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6

明年研究生毕业,自我感觉上研究生就是个错误,后悔跟风考研了,有没有和我一样的?你们对此有什么想法?

想咨询一下关于明年研究生毕业,自我感觉上研究生就是个错误,后悔跟风考研了,有没有和我一样的?你们对此有什么想法?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11 个回答

  • 教育

    女儿是去英国读的硕士,是一年的那种,还是自付学费,花费不低。对于我们这样靠工资生活的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回国后,还受到不明就里的人的轻视,“一年,能学到什么?”。但是,我们一点都不后悔赴英读研。

    在申请读研及语言考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女儿的辛苦努力,甚至比当年的高考还要努力,也看到了女儿的能力和潜力。申请的英前25名学校,是她自己申请的。一年的学中,要应付老师的口音,还要对专业课深入学习,但是她以优异成绩毕业。

    那一年,孩子开阔了视野,对自己也有了更高要求。我想教育的目的,自我成长最重要。无论干什么,无论处于什么环境中,只要自己努力,总有回报。

  • 金色晚霞

    2022年考研国家线已公布。
    很多专业太“卷”,分数线直接上涨10-15分。
    孩子到底要不要考研?
    第一,读研只是一个经历,不能为了考研而考研,不能为了跟风而考研。
    上研究生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如果有好的就业机会,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按照她的意愿和兴趣选择就业。有很多工作并不是必须研究生学历才可以胜任。研究生学历只是一个敲门砖,进入单位以后具体工作还是要以能力来论。
    第二,非全日制研究生为在职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我有很多同事一边工作一边读研,工作几乎不受影响,而且非常优秀。
    第三,考研需考虑家庭经济条件。毕竟读研三年没有收入,虽然有各种奖学金,但是花费还是挺高的。别人上班既积攒了工作经历,又有薪资,读之前还是要慎重考虑。

    能考上肯定去读,读研是证明自己实力,显示自己能力的方式。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考研。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风去了无痕

    本科是一个211高校,不是特别顶尖的那种,当时女朋友要考研,我想着如果我不考研,可能女朋友读研了和我的差距越来越大,到时候自己就配不上她了,所以我也选择了考研。当时报的学校也比较保守,就是一个中流的985大学,同班同学中有考清华北大的,结果到了考研分数出来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大家的水平都那么的一般,早知道我就考清华了[捂脸][捂脸],我来读研的分数是学院第一名,数学142分,上了研究生别提多后悔了,我比和我同门的同学多了五十多分,真想再复习一年直接去清华的。而且在读研过程中,我开始以为同学都特别厉害,结果慢慢的发现,原来大部分人都是菜鸡,很多跨考的同学除了考研那几本专业课外,对更多的专业知识是一窍不通,在外人眼里他们是天之骄子,但是他们什么水平我心里最清楚。转眼三年毕业了,回想当初考研的动机也算是随波逐流,当时也没想过要找工作的事情,后不后悔自己也无法判断了,只不过现在的自己还算活得不错,开心就好了。

