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40+离辞后该不该重新选择会计行业?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为了生活,只有继续干。
男同事离辞5年,还总是往我公司跑,有一次他对我说:“麻烦你以后发了工资,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我听得一头雾水,原来是另外一个同事,借了他5万元没还,我替他出了个主意,钱很快还清了。
同事小乐是我的老乡,他是一个热情善良的小伙子,我是在一家印刷厂上班,小乐则是一名印刷师傅,收入不错。
当时,另一个印刷老师小东,说自己想在老家买房子,还差一点钱,找小乐借5万元。 小乐平时和他关系不错,很爽快地答应了。
可谁想,钱借出去没多久,小乐接到老家打来的电话,母亲病危让他赶紧回家。 小乐回去在家里照顾了母亲几个月,厂里只能另外招了一名印刷老师。
那时小乐急需用钱,好说歹说小东才还了他5000元,次年,小乐的母亲去世后,小乐又出来打工了,他在别的地方找了一份工作。
按理说小东每个月工资都上万元,这笔钱都借了快1年了,也该还清了吧!但是他却总是以各种理由不还,一会说自己房子要装修,一会又说要结婚给彩礼等等.......
小乐是个脸皮挺薄的人,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总是不好意思把话说得太难听,而这个小东也正是抓住了他这个弱点,每次都编各种理由,小乐每次来要钱,都是空手回去,还白白耽误了半天时间,亏了几十块车费。
那天,他突然对我说:“以后你们发工资了,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 我听得一头雾水,我们发工资跟你有什么关系呀?
小乐最开始还不肯说,总觉得说出来会坏了别人的名声,在我的再三追问下,他才说小东3年前借了他5万元,到现在还欠3.5万元,每次要他还钱都像是挤牙膏一样,自己来来回回都不知道跑了多少趟了。
为了不让自己落空,所以他希望我发了工资,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他,这样小东就没有理由不还钱了。
我看小东那个样子,真是应了那句欠钱的人是大爷。
我也是个爱打抱不平的人,事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老板娘,她听了一脸的不可思议,说这小东忙的时候工资都差不多有20000元,怎么借别人的钱这么久还不还?
老板娘说:这事,好办! 以后就直接从他工资里每月扣7000元还给小乐,这事交给她。
很快,又到了发工资的时候,小东去领工资,老板娘问他:你是不是还欠了小乐35000元?听说有好几年了。 小东支支唔唔地说,自己手头紧,没有钱还。
老板娘就说,你们年轻人花钱太没有节制了,你每月工资也不少,生活费加上还房贷顶多也就5000元左右,要不每次我每月从你工资里扣下7000元,替你转给小乐。
小东没想到老板娘会这么说,心不甘情不愿地说:好!
就这样小乐的钱总算是顺利要回来了。
有一段时间我厂里进入淡季,别的印刷老师工资只有10000元左右,而小东却高达15000元,平时看他也没有怎么加班,干活也不比别人快,怎么会多了这么多钱呢?
