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5

为什么说光学工程是劝退专业?_为什么说光学工程是劝退专业

想咨询一下关于为什么说光学工程是劝退专业?,为什么说光学工程是劝退专业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11 个回答

  • 陈楚涵Royal.Free

    尼玛,现在硬工科专业,光机电,都成为劝退专业。 这还怎么成为制造业强国?别听一帮门外汉瞎拜拜,没有不好的专业,只有不上进的人。哥的本硕是机电一体化,博士学光仪。

  • 教育

    本人是光学工程研究生导师,就本人所了解的情况如下:在很多院校,单从招生来讲,确实光学工程规模不大,热门程度不如电子和计算机。但也要看到,能开设光学工程的科研院所,实力不会差。从其专业来看,光学工程内容很广,与机械、电子、通信、精密仪器、医学等都存在紧密联系。举个例子,国内几个代表性研究所都以光学机械简称光机所来命名,当然这是比较传统的了。在清华和天津大学都在精密仪器系,而浙大和华科则专业演变比较显著。不管叫什么名字,现代科技的专业与技术交叉融合非常厉害,从这点来讲不必太计较具体名称。从市场与就业角度来讲,有人认为光学工程只能在低端就业,这是严重的错误并容易误导他人。如果在行业底端的话,当然收入不会高。但到行业中高端,并不会比任何其他行业差。不信你可以去看ucloud中兴等需要多少这样的工程师。国际光学工程协会有调查表明,美国从事光学工程的收入约在8万到10万美元的年薪,当然没有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好,但也不算差。从光学工程的最新发展来看,过去30年左右出现了很多新的发展方向,如光子晶体,人工超材料,新型显示,光电集成等,量子通信也离不开光学工程,这些新发展未来都有可能产生重大影响。

  • 短腿柯基王

    劝退专业无一不是就业堪忧,有前景就业面广不代表薪酬高,本科生都是白菜价,就业前景都是针对研究生人才。

    光学工程分为两类,一类从横向看,光学工程可以选择的研究所好公司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少 的,就业面要窄一些,相比之下就远不如机械、电子等专业好就业。从纵向来看,以上几大类型的专业的就业面,相对来讲都差不多,就业前景以及就业面都比较好的。

    光学工程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光学设计和光学仪器设计制造和维护,平均薪资约为¥2500-6000/月。也就不难理解光学成为劝退专业。

  • 沉稳如松

    说点事实。我的3位好友教授是搞光学工程的,参加过他们学生的博士答辩和入学面试。在日本这个专业很人气,我知道的有去Sony搞立体电视研究的,有研究改善内视镜效果的,还有在天文台研究星座的,Nikon,奥林帕斯,佳能,就连汽车厂商都要他们。去年还有去NHK搞舞美效果的。清华没有光学专业吗。反过来说,年轻人要喜欢自己的专业,务实,持续的努力。不应该让这样的专业不人气。也不应该为暂时的高薪而改专业

  • 教育

    一位员工吐槽道:大家别无脑CS了,现在传统行业薪资都很不错了!材料,光电,芯片,汽车,机械等专业毕业起薪就30万了,而且还没有中年危机,不会猝死,不会掉头发,吊打码农。

    有的网友说,确实是这样,特别是芯片,白菜价都有50万了,ic设计比cs香多了,还不加班,越老越吃香。

    也有的网友反对说,别以讹传讹,还50万白菜,翡翠白菜还是乾隆白菜。也就这两年社会社会重视,国家投入也大,主要也是有经验的收入水平上来一些而已,也就勉强拉平互联网。早几年都是劝退,改行金融互联网的
    还不加班,当年sprd的老同事们一个比一个能卷,然而钱还不多。越老越吃香那是因为年轻吃过苦好吗,从上学就开始了,ME/EE哪个不比CS门槛高,而且那也是相对nb的才越老越吃香,不nb的一直被吊打好吗?
    大家怎么看?

  • 金色回忆

    2000年,华为2号人物李一男提出辞职,任正非指着他的鼻子骂:“华为总裁都不当,难道要造反吗?”李一男反击:“我忍你好久了!”随后,李一男带着1000名技术骨干离开华为,北上创立港湾网络,一开始风光无限,最后的下场却令人唏嘘!
     