  • 沉稳内敛

    如何看待大学生跟风似的考研?
    考研的人,至少有一半的人是为了逃避现实。但是,现实是逃避不了的。
    今天你不想面对,三年后你还是得面对。
    有的人是因为本科就业不乐观,轻松而且高工资的职位太少,所以就选择继续留在学校,考研考博。
    如果你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只是一味去学习,去考证,会学傻的,最终也会跟社会脱轨的。
    除非,你天赋异禀能考进名校,或者去知名大学留学,能接触到某个领域最尖端的技术或者大师,而且你对于学术、研究真的非常感兴趣。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的家里已经给你铺好路了,你研究生一毕业他们就会给你安排一个铁饭碗,一个萝卜坑。
    因为有些正规单位,人家招人的起步条件就是211硕士,还要通过笔试、面试,这些都是明面的要求。
    当然,这些单位可能还会有看不见的要求:你的亲爹或者亲妈得是那个单位的元老。
    除了这两种情况之外,大部分读研的人,都是非常盲目的。三年宝贵青春搭上了,最终换来了的是,起步工资比本科生高几百元。
    但是,对于那些没有家庭支持、需要自己买车买房的人来说,多这几百元屁用都没有。还不如利用三年时间去探索各种赚钱的可能性。
    即使进入社会之后,很多人也喜欢学习,考各种证书,参加各种学习培训班。
    这些可能也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你一定要搞清楚,人生的目的不是学习,而是创造并且享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差不多就行了。
    知识太多,很可能会成为你前行路上的包袱。
    因为你学习的时间多了,实践的机会就少了。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极其有限的,我在VIP群也经常讲“积极性”这个词语,比如你的帖子火了,或者你的收入有明显提升了,你会非常兴奋的,积极性能充分调动起来,然后你会更加热情地投身到自己的事业上去,成长飞快。
    小成功是大成功之母。
    而这一切都是实践出来的结果,不是学习出来的结果。
    有针对性的学习,确实能给人指明方向,比如我在群里教大家玩知乎、蹭热点的几个要点,以及引流量和变现的几个手段。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但是呢,这些顶多能贡献1%的力量,剩下的99%得靠你的实践,你得去做,去执行才可以。
    最底层的人,没有思维、没有方法也没有执行力,只能浑浑噩噩地给别人打工,没有任何主动性;
    中层的人,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方法和思维,但是执行力如果跟不上,也是白搭。
    牛逼的人,一定是执行力超强的。他在学到那关键性的1%的信息之后,会立刻去实践,99%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执行了。
    而自信心、激情、先进的思维、好点子、金钱、合作伙伴,都是在执行中产生的。
    最后,我再说点狠的东西,适合白手起家的男性老板。
    如果一个知识,或者一条新闻,它不能给你带来金钱,你就不要去学,不要去看。
    比如看各类无营养的短视频,看汽车类型的文章,看历史、军事类的文章,看某某某跟女网红撕逼,看哪里又发生灾难了……
    这些垃圾信息通通不要去接触,看一眼都不行。
    你只接触那些能让自己赚到更多钱的信息。
    比如怎么通过知乎引流量,怎么通过公众号收钱,怎么通过抖音直播卖货,怎么通过朋友圈招更多代理……
    总之,你必须把精力放到学习能赚到钱的知识上,然后就是每天投入大量时间去实践,去试错。
    另外,所有不能给你带来钱、带来业务的人,都不要接触,能拉黑尽量全部拉黑,包括亲戚和同学。
    否则,今天穷鬼同学跟你聊“往日情谊”,明天穷鬼亲戚向你借钱,后天穷鬼同事叫你去参加婚礼。
    结果就是,你很重感情,但是你的宝贵时间和为数不多的试错资金,都被这些恶鬼榨干了。
    你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你干的事情跟赚钱无关。
    这句话杀伤力非常大,大家可以细品。
    人之所以会痛苦,就是因为他干的事情没有价值,跟赚钱无关。
    赚不到钱,那么他就会从心底产生“浪费生命”的感觉。
    所有的负面情绪,都跟“此时此刻自己没有在赚钱”这件事有关。
    而当你全身心投入到赚钱上之后,你会发觉时间过得飞快,生活很有味道,浑身充满能量。

  • 沉稳如松

    说说我的经理吧,我考过两次研究生第一次本科毕业就跨专业考上了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学硕,研究生之前完全没有学过这东西,不会编程,当时仅仅是抱着做游戏的想法去考的,考上之后录取我的老师是做石油层勘测可视化的,还要用当时(2011年)intel的最新的CUDA技术,我完全不会,更为关键的是当时处了对象,需要钱,结果我无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纠结了一年主动退学。来到社会上跑了半年,啥也没干成。后来觉得财政局是能挣钱的部门,就报考人大研究生准备考财政学,又是跨考,复习了三个月,没考上,调剂到贵财的财政学。自己其实也没兴趣,老师也不管学生,混了三年毕业了。刚刚从郑州的小国企辞职,三年税后工资4500左右,目前创业。

    当时以为考上研究生就能有好攻做,拿高工资,现在想想很可笑。但是当时刚毕业,也不知道要干什么,很迷茫,所以这也想试试,那也想试试,这也无可厚非,年轻人嘛,有些事不试试是不会甘心的。到目前唯一后悔的事就是读那个贵财的研究生,真的是白瞎三年!

  • 金色夕阳

    其实这个话题应该每年都会讨论,我们总是反复会问自己几个问题,为什么要考研,自己能收获什么,自己可能失去什么,有几个问题可以讨论:

    1、为什么要考研?

    这是很现实的问题,考研无非就是这样几种:

    1)出国读研,看到不少同学都出国留学,自己也希望能够出国留学,除了公派留学之外,其他的出国都是以家庭经济基础为条件的;跟风为了面子出国读研;出国增长见识;了解不一样的文化;为了以后不后悔(增加吹牛*的谈资)……

    2)希望未来好就业,一方面因为本科学校不是985或者211,一方面是因为逃避现实,不想找工作或者不太好找工作,退而求其次在学校继续深造,这种往往占了多数;

    3)有志于科研道路的同学,读学硕-博士-出国留学-做科研,少数同学可能已经在学术的道路上为自己做好了规划。

    2、研究生阶段会收获什么?会失去什么?

