2022-11-07导师选院士,还是杰青?提问者出现纠结的原因是兴趣和资源,这个纠结对不对,说说我的看法。
研究生选导师,这几方面需要考虑:
第一是个人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用多讲。
第二是方向,毕业后想继续从事学术工作,这是个重要的问题。不同的研究方向,未来的发展可能千差万别。简单点说,要选一个未来容易出成果的方向。什么方向容易出成果?不同的学科不一样,大致来说,国家、社会需求强烈的方向、学科中新出现的领域,就比较容易出成果。这个需要仔细考虑。
第三是导师水平高,尤其是在培养研究生方面。这个可以看看导师历年的学生培养情况。当然,这也和导师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
第四是资源多的导师。这里有两个问题,院士的资源一定比杰青多,这不一定,具体不展开。其次是资源多的导师,学生也多,高手也多,导师资源不管怎么多,它总是有限的,你一定能用到吗。
再说说其它的。院士也好,杰青也罢,这类导师学生多,硕士研究生往往是博士带,有时和导师见个面都不容易。而且,这类导师,主要关注的是博士,除非特别优秀的研士。当然,不同的学校,情况不太一样。
祝这位考生,选到满意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