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考研复试面试中,导师常问什么问题?,考研复试是导师来面试吗,考研面试复试要贿赂导师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问题类型
▶封闭型提问
封闭型问题要求应试者人员做出简单回答的问题。这是一种只要求应试者做“是”、“否”一个词或一个简单句的回答。例如:你是什么时候参加工作的?你在大学学的是管理专业吗?
▶开放型问题
开放型问题时提出的问题要求应试者不能只用简单的一词或一句话来回答,而必须另加解释、论述,才能圆满回答问题。面试中的提问一般都应该用开放试问题,以启发应试者的思路,激发其沉睡的潜能与素质,从大量输出信息中进行测评,真实地考察其素质水平
▶假设型问题
假设型问题是以虚拟式的提问了解应试者的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有时为了委婉地表达某种意思,也可用此提问方式。例如:假如我现在告诉你因为某种原因,你可能难以被录用,你如何看待呢?
▶连串型问题
连串型问题提问一半用于压力面试中,主要考察应试者人员的反应能力,思维的逻辑和条理等,但也可以用于考察应试者的注意力、瞬时记忆力、情绪稳定、分析判断力、综合概括力等。
▶压迫型问题
这种提问方式带有某种挑战,其目的在于创造情景压力,以此考察应试者的应变力与忍耐。一般用于压力面试中。这种提问多是“踏应试者的痛处”或从应试者的谈话中引出问题。例如:应试者表示如被录用愿服务一辈子,另一方面却知道他工作五年已换了四个单位情况,此时可向他提问:“据说你工作五年已换了四个单位,有什么可以证明你能在我们单位服务一辈子呢?”
▶引导型问题
这类提问主要用于征询应试者的某些意向、需求或获得一些较为肯定的回答。如涉及薪资、福利、待遇、工作安排等问题,宜采取此种提问方式。例如:到单位两年以后才能定职,你觉得怎么样?
▶反称型问题(迂回型问题)
当主试者觉察应试者不太愿回答某个问题而又想有所了解时,可以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
▶背景型问题
背景型问题目的用于初步了解应试者的志向、学习、工作等基本背景,并为以后提问搜集话题的问题类型。问题特点是让每位应试者都有话可讲,且能自由发挥,使应试者轻松、自然地进入面试情景;同时也考察应试者能否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展现自己的优势,又做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能考察应试者的言语表达和思维的逻辑。
▶情景型问题(案例型问题)
情景型问题是通过情景试题考察应试者的应变能力、情绪稳定、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等个及能力的试题形式
▶行为型问题
行为型问题是用于考察应试者行为技巧和能力的试题形式,如考察人际交往的意义和技巧,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解决平级组织间矛盾问题的能力,以及着重考察其人际沟通以及与同事建立信任关系等行为技巧和能力。
▶智能型问题
智能型问题是通过对比较复杂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考察应试者的综合分析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应试者对社会的关心程度。这类题一般不是要应试者发表专业的观点,也不是对观点本身正确与否做评价,而主要是看应试者是否能言之成理。
▶意愿型问题
意愿型问题是考察应试者的求知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应试者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如:你为何想离开原工作单位?又为什么报考现在的岗位?这次报考倘若未被录用,你将有何打算?(报考动机是否符合拟任职位所需条件,应试者是否既对报考的工作岗位有正确认识和强烈动机,又能正确对待挫折,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知识型问题
知识型问题是通过应试者的回答,可了解其知识面,个倾向和思维方式等情况的问题。
1.为什么要报考XX学校,还有这个方向?
每个人报考的学校和选择的方向都有自己的理由,但你一定要表达出对XX学校的喜爱,对这一领域的热爱
2.如果你被淘汰了,你打算怎么办?
千万不要被老师这样的问题吓到,可能有些同学一听到老师这样问就害怕了,就在想是不是要淘汰自己。这个时候一定要镇定,老师只是在测试你的抗压能力。你要是面容失色,惶恐不安,那你就上当了!你可以这样说:如果我被淘汰了,可能是我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也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我真心希望将来能在研究生期间向老师请教这些问题。(一定要表现得非常谦虚诚恳)
3.你觉得,你跨考这个专业有什么优劣势?
这个得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总结一下
4.大学本科你最喜欢哪一门课?
你一定要挑你熟悉的课,因为老师可能会深问。
5.大学看过哪些书?专业书和课外书?
专业书最好说一些权威人士写的,这样老师也会感觉你有点档次。对自己说的书也要有一定了解,老师会问你看过的感受,至于书中的某个细节老师通常不会问,要是真被问到了那你就实话实说说不太记得了,老师会理解得,千万不懂装懂,老师最反感了。
课外书可以列举不同门类的书,如文学,经济,哲学等。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博览群书,各类知识都懂一点最好。你千万不要再说我看过红楼梦啊,三国演义啊,你这样说完全没有竞争力。
6.要对毕业论文有所准备
老师有可能会问及你的毕业论文,所以事先准备一下比较好。
7.对自己报考领域的最新动态有所了解
要关注时事热点,尤其是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热点事件,老师问的时候能够说出个一二。
8.要了解自己所报方向与自己本科专业的结合点
这一块也是老师非常喜欢问的,一定要找到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尤其是跨专业的同学,基础本来就不及没跨专业的考生扎实,但你要让老师觉得你有这方面的学习能力。
9.遇到不会答的题该怎么办?