    李一男,湖南长沙人,出生于1970年6月。1985年,当李一男刚满15岁时,就被华中科技大学(现华中理工大学)第一批少年班录取,曾因此而被人称作“小天才”。1992年。李一男到华为实习。1993年6月,李一男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少年班毕业(光学工程学士和硕士)后即入职华为。

    转正之后,李一男的职位升迁十分迅速,当真是平步青云:两天之内,他从一个普通员工晋升为工程师;两周之后,由于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小有成就,被破格提拔为高级工程师;在工龄超过半年之后,他成为中央研究院的副总经理。
     
    后来,随着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研发成功,25岁的李一男又被提拔为中央研究部的总裁,同时兼任总工程师的重要职务。两年之后,在中国电子百强企业中,他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
     
    “一个李一男,半部华为通信史”,在公司内,任正非从不掩盖自己对李一男的重视和喜爱。以至于有人认为李一男是任正非的“干儿子”,是接班人。
     
    当时华为发展进入到快车道,营收突破100亿,但随之而来的是组织架构臃肿,老员工丧失干劲和激情。任正非为了鼓励员工,在华为开始搞内部创业,结果华为副总裁,被任正非称为“干儿子”的李一男,趁内部创业选择出走,这才发生了开头那一幕。 
     
    李一男的决心异常坚定,后来没有办法,任正非只能同意,并且任正非还大方地给其分红,和一套价值1000万的设备,并且还破裂对离职的同事召开了欢送会,以此来感谢李一男对华为的付出,并且在李一男离职时,还找到任正非达成了“君子协议”,只代理华为产品,不独立生产设备,对于任正非也是非常欣慰。
     
    带着任正非给的千万资金和各种设备,李一男在北京创立了“港湾网络有限公司”。一开始,李一男还谨遵与华为达成的君子协定,仅仅作为华为的代理商,可是面对各路资本的诱惑,李一男毅然决定正式成为华为的竞争对手。
     
    2003年前后,华为成立了一个“打击港湾办公室”,简称“打港办”,由时任华为董事长孙亚芳直接领导,直接拨了4亿人民币,对着港湾炮火全开。
     
    李一男面对此情景,暗自发狠,你老任不想给我活路走,我也不让你好过,无非就是鱼死网破。我卖身给西门子,我对付不了你,西门子还对付不了你?可谁知任总技高一筹,直接跟西门子说港湾有知识产权纠纷,劝退了港湾的收购计划。李一男四周环顾,连国外巨头都不肯接手自己,国内又还有谁敢捋任正非的虎须。
     
    2006年6月,华为以17亿元收购港湾科技,这个曾打入10多个国家,拥有34个办事处,19个分公司的通信设备供应商,正式成为历史。时隔6年,李一男重回任正非麾下。华为胜了么?胜了,但也是惨胜。
     
    随后再听到李一男的消息,就是他因涉嫌证券内幕交易被深圳警方带走。最终罪名成立,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零六个月。天之骄子,就此陨落,下场令人唏嘘,惋惜!
     
    李一男事件后,任正非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管理和用人方面的不足,对自己进行了批判,还对华为的管理和制度进行了整改,也明白了对人才的有效管理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华为一路走来,除了自己历经磨难,也有许多人都一直在关注着华为,研究着华为,一直在探寻华为和任正非的成功创业的秘诀!
     
    黄继伟先生多年来深入研究华为,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为突破口,站在华为高层的整体视角去观察、剖析华为内部体系,梳理华为多年来腾飞之道,寻找华为成功的真正原因,历时多年,写成这一套《华为内训》《华为管理法》《华为经营法》《华为工作法》系列丛书,被称为华为心法四部曲。
     
    其实任正非的经营理念和华为的管理策略,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进一步了解华为和任正非,推荐大家认真看下这套书:
    一,《华为内训》:华为经营管理内部培训手册,一手资源,原汁原味,
    二,《华为工作法》:华为公司25年来核心工作方法,原版内部工作教程。
    三,《华为管理法》:层层披露,条分缕析,再现华为内部核心管理理念和法则。
    四,《华为经营法》:解读华为的经营哲学和商业智慧。
     
    从管理到经营,所有的方法都放在了这里,甚至连内部具体的工作方法都详细地贡献了出来,以供大小企业学习参考。
     
    不论你是普通的职场人,还是创业者,或是步入正轨的企业创始人,都值得一读,在书中领略华为的魅力,书中深度解析了创业,管理,经营,工作智慧,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如果您需要可以点击图片下方“看一看”购买。

  • 教育

    这个专业是和光沾边的工程。在前苏联,对应的是“光学精密机械”,在美国是电子工程下的一个小分支,但是没有“光学工程”。其实“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是我国一些搞科研做军工项目的教授、研究员给中央写信建议,联名提出的,没有民营企业的基础。而民营企业,才是消化人才的最大市场。所以,这个专业建设多少有些指令经济的味道。其实你也可以理解成各个课题组的研究方向

    在全球分布极为不均衡,基本只分布在几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光学这块产业上大致分1.镜头设计,显微技术;2.干涉测量;3.光通讯和硅光子学;4.太阳能

