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理转文的利与弊有哪些?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我觉得到目前为止,我做过的最勇敢的事就是力排众议让我儿子在高二年级由理科改文科,由普通学生改为艺术生,学了播音与主持专业。记得他初中时数学和化学就拖后腿,高中还是考上了省重点,还算满意。在上高一的时候,他想学文科,他爸和他奶说学文以后找工作路子窄,不同意他学文,我保持中立。后来学理科了,他依然不喜欢数学和化学。在同一次考试中,他物理全班第一,化学全班倒数第一。我记得那是高二下学期快结束的一个星期五,他放学回来就请求我让他转去文科班,目的是想学播音与主持专业,他奶和他爸依然反对。儿子对我说他不喜欢数学和化学,怎么努力都学不明白,还说:“妈,我喜欢播音主持,特别是喜欢配音,如果这辈子我干了配音这一行,我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听到最后一句话,我很受触动,当即就决定了要支持儿子,让他学他最喜欢的,要让儿子做个快乐的人。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对的,他上大学专业学得很好,今年7月份他就要大学毕业了,他自己找了公司实习,在实习期间,公司老板觉得他不错,和他签约了三年合同,现在工作起来很快乐,也得心应手。很庆幸我当初勇敢地支持了孩子,做了那个理转文的选择 ,并支持他学习了播音与主持。
70后的文科生和理科生现在年过五十,工作差距有多大呢?大多数的文科生都是公务员,厅局级干部了,理科生则经历国企改革,工厂外迁,企业重组,下岗转岗了吧?
我同学,在高中时期正处于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 。理科成绩特别好,唯有英语 语文成绩不好 那也考个一本 毕业包分配到北京市内一家国企 结局当然悲惨!北京大型国企工厂 外迁 合资 最后迁至河北!
另一高中同学 属于那种学不了理科的学生,只能去文科,去背诵,只好凑合考个大专 ,但是毕业分配到北京郊区财务局,现在是财务局正局长、一把手!当然在职期间补上本科文凭。
所以呢?学历重要吗? 要看年代 时机 !所谓时也运也!我说的对吗?
说说我自己 。理转文的,就是高中学理,大学学文。一个女生,不用太努力,如今混到了副处!
朋友们,您的经历如何?高中怎么选择的文理科呢?
喜欢我 给我点赞 加关注!
仍然是一张笑颜如花的照片 奉上!
陈楚涵Royal.Free
2022-10-29不选文的理由
选理的理由和不选文的理由其实是不同的。首先,不能因为成绩好、或喜欢来决定。要说我姑娘目前是文科强于理科,文理都喜欢。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总成绩好的孩子基本都是这种情况,因为初中文科不好,总分根本上不去;讨厌文科,成绩更上不去。但这些孩子最终大部分都要选理科,或者新高考要选物化组。和我们过去一样,只有物化实在学不下去才选文科。
其次,初中或刚上高一,是看不出孩子更适合文还是理的。很多家长在孩子高一时看到理科明显落下,就赶快让孩子报文科——这个决定其实是仓促的,因为所有孩子上高中都有这种感觉。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总名次在下降,理科拉分,就赶快转文——这个依据也是不充分的。一则,客观来看,全班或全校排名不足以参考,因为高考录取是依据全省排名,要看学校在全省的情况。比如怀仁一中,山大附中,省实验、怀仁云东都是理科一边倒的学校,孩子在理科校排名虽然落后,但可能全省排名很靠前。而太原五中、大同二中是文科突出,大同三中、实验二中基本是文科一边倒,虽然理科全校第一,可能都上不了一本。在怀仁云北的喜报上我们能看到,理科本科达线3800,文科只有200,那一个孩子文科201和理科2100的情况下,该报理科还是文科?更极端的例子,一个孩子在毛坦厂中学理科排13000名,文科排1000名,该上文还是上理?再比如去年贵州文科比理科本科录取高出100分,整整一门课,也就是说孩子报物理交白卷,和报历史得满分,最后总分是一样的。
二则,主观上讲,孩子理科落下,或者文科落下,不能盲目给孩子取舍专业,不能武断地判断孩子适合不适合文科或理科。任何一个孩子在落后的情况下,只要鼓励都会进步,只要打击都会泄气。孩子不管选文还是选理,带着巨大“理科差”的阴影,肯定是学不好的。此时盲目选文或者选理都是不妥的。新高考废除文理分科,就是因为文科“可逆性”太差,意思就是大学理科生转文很容易,文科生转理基本达不到。所以以物理和历史二选一,替代部分的可逆差。但仍是物理转历史易,历史转物理难。总之过早分流到物理没什么损失,过早分流到历史却损失很大,再也回不了头。
对于好学生来说,选文选理差别不大,在成绩优势上差别不大,在兴趣爱好上差别不大。但在大学的学习强度上理科明显大得多,文科轻松得多,在就业上又反转,文科难度大得多,理科容易些。在深造方面,理科仍然占优。在跨专业和转专业的难度来看,理科占绝对优势。所以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孩子来说,可选余地很大,基本会毫不犹豫地选理。
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孩子来说,家长觉得让孩子学文,只要愿意背,下点辛苦就行。但事实上文科的高考,可能难度更大,政治、经济、辩证法、阶段法、唯物史、议论文,这些东西远不是高一和初中的文科,很多以前历史政治得满分的孩子,到高二高三根本学不明白。而且报志愿时会发现,同样的专业,理科生也能报,还有降维优势。
当然我也见过文科优势特别明显的孩子,理科也不差的情况下选择文科。在尖子生来看,文科的就业也没问题,只要拿到硕士文凭,到内地非省会当个中学或大学老师都是不难的,如果有博士学历那完全可以走人才引进。很多内地城市人才引进对博士都是一路绿灯,哪怕是啤酒专业、兽医专业。回内地的小城市完全可以三十岁开始躺赢。当然 学历、同年龄的人,在沿海地区每天还在拼命内卷,虽然辛苦好多倍,但长远来看,十几年后完全是两个层次的人。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文科发展在全世界都是不成熟的,甚至是混乱不堪的。比如在美帝,全面取消出版版税的背景就是因为文科生就业太难,鼓励大家在校期间出版书,将来走写作路线。所以美帝培养文科生以写书为主,欧洲和澳洲的文科生都会去那里深造,学习怎么当作家。另外,文艺的圣殿,各类大奖大多都对中国不友好,本质上是西方文学体系对中国不友好,甚至充满敌意和侵略。就拿中国文化人梦寐以求的诺贝尔文学奖来说,这是个全面反华反共的奖项,莫大侠因为得这个奖,接受了一整套反华的颁奖词,一时间被无数国人漫骂,他自己也百口莫辩。诺奖没有给他带来书籍畅销,比起那些网络作家,他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够。除了文化灯塔昏暗之外,灯下混乱不堪的明争暗斗,更是让世人乏味,争夺文化高地的斗士不断折戟沉沙,多少今天的全民偶像,明天就成了过街老鼠,精神美国人、反华分子、文化愤青、国际民主卫士,一个个丑态百出,我们不愿意让孩子进入这个精神匮乏的精神领域。文化界似乎缺少一个精神灯塔,这点遗憾理科界是不存在的。多少人也想把钟南山骂倒,或者依靠漫骂袁隆平而吸粉走红,幸亏这方面我们立了法,让科学技术成了不倒的民族丰碑。
202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