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7

取消培养研究生的固定导师制度,实行传统班级制,是否可以避免导师“奴役”研究生?

想咨询一下关于取消培养研究生的固定导师制度,实行传统班级制,是否可以避免导师“奴役”研究生?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13 个回答

  • 秋水共长天

    说一下我们被西方有毒文化侵蚀得有多厉害。pua这个词,有多少人知道,它在心理学术上来说是对他人进行精神施压,不断的从语言行为上去贬低另一个人,让对方最终垮掉,或者被精神奴役。
    这个词被用在精神疾病治疗上,它只是一个学术性中性词。
    但国外就偏偏有这么一批人,学习pua控制他人。之前的新闻,不是那个论文被导师压着不给过,老是让他做家务跑腿的好像是研究生,最终跳楼了。
    还有女大学生被老师pua跳楼。
    这些实施者并没有得到量刑惩罚,而我本人也接触到过职业内的pua,对方是海外留学归国博士,在政府机构工作。
    来看一下这些施压人的学历,全是高端型人才,都或多或少的有留学经历或者接触过pua相关知识。
    他们以这种精神控制别人心理状态的行为为乐趣。
    就像一种打击文化,我打击你是为你好等等,你看我为你好你还不知道感激,你这个人怎么怎么的……
    就是这一套话术,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
    有些高端型人才的思想,真的就是“洋垃圾”。
    我不否认国外也有好的思想和文化,就pua这一词,原本是为了塑造对心理疾病的类别认知,却被一些邪恶的人,当做了兵不血刃的“杀人”工具。他们甚至还沾沾自喜,而我们的法律并不能定义他们有罪。
    很多的心理疾病患者,是被pua过的,但还有很多被控制的人根本不知道被控制,还甘愿接受洗脑。
    就像传销。
    看穿他们也很简单,1、话术,2、态度,3、是否心理上感到被道德绑架,4、是否奴役了你来付出,5、偏离了职责范畴,6、没有对等的价值回报
    这些人的地位往往比较高,手里有点权利,就喜欢以势压人。
    摆脱他们,要收集他们pua的完整话术证据,并且要多份。(这个是说反制,如果你只有一份是没什么举证效果的)
    或者从他们的工作中找到犯罪实证。
    还有一个,不配合玩下去直接走人,但结果可能是之前所做的努力全部白费。
    很多被施压人自杀,就是舍不得所做的努力白费。
    但我还是要说一说。
    “孩子,只要活着你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世界这么大,如果规则它坏了,那就换种方式推翻它。
    如果10年20年不行,那就用一辈子。
    信念不认输,希望永不会灭。”

  • 岁月沉香

    取消毕业论文,改为文献综述,那么就可以实现像培养大学生一样的成班的培养和毕业了。这个不难实现,关键是说服导师们放弃毕业论文的要求,说不服也不要紧,可以压服,教委干脆直接规定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至二年,取消毕业的研究性论文,取消导师制。

  • 陈....

    这是非常荒谬的。研究生与本科生培养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只能采取导师制。

    想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办法是有的,但就看管理部门用不用。

    1)严格把关,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严格的考核。考核不过,学生延期,导师停招一年;

    2)加大投入经费力度,给研究生导师以足够的非竞争性经费,避免导师疲于申请项目。

    第二点985高校是有保障的,宜实行普惠,推广到所有有硕士点博士点的高校。

    另外,说实话,如今高校教授40岁之前死掉的很多,外行说是积劳成疾,我作为圈内人,知道是怎么回事,跑项目占主要因素,我最近因为一个项目砍掉一半的资助力度而郁闷了一周,胸口都疼,长期以往,绝对是有害的。但你不去跑项目,团队就要散。

  • 风华绝代

    什么叫奴役?你帮导师干活,学习到的东西那是自己的,发表的文章也是自己的。所以导师和学生是互利共赢的关系。

    你要以导师奴役你的心态去读研究生的话,那你这个研究生肯定是失败的,因为学习终究是给自己学呢,不是给别人。

  • 沉稳如山

    #西交大在读博士溺亡,女友称因不堪导师奴役,曾自杀未遂,你怎么看#
    现在是时候正视高校劳务与劳动报酬的事情。
    传统观点认为学习知识,听从老师安排参加社会实践,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但是现在高校很多导师给学生提供的项目实践,本身带有盈利性质,而且劳动量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给学生合理的劳动报酬,而不是简单让学生实习,或者打免费工。
    如何完善和界定学生一般学习和盈利劳动关系,是避免激化矛盾,甚至酿成惨剧的关键!

