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5

复旦博士年薪仅8.2万元,疾控类专业这么不值钱吗?你怎么看?

想咨询一下关于复旦博士年薪仅8.2万元,疾控类专业这么不值钱吗?你怎么看?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10 个回答

  • 风华不减

    看不清

  • 教育

    工资的高低不能,全部来衡量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但是相对与明星,显然,年薪过低。总体来讲,就是一个普通人的正常工资。[打脸][打脸]

  • 教育

    用金钱来衡量疾病控制专业,年薪8万多在不发达地区要中级或研究生以上的才有这个待遇,不只是疾控类专业,事业编制内都一个样,招聘的更少,编内的年终参照公务员有4至5万元年终绩效,为人民服只要有一颗心就够了!

  • 良心宝贝

    复旦大学好名声,疾控类专业在疫情之下以为是个好专业。可考医学院时学生都争抢着报考医疗系。少数人考公共卫生系。8万2千要看他(她)的贡献。不是吗?

  • 坏人。

    学历与收入本來就不成正比

  • 秋色宜人

    不好说,不是博士就一定收入很高的

  • 静以修心丶

    博士的工资最低都少少于月薪3万,况且适逢专业时机。应该相信,是有金子总会发光的,世界不会埋沒人才。社会会有伯乐。

  • 教育

    年薪不是啥问题,你是哪个名额考进复旦滴?500分入取滴吧,你研究出啥了?干了啥了,一本武侠一盘棋,一觉睡到太阳西。疫情来了,来博眼球了?靠,实业者表示不服呀。。。一纸文凭就这么牛逼?

  • 陈楚涵Royal.Free

    #上海头条# 从吴凡的详细解答看上海的“网格化”。上海的漏洞到底有多少?
    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防控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前上海疾控中心主任吴凡教授给出了很专业、也很详细的解释。但老百姓更多的是从结果和个人体验来思考问题,甚至给出直观的判断。

    以前说是“健康云”小程序出问题,很多人无法登记也查不到检测结果,但现在的核酸检测还存在2~3天收不到结果的情况。官方如何解释的呢?官方媒体“上观新闻”昨天发表了一篇文章,以上海第七人民的核酸检测的实际情况做了说明:确实存在许多市民二三天都拿不到结果的情况,因为人手不够。最后还给市民支招:如果你急需检测报告,可以给医院打电话。实际情况却是不需要你支招,医院电话早已经被打爆了!

    这就是实情,作者本需要去长宁区行政中心办理一些手续,早上打电话过去询问是否在正常办公,给了答复是凭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就可以来办理业务。问题是今天周三,周五拿不到报告就是白做。

    看清楚了吗,很多地方,包括老母亲早上去的华漕批发市场也是需要48小时内的证明才可以进入。但是,很多时候你48小时内根本拿不到结果,因为人手不够!那就再测……

    吴凡教授说是采用了混检方式。没错,之前上海一直不给市民的个人检测提供混检服务,上海市民不差钱。但混检是早已得到广泛应用的排查手段,特别是政府实施全员核酸检测的时候。怎么到上海就出了问题?

    好了,又一个漏洞就在这里:网格化的筛查并不能保证48小时内出结果,那就只能再做一遍。一旦发现阳性管,也是要再做一遍。但谁也不能保证这48小时内的被测人员不流动。是的,我上周六测完核酸后就能到处跑。这不是笑话,是事实。官方媒体“上观新闻”报道的事实。

    测核酸不封控,测核酸不能在48小时内拿到结果,这个漏洞能堵上吗?

    上海需要支援吗?

  • 沐馨

    上海人对奥密克戎的抵抗力远远高于其它省市吗?
    上海这波疫情发生后,政府通报的数据中无症状感染者明显大于确诊病例。专家和媒体也跟进进行了解读,老百姓更是简单地得出奥密克戎的危害性比较低的结论,因为数据在那里,大多数都是无症状,也就是说,感染后连个重症都没有。

    天津疫情期间有42%的感染者发生了肺部的病变,上海为啥大部分都是无症状呢?上海新冠防控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前上海疾控中心主任吴凡教授指出了三个原因:奥密克戎危害性弱、接种疫苗和个人抵抗力。大家都接种了疫苗,遇到的也都是奥密克戎毒株,上海确诊患者比例少的原因只能是上海人抵抗力比较强。

    今天国家公布了昨天的数据:全国新增1807例确诊患者和1315例无症状感染者。与此同时,上海是1个确诊病例,64例无症状感染者。深圳呢?60例确诊病例,6例无症状感染者。

    有一个问题,有人可以帮我解惑吗?深圳是年轻人居多的城市,上海是老龄化的都市,为啥会出现1:64和60:6这样截然不同的比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