    这里想讨论两个问题,读研期间会收获什么:

    1)好的学校,好的导师,一定是从学习和思考中得到成长,在老师的指导下无论是学术科研能力,还是人际交往,甚至上经济能力都会比本科阶段有所不同;

    2)优秀的学校,优秀的同学,在优秀的环境中自己也会变得更加优秀;

    3)从名校毕业,能够选择的offer也相对较多,机会也多,如果利用好了研究生的两年或者三年,一定会比本科阶段有更大的提升。

    工作界面,可能有些招聘是研究生起步:

    1)例如部分国有企业总部,部分事业单位、政府职能部门的考试招聘;

    2)部分高校教师招聘、辅导员招聘

    3)部分科研机构等等

    失去什么?

    1)可能找到的工作不一定会比本科阶段的工作更好,

    如果是进入企业,可能本科阶段进去更好,认识的不少同学读研以后入职比本科同学的工资薪酬要低,尤其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等,更加看重的是个人的能力,本科和研究生一起竞争,往往读研的两三年时间,你的同学可能已经成为小主管,带着团队做项目了。

    比如四大、互联网企业等等。

    2)年龄优势,在年轻化企业,社会上讨论比较多的34+的现象等等,在入职年龄上可能就少了2-3年的优势。

    站在对自己负责任的角度,应该多思考如何更好的利用在学校的时间,为明年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储备,如果继续科研,可以考虑直博或者考其他学校的博士;如果是就业,要提前考虑这方面的准备。

  • 左岸

    我是大学老师,平时主要接触研究生,据我的了解,考研的同学(包括部分保送的同学)分两类。

    第一类同学,读研的目标非常明确。

    这类同学在决定考研时就定下了报考的学校和专业,最后也都基本达到了目标。

    最极端的例子是一个男孩,据说考了3次以上终于考取了某985大学。据老师的评价是人不太聪明,但是很刻苦。研一结束直博,现在正在国外交流,毕业后大概率是进高校或科研院所继续科研。

    这个孩子虽然天资不太够,但是靠着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决心基本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第二类同学普遍都不笨,成绩不好不坏,对未来没有清晰的规划。(估计题主就属于这一类)

    这类同学往往都是跟风考研,大家都考我也考。有些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有些则是玩玩的心态。

    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没有想法,分数够了就上,不够就拉倒。

    真的考上了往往学校专业都不够理想,带着一肚子憋屈读研怎么能读好呢?

    题主还有一年时间,建议调整心态,与其自怜自艾不如既来之则安之。

    好好做完课题,多发表论文等成果,这才是对你未来负责的做法。

  • 岁月如梦

    说一说我以及我身边考研朋友的例子给你做参考。

    在我大三下学期,很多人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的时候,我周边只有两个声音,考老师以及考研,周围人的局限也限制了我的想法,当时的我也觉得人生好像只有这两条路可以走,我既然不想考老师,那我就选择去考研。在读研的三年时间里,每天虽然也在按步就班的上课,可是依旧没有想明白自己以后工作要干什么,于是研究生毕业后,我就这样推着,进入了社会。到目前为止,我的研究生学历,看起来并没有为我的工作加分多少。

    我的同学,因为不想早早就业选择了读研,研究生期间也是经常后悔说自己读研没有意义,不如早早去工作,可却在研三的时候受同学启发,确定了做高校当老师的想法,于是继续攻读博士,花了几年时间学习,成功毕业,实现了当时成为高校老师的想法。


    所以说,考研本身没有错误,错误的是你没有想明白你为什么去考研,或者是考完研之后你要往哪个方向去发展。


    考研只是一种生活的选择,都是我们自己基于当时的情况做出的决定,不能用眼下的收益作为衡量标准。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虽然读研没有对工作有多少加分,可我依然觉得那些年我学校的时光,以及花了时间去读书的过程,是我生活中很美好的一段回忆,我从来不后悔读研。


    题主既然已经读了研究生,与其后悔读了研,不如好好规划接下来的职业方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只要你明确了方向,按着自己的方向去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

  • 闯出一片天

    我是读研读博过来人,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在考研学生中,又有多少是目标明确不是跟风考研的呢!

    跟风考研不可怕,可怕的是最后混得拿不到学位!

    本科生考研,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是跟风考研的,并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有时候仅仅的大四前面两个月没有找到工作而考研的,推迟找工作压力!