  • 教育

    不现实不可行。

    学越上面越窄,但越精深。同样是数学,有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基础数学等。同样是应用数学,又会分为不同的方向。即使是同一个老师的学生,好的研究也会不同,更不用说不同的老师了。研究生最重要的是上课吗?不是,其实上课只是为了打打基础拓展知识面,要搞科研,最重要的还是方向的确定,还是对最新文献的把握。

    研究生怎么分班?怎么确定研究方向?不固定导师的话根本确定不了方向,确定了方向那是不是又得老师指导?要往一个方向研究下去,导师负责制是必然的。没有固定导师的话,学术论文怎么署名?没署名的话哪个老师还有积极性?

    所以说,导师制不是问题,问题是需要限制少部分无良导师对整个导师队伍的影响。现在的导师负责制导师占主导地位,如果导师不同意毕业,则学生可选择太少。如果学生想换导师的话,因为导师之间相互都很熟悉,一般碍于面子,其他导师不会接受的,接收了以后两个导师怎么相处?一种情况,如果这个导师人缘不好或其他导师和他有矛盾则问题就好办了。还有一个,应该有个学术评价小组,如果学生和导师有矛盾的话,如何公正评价学生的学术成果,能够使学生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顺利毕业。

    不过,导师同样有导师的难处。比如说,有的硕士生在上学期间生孩子,耽误科研,老师有什么办法?办法很少。再比如,有的学校要求发表一篇文章,有的学生发表一篇文章后就什么不干了,不听导师的,问题是,毕业需要大论文,内容不够怎么毕业?碰到这种学生着急的是导师,总不能不让毕业吧,导师也要面子,也要考虑后面的招生。怎么办,好多时候需要导师亲自上阵。

    导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的难处,但相对来说,导师主导性更强,需要考虑不良导师的影响。

  • 秋色宜人

    跟师傅做点事,怎么就叫奴役?研究生不是本科生,导师指导很重要

  • 沐馨

    提出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不了解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在你报考研究生的时候,你的研究方向就已经决定了。虽然像清华、北大、中科院的研究生有所谓的轮转制度,就是第一年你可以在不同的实验室里轮转,接触不同的导师及研究课题,一段时间后再确定师从哪个导师,但没有哪个学生愿意花一年的时间去轮转,因为攻读硕士学位的时间就是三年,大家都想按期毕业,没有人愿意延期,所以尽快确定导师及开始工作有利于按期毕业。所以没有固定导师的制度是不可能的,你不可能今天在这个实验室做一点实验,明天又到另外一个实验室做点实验的,一个系统的研究成果都没有,三年后你如何答辩?导师奴役学生的说法也很片面,一个导师决定接受一个学生的时候,其实他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因为学生做实验的费用及补贴都要由导师支付,没有经费是做不了实验的。导师必须不断地去申请项目,而申请项目就需要不断地出成果,成果哪来?就靠他招收的研究生做实验出结果,所以他会逼着学生做实验,虽然有时候会很不尽情意,但没办法,实验室要延续下去只能这样,况且经历这般地痛苦,对学生也是一种锻炼,如果有好的成果出来,不但有利于导师,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一旦招收的学生不但能力差还又懒惰,最要命的是心理承受能力还差,骂两句就玩失踪跳楼,摊上这样的学生只能自认倒霉。同济那个跳楼的研究生,他的导师在他进入实验室后的10个月,就给他挂了一篇影响因子10以上的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的待遇,要知道一篇影响因子10以上的论文在一些985高校都是评教授的条件,硕士期间能发10以上的论文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说明这个导师对他其实真的很不错。至于后来事情为何走到自杀的程度,细节不清楚不敢乱说,我猜测是因为导师给他挂了共一作者的论文,希望学生能有所回报,做出更多的成果来,而这个学生有其他的考虑。双方谈不来导致最终悲剧的发生。

  • 左岸

    【学生用命换来的研究生导师“十不得”,有点打脸!】教育部出台的研究生导师“十不得”,是做人的底线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本来就应该是为人师表,何况是研究生导师?为人师表者竟然需要靠教育部出台“十不得”,还是被最近接二连三的舆情逼出来的,甚至是自杀的学生用命换来的,可笑,可悲!
     