方法一,如果确实对那不了解,就坦白说自己对这方面还没进行深入了解,希望以后能像老师讨教。千万不要想当然乱说,否则后果很严重。
方法二,告诉老师你的思路。老师提出某个问题并不一定是要求你给出十分准确的答案,老师更多的是在测试你的语言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思路等。
比如老师向学生问这么一个问题:请你说说学术和理论的区别?我想很多人听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都比较懵。这个时候一定要淡定,你可以尝试从某个角度来回答,也许你的回答并不是非常正确的,但你反馈给老师的是你的思维模式,老师会对你另眼相看的。还是这个问题,其实我也不是很懂,我就提供一个角度,仅供大家参考。首先我们可以从英语单词入手,学术用英语说是Academic,理论是Theory,Theory又可以做原理来讲,所以可以得出理论是最本质,最基础的东西,而学术是理论的外延。再举个例子加以佐证,如我们经常听说学术腐败,但没有听说过理论作假吧。这样答的话,能够表明自己分析问题的思路,老师应该还比较欣赏。
1.一般会问一些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这样看你的理论基础扎实不扎实;
2.有的导师会问你在学校做过什么项目或者参加过什么比赛没有,这主要是看你的实践能力怎么样;
3.问你本科毕业设计做的是什么,具体怎么做的,老师们主要是考察下你的综合能力怎么样。
4.你的英语水平怎么样,四六级多少分一类,这样是考量你的英文能力,因为以后需要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
导师最喜欢问的问题,都是导师们比较关注的问题:对于理工科,以做实验为科研的导师,会问你实验问题,都做了什么?感觉和体会?论文题目?论文体会等!对于文科,会问你查阅资料、论文写作、对某些问题的观点体会等!只要你牢记一点:导师招录你的目的是来给他做实验、做科研课题的!但一般考研试卷,最多只能考试两门专业课,他还有许多内容不知道,都要通过面试问题了解!比如你喜欢什么方向?为什么?你的论文你做了哪些工作?等,都问的很含蓄,一般的考研人你不会感觉出来的!主要考察你喜欢什么类方向?你的知识基础如何?吃苦能力如何?等等,全是围绕你做论文和研究的基础来的!比如你的创新思想、吃苦能力、技术水平等等!
这与公司招聘完全是两码事!导师只关心的是把你招来三年时间你能不能做成论文毕业,所有问题围绕这个展开!只有重要问题都问完了,才会偶尔问点轻松点话题!
至于如何回答?最好是如实回答,有一说一!问感想体会类,可以现场发挥!但不要作秀!不要夸夸其谈!
这个因人而异,我是某985高校,工科专业,连续参加了六七年研究生复试了,说说我们的要求吧。
1,有英文面试,主要侧重听说能力,毕竟研究生期间有很多机会参加国际会议,所以英语听说能力不能太差。问题无非就是,介绍下自己,介绍家乡,介绍学校,谈谈自己的科研计划,等等,问的问题比较随机,所以能真实体现英文水平。
2,专业知识问题。这里肯定不会问太难的问题,一般就是一些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当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设备特点,基本系统等等等。这个主要考察对基本的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3,素质能力测试。会让你利用所学知识来解释领域内的一些现象,或者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等等。这一类问题,需要动脑子思考,也很能体现出学生对本科阶段主要知识点的应用能力,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不论哪些学校的面试,可能基本上大同小异,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基本素质。
国际高中/本科规划师
2022-10-09以我考研面试的经历为例,面试通知出来后大部分学校会在通知上说明面试包括哪些内容,比如自我介绍、专业知识面试、英语测试或者实验操作等,可以根据通知内容进行准备,为了保险起见还可以联系已经考上本校的师兄师姐向他们吸取经验,我当年就是联系了已经在读的研究生,获取了不少有用信息。
再来说一下面试现场,一般面试组导师都会人手一份你的简历,有时候会根据简历内容进行提问,这就提醒我们简历内容一定要真实有效,千万不要把自己没做过的实验课题弄上,结果被问到时支支吾吾答不上来,这会给导师不诚信的印象,而科研最讲求的就是诚信。还有的导师会问一些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这就考察你的专业功底以及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了,可以提前看一下相关导师的研究方向及发表论文,做到有的放矢。当然,如果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可以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不会,没什么丢人的,也不会减分,导师都会理解。再就是有的老师会问你为什么考我们学校等这类问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
总之,面试就是导师与学生的双向了解,真诚有礼貌是最重要的,也会给导师留下好印象,千万不要不懂装懂,瞎胡扯,撒谎等,这些都很容易被揭穿,到时候毁的是自己,名声一旦坏了,在圈子里就不好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