    但是,跟风考上了,那是你的运气,同时也证明了你的能力。

    可能进来后,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很多都是得过且过。但是没关系,研一不是学习理论课嘛,这一年时间完全可以这样度过,但是得在这个时间想明白该如何做。

    我记得自己干过研一第一学期是“周三预备放假”这种作息。

    但是,你无论多么迷茫,必须打起精神,最后完成学位论文,获得学位。

    你说的后悔,完全没必要,你想啊,你最后拿到了硕士学位,有这个你可以找到更高起点的工作。

    我觉得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好后悔的,自己做了决定,就一股脑往前冲。即使当时后悔,也努力做好当前,让后悔滚蛋!

    中国现在又有多少硕士呢,至少当前你还属于高知!

    说到迷茫,那都是短暂的,休息一下,整理一下自己,重新启动出发。

    你现在感到迷茫,极有可能是科研不顺,是吗?

    如果是,或者不是,都没关系。为了不让这种情绪一直困扰你,你完全可以撑着春节了,多请几天假,找个地方,出去走走。看看山高,看看海阔!你的心,将会静下来的,特别是去西藏!

    好好整理一下自己,重新出发。

    我见过半学期挂科6们的人,休息一段时间,一口气完成补考,后面考上研究生,读了博士,去MIT晃悠了一圈回来当老师的人!

    迷茫不可怕,振作起来冲学位!你可以的!

  • 教育

    感觉你与我同学好像啊。

    她与你一样,都是明年毕业,因为她是文科,所以在考研复试的竞争上非常激烈,她报的是一个211,本来她都已经看好其余学校,准备调剂的事宜了,结果却收到通知可以去这个学校复试,没想到的是她复试还发挥出色,排名前列进去了,顺利的成为了这所211的研究生。

    但是在刚入学时,她就开始跟我抱怨了,什么“2b老师”“sb专业”各种的话层出不穷,整天就想着不想学不想学,这种情况虽然到现在有所缓解,但是似乎并没有扭转之势,而且她当初还是不顾家里人劝阻,一心执意想要考研的,所以或许她的经历落差比你还要大一些。

    我和她关系比较好,所以也开导过她,不过说实话,我们并不是专业的开导老师,那些套话什么的也就是说说而已,能不能听进去完全取决于你们自己本身。

    不知道你现在是一个什么想法,我是觉得既然已经念了快2年了,能坚持的话还是需要坚持下去的,遇到的困境的并不只有你一个人,相反我觉得你遇到困难能主动说出来分享就已经很好了,毕竟有了有了倾诉的途径。

    至于你自我感觉上研究生就是个错误这点,我觉得也没啥大不了的,你看看每年有多少研究生退学就知道有多少坚持不下去了,不过错误的确还不至于,只能说选择错了。

    我当初其实也写过一些关于跟风考研的问答,当时在气氛的烘托下,并不了解研究生生活的利弊,所以一时激动考上也在情理之中,另外不知道你的老板对待你们怎么样,是否有管过你们,教过你们课题。

    如果没有的话,那研究生日子光靠自己自觉的确挺难的,说再多也没有啥用,我又不是当事人,体会不了你们的无奈与痛苦,不过社会上对于研究生还是非常欢迎的,如果对目前的生活不讨厌的话,积极看待、转变心态,有问题就倾诉还是一个好的办法。

    事已至此,只能对你说声:加油!

    以上。

  • 秋意浓情

    后悔考研后悔读研
    2021年考研正在激烈进行中,22年考研也将拉开帷幕,作为一个上岸一年的研究生,想说点自己的心里话。当初大学是在家乡上的骑电动车20分钟能到的那种,因为没有出去见识过外面的世界,再加上当了十几年的学生,可能有些逃避工作的心理吧,我毅然决定考研,从汉语言文学专业跨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最后悔的地方就在此。
    本来一个万金油的专业,我却因为自己仅仅执着于上岸就盲目跨考,要知道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是考公的好专业,我也有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也可以考家长市里的教师编。这两种情况对我来说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可是我偏偏执着于考研,名校情节作崇,不甘心就这样平庸。虽然如愿上岸211院校,现在说起来也是名校研究生了,可是一到找工作还是很尴尬的。并且读研真的不轻松,天天为毕业发愁,年纪也大,焦虑的情绪一直有。
    相对考研的同学说一句,考研一定要务实,否则浪费青春和金钱,不要因为自己头脑发热做出不可逆的选择,最后悔之晚矣。
    当然,大家如果真有就业的需要考研,深造确实是件好事,但切乎盲目跟风考研,要提前了解就业需要,对口下药才是王道,最后祝大家都能上岸。
    #考研# #大学# #职场# #直言职场# #职场微头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