    全国有46万研究生导师,毫不客气说,其中有不少的滥竽充数者,甚至有不少披着“教授”外衣的“禽兽”。
    这两年频频爆出的研究生被导师当家奴样剥削奴役,性骚扰、性侵,以致于有研究生不堪忍受而自杀,足以说明目前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水份太大,许多导师德不配位,导师制度急需改革。
     
    二哥认为,教育部公布的这“十不得”及违反“十不得”的相关惩戒,会对那些不良导师是一种威慑,但规定尚需细化,尚需进一步增加监督约束机制,诸如学校定期摸底排查,及时制止苗头;培育师德先进导师团队;对师德失范问题加强警示,用好监督评价机制,实行学生对导师的年度评价并合理使用评价结果 ,这样才能将导师绝对的评价权和影响权进行科学规范。
    #【教育部重磅发文:导师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 - 今日头条】教育部重磅发文:导师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传媒大家说#

  • 岁月如歌

    中国的教育真的是走进了怪圈,怎么走不出来了?屡次看到研究生被导师奴役的事、比如让她给接孩子、帮辅导孩子学习等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样的为人师表怎么能教出品德修养好的学生?取消导师制改为班级制也实属无奈,应该会减少很多导师奴役学生的事件发生吧。

  • 最美

    谢邀。

    真的是一个好问题,正好有话要说。

    同济大学研究生跳楼事件,一下子又牵动了学生给导师打工这个话题。

    起初,我也是很愤怒的。愤怒于导师不尊重学生,视学生为学徒,把自己做的课题(工作)分担给学生,自己却独享课题成果,无论是评奖还是转让都不见已经毕业的学生所付出心血的踪影。

    今天,突然意识到,自己狭隘了。

    术业有专攻,一门学问,愈到高深处愈专精。

    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我们每一个导师都是大师,是通才,所以,导师仅仅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是很正常的事。

    导师所承担的课题,也必然是其最擅长领域里能力所及的最前沿学术研究了。

    那么,学生跟着导师学习导师最擅长领域的学问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所以,学生跟随导师去做导师的课题,才能学到导师最精髓的学问,在导师的带领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术研究,这才是最好的求学过程,才不至于闭门造车,自编自导自演理论数据,只求论文圆满。

    所以,学生给导师打工,是学生追求学术学问提高的再正常不过的学习过程。

    当然,我们依然谴责导师指使学生去做和科研无关与课题无关的生活琐事,谴责导师做甩手掌柜对学生承担的工作不予指导,谴责导师剥夺学生发表论文等享受科研成果署名权,谴责导师身授学术不端。

    同济大学陆同学的事件,是一出悲剧,伤害的,不仅仅是陆同学的生命,还有同济大学的声望以及所有严格要求学生做学问的导师的责任心。

    (声明:不了解陆同学的导师和陆同学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位导师是否是出于严格要求还是其他,不予置评。但是现在这个后果,必定会引起所有高校研究生导师对学生提要求的风险意识的增强甚至过敏,出于避险心理,必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导师对学生学术要求趋于松散。)

    最后,我的结论是,导师负责制不是造成悲剧的根源,不能因此而贬低导师负责制。

  • 闯出一片天

    非常赞同。社会变了,制度也要跟着变。缺德导师不断出现,就要及时改变培养办法,不能让缺德导师再缺德下去。集体培养研究生,既能够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又能促进导师敬业,不再走邪门歪道。多好啊!

  • 金毛大汪汪

    导师有项目有经费,需要课题组一起做实验,完成数据分析,发表文章。对学生而言,你不进课题组,不做实验,你能学会什么?对导师而言,学生什么都不做,凭什么教你?上课学会的只是基础知识,根本无法毕业。研究生和博士生最重要的是实践(即干活),出数据,出文章,这样才具备了毕业的基本条件。

    不过现在有不少研究生或博士生素质较差,主要是实验做不出来,论文不会写(有的英文太差),数据造假等等。这样的学生延迟毕业或毕不了业真不能怪导师。每年总能见到这样的学生,导师还得想办法帮他毕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