    4是材料科学。

    3.的话,大家自己可以上网搜一下。

    1和2是最大的两个产业。德日强于1,比如蔡司,佳能,尼康,美国强于2,其实从中国的CAEP,美国的LLNL来看就知道2方向其实是准军工(一小部分是标准计量,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就是搞计量的,高洁院士是名誉院长)。所以很多学光学的中国学生拿到了美国学位,却无法进入美国光学产业(没绿卡无clea;没clea就没工作也就没绿卡),因为美国的国防军费开支太大了,2这个方向在美国很吸金,很多美国民营企业都捞这方面的油水,但是,干涉等技术很容易碰到军工航天。所以很多在美读光学的中国人,如果不拿教职,要么做民用光学设计要么就转图像处理或者干脆计算机。

    1的话无论去日还是德,绕不过二外

    有人拿“XX北京搞光设,跳槽后一年多少万”说事,其实当然,多少万和搞光设关系不大,反而恰更能说明国内这个行业小。

    大研小产研究与产业脱节,因为民营光学产业弱。

    在德国,评选w3或者c4教授是一定要有工业经验的。就是要在工业产业部门的岗位上有一段时间的工作经验,但很遗憾,在我国没有。

    有教授建议德国不好,去美国......如今教职饱和的年代,拿教职路宽还是产业路宽呢?这建议正好是反着来的

    大学工科的排名难道不应该包括所在国家、地区产业么?仅是论文多有什么用?做些二三流的光学工作,投个材料期刊,中了有什么学术意义呢。论文就是再多,也很难招来优秀学生;即使培养了,学生毕业也要转专业,那对本学科有多大贡献呢?更是一种教学科研资源浪费啊!如果学生坚持专业,那就跑到发达国家。

    所以我觉得,如果你是男生,觉得自己会在科研的路上走下去,那光学工程不错。如果是女生,除了和男生一样之外,如果你想读博了找个高校生二胎,貌似也可以。当然,如果你觉得这次疫情会打乱洗牌,那也可以试一试。

  • 风华正茂

    我们学校光学工程本科毕业一般都10k起,比我们机械最少高3000[捂脸]

  • 沉稳如松

    不知道你所谓的“劝退专业”引用自哪里,到底是指这个专业不应该存在还是不推荐你选择。

    另外提到的应用广,这要看和什么专业比,如果和电子商务、凝聚态物理、生物医学等比较确实挺广的,但和电子、机械、计算机比完全算不上广。

    光学工程专业主要的就业方向和企业:

    光学镜头(舜宇光学、欧菲光、伯恩光学等)

    激光加工(大族激光、联赢激光、华工科技等)

    激光器(锐科激光、创鑫激光、杰普特等)

    LED灯具(欧普照明、朗德万斯、法雷奥等)

    光纤器件(光库科技、昂纳集团、太辰光等)

    光纤光缆(长飞光纤、烽火通信、中航光电等)

    半导体激光器(凯普林、汉星、长光华芯等)

    精密测量(中科飞测、迈测科技、禾赛光电等)

    光纤传感(理工光科、中航传感、长城海盾等)

    医疗器械(迈瑞医疗、开立医疗、迈克生物等)

    此外,像模式识别、激光雷达等就不详细说了,企业主要集中于珠三角、武汉、长三角、西安和长春

    推荐的院校(华科、浙大、天大、深大、苏大、常理工、西电、哈工大、上交等)

    总之,光学的应用还有很大的潜力,也就是说整个行业不是非常大,但还有可以开发的未知领域,因为人们对光的研究并不是非常成熟,尽管它是电磁波可以像其他电子器件一样用麦克斯韦方程完全解释,但光还是粒子还是个玻色子。

    另外,光学的东西是实体经济的,注定不可能像计算机和金融一样暴利。

    最后就是未来高精密意思的开发都是基于机械、电子、计算机和光学的,例如光刻机。单独的机械、电子或者计算机产品不可能长久不衰。就比如,互联网技术要有机器作为基础。

  • 董沫然

    唉,键盘侠都懒得评论了,或者不知道从何喷起[捂脸]。可想而知多冷门。不过建议这种学科要定向培养进科研所,市场化搞不好基础科学的。

  • 教育

    北航的硕士,刚入职两个月就被裁员了。

    一个网友是北航的光学工程本硕,硕士的学制是两年半,于2022年1月份毕业,在找工作的时候,拿到过京东,oppo,荣耀等知名大厂的offer,最后选择了小米。

    入职小米之后,签约了软件开发的岗位,在岗位上一直认认真真的工作,在工作了半个月之后,被通知说由于小米的业务减产,被转岗至小爱同学的软件开发岗位。

    又工作了一个月之后,被通知说裁员,非个人原因。

    这种以应届生的身份入职大公司被裁员的事情非常非常的少,何况网友本人还是北航的本硕,这么高的学历,入职期间每天都勤勤恳恳,依旧被裁员了真的说不过去。

    最关键的一点是,入职了之后被辞退,应届生的身份就没有了,应届生的身份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非常的宝贵,说实话真的有点坑人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