我们厂里有个漏洞,印刷老师都是记件的,他们自己记产量,再由车间管理核对交到财务部算工资。
印刷老师的单价是按色数算,比如一种产品是五种颜色,订单是5000的话就是乘以5产量相当于25000,但是这个小东则弄虚作假,比如明明是3种颜色的产品,他写5色。
这样产量就翻了几倍,所以工资比别人多了这么多。
老板娘一查,发现他很多产品都是这样随便写的,而这小东这么干都已经1年了,老板娘整整查了一个星期,这小东多记了差不多3万元。
老板娘把小东叫到办公室,把这些证据摆在他面前,他羞得面红耳赤,最终同意在以后的工资里扣除,后来这件事还专门在厂里贴了个通告批评,罚了他1000元。
老板娘虽然当时没有辞退他,但是在我们公司因为他的人品有问题,大家都不愿意和他来往,当然在这件事情上,也是因为公司管理不够完善,让他钻了空子。
不过,半年以后,还是找了个理由把他辞退了。
@书写人间情
小东之所以借钱不想还,并非是真的没钱,而是想当“老赖”,因为他觉得小乐不在我们厂里上班,以后两人也没有什么交集,就算是小乐对他印象不好也无所谓。
无论是工作还是做人,千万不要耍小聪明,或许当时可能会占到一点小便宜,但是终究不会长久,最终还会自食苦果。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尽早把欠别人的钱还上才能心安理得。
如果一个人不守信用,久而久之他的路就会越来越窄。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职场加油站#
离职后突然变得很迷茫,厌倦了会计的工作,可是我能做什么呢?每天过得浑浑噩噩,时不时刷下招聘网,感觉都要刷到吐。。。不是离家远,就是单休,大小周,公积金更别指望了,工资又低。不是别人看不上,就是我没看上。不禁感慨人到中年不得已不要离辞。但想想以前工作的种种委屈,却能一下子释怀,不后悔裸辞。看了新闻后,百感交集,有些许安慰。给自己个目标到年后如何还找不到满意的工作,那就不挑,先就业。
不晚倒是不晚,我也是40多才干,觉得不难,但操心,情商要高所以现在就不干了,还不如出纳,干就行了,不用想太多,想平帐容易,想平衡公司的纳税纳太烦了,老板是一点不想交,交了你的问题,不交还你的问题,所以现在干别的活,不用操心,真心太好了,你自己看,喜欢操心和折腾就干
沉稳如山
2022-11-01【#经济日报评独立董事离辞潮#:独董当既“独”又“懂”】#11月已超40名上市公司独董请辞#头条热榜 近日,A股上市公司出现了独立董事“离辞潮”。自11月12日康美药业案一审宣判后,8日内共有22家上市公司的24名独董辞职。
独董辞职与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判决有关。根据法院判决,涉案5名独董应分别承担5%至10%的连带赔偿责任。比例看似不高,但康美药业被判总计赔偿证券投资者损失24.59亿元。算下来,独董个人要承担亿元级赔偿责任。虽说未来如果康美药业重组成功,涉案独董可能不用赔付如此巨款,但该判决依然给正在履职的独董们带来强烈震撼。
我国独董制度已经历20年发展。2001年8月,随着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颁布,独董制度正式走入资本市场。
引入独董制度目的在于防止控股股东及管理层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让独董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监督、制衡作用。20年来,绝大多数独立董事认真履职,为推进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不过,独董制度在公司治理中应起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现实中,还存在部分独立董事“不独”“不懂”等问题。独立董事由上市公司聘请,在中国人情社会中,往往拿人家手短。部分独董并没有站在中小股东立场上独立发声,反而当起“好好先生”,对一些该投反对票的事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此外,由于独立董事因其不履职行为所承担的责任过低,独立董事成为“不用负责,还能拿钱”的美差,队伍中混入了不少“南郭先生”,部分独董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甚至因私人友情关系而放弃原则,完全丢失了独立监督角色,背离了独立董事制度设立的初衷。
随着新证券法的出台,证券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开始运行,此次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的巨额赔付判决就给独董们好好上了一课,独立董事履职不尽责给他人带来损失是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
独立董事应做既“独”又“懂”的监督者,莫做“好好先生”和“南郭先生”。独立董事要“独”,就是要保持独立的客观判断,对上市公司全体股东负有诚信和勤勉义务,不受上市公司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影响或干扰,切实做到维护公司股东利益。独立董事要“懂”,就是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履行好应尽的职责。独立董事除有上市公司董事的一般职权外,还拥有特别职权,包括重大关联交易事项的事先认可权、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的提议权、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提议权等。
如果独立董事做不到又“独”又“懂”,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看不出,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坑害小股东不敢发声。那么,在新证券法实施的当下,辞职让贤应该是一种必然选择。(作者:彭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