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关于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论文可以用什么研究方法?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地方文化
2004年,6月10号,是一代建筑学大师,民国才女林徽因的百年诞辰。当建筑界和文学界纷纷为她纪念之时,一本名为《梁思成、林徽因和我》的回忆录也悄然出版。
书籍的作者是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的续妻林洙,书中林洙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了林徽因、金岳霖和徐志摩等人的暧昧关系。
以极其浓厚的个人主观判断,为林徽因贴上了国民绿茶,不顾家,强势失德,不得婆婆欢喜,强行嫁入梁家的多种标签。
在林洙的笔下,昔日那个为了理想远赴异国他乡求学,与梁思成寻访200多处古迹,爬高上低而不矫情的女子不见了。
在抗战时期,在最恶劣的环境,得着严重的病却不愿意接受国外高薪聘请的林徽因不见了。
陪着丈夫挑灯画图,做批注,写论文的梁思成的知音不见了。为保护北京古城而到处奔走呼号,甚至对着北京市长吴晗咆哮的刚毅女子不见了。
那个为保存中华命脉,拖着残躯病体南渡北归的爱国学者也不见了。
林洙的回忆录难免让人对她产生质疑,她否定林徽因的才华与博学,否定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爱情,甚至不惜公开当年她和梁思成未确定关系时的情书。
不得不说,女人之间的战争太可怕。一个活着的女人,一直在跟一个死去的人争地位,争宠爱。
或许在梁思成看来,这个事事不甘心,总要与林徽因一争高下的样子,已经足见两个人的差距。
而且当年的林洙是拖着病体的林徽因亲自辅导功课,还在她结婚没钱时,拿出自己的积蓄为她办婚礼的恩人。
而林洙却在林徽因去世后趁虚而入,要做梁太太,还要把林徽因的照片屋里挪走,关于林徽因的一切东西,她都不想看到。
被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一记耳光打过去,仍然不知醒悟,跑到梁思成那里,只换了一句:“何必呢?”
林洙对梁思成的爱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权衡利弊后的结果,但无论如何她是想在梁思成心中留下一席之地的。
但10年的陪伴和照顾,只换来梁思成一句:“这些年,多亏了林洙!”
有的只是感激和愧疚,梁思成的柔情在林徽因死后也荡然无存。林洙为了争这个地位,又是出书诋毁,又是在整理梁思成遗稿时,不动声色地删减掉梁思成与林徽因之间的故事。
那些梁林共同调研和考古的建筑,在林洙的笔下,全部成为梁思成一个人的成果,并且亲自写序,删掉了林徽因的名字。
这一次,她终于觉得自己赢了。但她的执念仍旧没完,她开始拍卖林徽因的嫁妆,包括林徽因珍藏的清代绣片、梁林订婚文本和新婚贺礼,还有嫁妆红木箱子。
而其中最有价值的当属营造法式,这是梁启超送给儿媳林徽因的,梁林夫妇视为至宝,密密麻麻地做了很多批注,其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
可是全部被林洙毫不留情地拍卖掉,拍卖资产高达218万多。这些举动,也让自己在晚年饱受争议。
爱情本来就是不公平的,又何必在乎谁更重要。学会爱自己,珍惜拥有的一切,换个角度,世界自然就亮了。
#知识辞海计划#
李敏
现任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6年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担任《中国旅游地理》、《公共关系学》、《旅游心理学》、《普通话》等课程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营造自由、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并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广西教育学院学报》、《贺州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编旅游管理专业教材两部,主持和参与《广西名村古镇的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等横、纵向科研课题十项。
高瑜,汉族。台湾嘉义人,1976年8月出生。硕士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目前已有数篇文章发表。主要研究方向为宗教社会学、宗教人类学、旅游人类学、移民。硕士论文撰写的是台湾基督教教会的医病赶鬼研究。博士论文撰写的是云南大理古城的新住民現象。在这两个基础上,未来将持续开展对新移民迁徙现象的关注,以及探索滇西地区基督宗教的传播历程。
点石成金
2022-10-27还有哪个古镇没有开发的呢?重点放保护上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