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还记得那个17岁上中科院的神童么?被劝退后,他如今在做什么?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这是一种悲哀,明明是一个人才,就因为人们用“高分低能”庸俗观点进行道德绑架,阻断了魏在求学甚至是科学方面成长的步伐!固然,在其建立基本生活规则的年龄段,父母没有给他这方面的引导和教育,这是父母的错,而不是孩子的错。
从他整个上学的过程可以看出,毫无疑问早期教育开发了他的潜能。如果社会给他一些宽容,允许给他补上生活这一课,或许他就是一个早期教育培养出来的英才!而这样的英才中国太少了!事实上后来的“幸福生活”表明他不是弱智儿!
我们不应该把这样的教育当作负面教育来宣传,而是从这个案例中看到早期教育特别是早期识字产生的巨大作用!只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增加自我管理能力的内容就可以了。
站在魏永康自自的角度看,4岁就能自学中学课程,13岁上大学并最终考入中科院硕博连读,客观上就没有时间考虑生活方面的事情,确实没有时间。
反对这种教育的人,往往没有“英才需早教“观念的普通人,这些人用“普通人“的标准去衡量“英才”,用道德绑架在毁灭英才,你们太卑劣了吧?
我们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别是魏永康的故事,是活生生地把一个天才的高度给拉下来,变成了普通人!
他绝不是现代伤仲永,一个十几岁的人,通过学习考试一路考到(注意是考的噢)硕博连读啊,有几个人能达到这么样的高度?!!!
更有意思的是:我看到另一篇文章上这样写到:现在魏永康已娶妻生子,终于过上了普通(正常?)人的生活了!
悲哀!悲哀!悲哀!这是社会的悲哀!而不是魏永康的悲哀!
教育中比成绩重要的事情,父母教给孩子了吗?
2021年11月9日,一个叫魏永康的人,生命永远定格在38岁。他17岁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破格录取,硕博连读,被称之为“神童”。
然后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因欠缺生活自理能力,被中科院劝退了,人生经历了很长一段的“灰暗时期”。家长们热衷的成绩,能让孩子获得幸福吗?
孩子的优秀不在成绩,而在于拥有健全的人格,温良的品性,正确的认知和美好的心灵。
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一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母亲自幼对他非常严格,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了孩子的身上,他也没有让母亲失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众人眼中的学霸,可是在这些表象背后,父母忽略了孩子人格的发展,特别是父亲病故后,他内心痛苦绝望,曾有自杀的念头,但是母亲依然没有重视,没有加以引导,致使其一步步走向黑暗的深渊,最后这个扭曲的灵魂,竟然残酷地杀死了他的妈妈。
近代最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如果以人格健全为基础,以幸福生活为追求,孩子就会有自发的内生动力去追求知识与美德。”
蔡元培七个孩子。除了一个夭折一个英年早逝,其余的五位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长子蔡无忌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兽医学院,为消灭牛瘟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子蔡伯龄是一生获奖无数的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三子蔡怀新,复旦物理系教授,为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四子蔡应铎毕业于航空学院,主攻科研。小女蔡晬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高级工程师。
蔡元培自幼对他们进行了良好的教育。鼓励他们自强自立、积极乐观、拥有远大的抱负。正因为将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都体现在了子女身上,蔡元培的孩子们,才个个学有所成。
如何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呢?
1: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慢慢长大了,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不过分包办一切,把自主选择权还给孩子。尊重孩子的家长,更会得到孩子的尊重。
2:教会孩子乐观的心态。
在孩子的成长中,挫折和苦难是难以避免的。教会孩子如何面对不如意的人生,拥有乐观的心态和不放弃的精神,习得坚韧的品格心质。
八岁女孩马子惠在人生的第一场短跑速滑500米比赛中,不慎摔倒,整个人都趴在了冰面上,但女孩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不顾疼痛,奋力爬起来继续向前冲,最后,奇迹发生了,她虽然起跑失利,但拼命追赶后,在接近终点时反超三名选手,摘得桂冠,特别令人感慨。
3:教会孩子善良、懂得感恩
当代社会资源丰富,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有什么需求,家长基本上都会立马满足,但家长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孩子长时间的索取会成为习惯,认为家长就应该满足自己的要求,不再心存感激,在面对父母的时候,就会变得刻薄。当孩子带着刻薄的嘴脸进入社会,又怎会收获认可呢?
因此,家长要从小引导孩子学会感恩,让他知道生活的不易,孩子也会因此懂得宽容。
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遇事感恩、宽容,孩子耳濡目染,就会向父母学习。
4:引导孩子树立梦想和目标。
有目标的人奋力奔跑,没有目标的人随波逐流。目标是照亮自己人生的灯塔,指引前进的方向。树立目标是避免孩子对人生失去信心的最好方式。
我们总是在教孩子拼命学习如何成功,如何成为第一名,却没有告诉孩子跌倒了,要怎么爬起来,伤口应该怎么处理,生活小事要怎么完成,迷茫的时候如何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父母给予孩子的教育,不应该只有大量知识的灌输,以成绩论优劣,更重要的是健全的人格,它是孩子一生幸福的根基所在。
可惜!曾经的湖南“神童”魏永康38岁英年早逝!
魏永康1983年出生于湖南岳阳华容,4岁学完初中课程,8岁进入县重点中学读书,13岁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成为当时湖南省年龄最小的大学生,17岁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破格录取,硕博连读。2003年,因欠缺生活自理能力,魏永康被中科院劝退。此后的魏永康经历了很长一段的灰暗时期,渐渐淡出人们视线,后回归幸福普通的生活,妻子曾说“他从神童变成懂得生活的丈夫”。
11月17日凌晨,魏永康妻子付碧在天涯论坛发布讣告,称魏永康突发疾病逝世,感谢曾经得到过的帮助。同日上午11点17分,付碧发布回帖:“我再也见不到你的笑容了……”配图是魏永康与女儿的生活照。魏永康婚后育有一儿一女。
从他的经历可以看出,魏永康确实天资聪颖、智力超群!但是对他的培养方式,却是见仁见智。过早地开发孩子的智力,虽然让他获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获得“神童”的名号,但同时也让他失去了那个年龄该有的生活、该有的快乐!
有网友说,感觉他的人生按了快进键!确实是这样!快进的人生不一定有好的结局!
孩子只要健康成长就好,至于能获得什么成绩,并不是那么重要,一切尽力就好!
古人云,“情深不寿,慧极必伤”。诚不我欺!
17岁上中科院的研究生算不上什么神童。我那一年(1983年),我的一个同班的女同学只有16岁。我问她如何年纪这么小就考上了研究生。她说她总是不停的转学,每转一次学,就生几级,所以才能如此。
她的确很聪明,半学期就读完了一学期的学分。除此之外,班里17,18岁的还有好几个,个个都很聪明。记忆力好,思维非常敏捷。
他们表面上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所以大家和他们自己都没有认为他们是神童,不过他们的确是非常聪明。
风华绝代
2022-10-27“神童”魏永康逝世,年仅38岁,令人痛惜!
这个让天下母亲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从小聪惠,2岁多认识1000多个汉字,4岁学完所有初中课程,8岁进县级重点中学,13岁考进湖南省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被中科院破格录取硕博连读研究生。但是19岁的时候,神童从世人仰慕的天空跌落到地,因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魏永康被中科院劝退。
这个打击无论对他自己还是对他母亲来说都是巨大的。听说儿子被中科院劝退的消息,母亲感到北京见到儿子之后当场大骂:“这么好的条件不珍惜,你怎么不去死?”
此后的魏永康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灰暗时期,渐渐淡出人们视线。
这个神童是妈妈一手培养起来的。除了学习,妈妈把所有事情都大包大揽,甚至读高中了还给孩子喂饭。从不允许他出去玩,有同学找他就说不在家,只为了他能专心学习。
“我不怪他,只怪我的教育方式太狠了,对他太狠了”事后妈妈自责道:“是我的错,全都是我的错,我太对不起他了!”
哪个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哪个妈妈不想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但孩子是需要被呵护的,是在人堆里经历风雨长大的,是需要学习最基本的生存技能的。
所谓高分低能、拔苗助长是不可行的,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或许更适合大多数人。希望天下父母引以为鉴,让孩子做一个身心健康的普通人,平安快乐的过一辈子比什么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