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4

有哪些专门讲金文,甲骨文,大篆之类的专业知识的书?

想咨询一下关于有哪些专门讲金文,甲骨文,大篆之类的专业知识的书?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5 个回答

  • Zhang123

    蔡邕《九势》对我们书法学习者有哪些帮助?
    书法学习要师承古法,也就是说书法学习要学习古人经典的碑帖,经典的书法理论著作。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几千年,大浪淘沙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书法艺术经典作品,这些经典的书法作品和经典书法理论也一直被我们后人所重视研究,当然近现代也涌现出许多书法名家和书法理论著作,但是纵观历史,近现代的书法作品与书法理论还是无法超越古人,现代人要想学好学扎实中国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就必须研究古人,学习古人为我们留下的珍贵书法艺术宝典。
    《九势》又作《九势八字诀》,东汉蔡邕著。论述运笔规则,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势就是指笔势,《九势》就是指笔势的九种方法,《九势》里面有一个思想,三个观点,一个思想首先对《九势》开篇“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这句话的意思是书法源自于自然,自然形成,阴阳就出现了;我们的书法要遵循自然这种内在的规律,这种书写的规律不要去做作,这样的话才能产生丰富的艺术形象。“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这句话的意思是“阴阳的存在,跟随的出现了强弱盛衰之势。”这个势我们追溯到前面去就是有阴阳,阴阳有什么呢,阴阳有自然的东西。我们在书写的时候,很多人扭捏做作,这是违反了自然的规律。三个观点也就是三个美学观点,“力、势、藏”三个字,“力”就是力量,“势”就是形势的势,“藏”就是隐藏的藏,他对力的描述是“下笔用力,”下笔写字的时候要用力,就会产生“肌肤之丽”,就会产生像人皮肤一样有弹性漂亮的线条来。好的笔、墨、纸写出的字呈现出像人的皮肤一样的肌肤之丽。要产生好的线条,必须力要起作用。“势”就是笔势的势,前面说了,我们要服从阴阳,阴阳要能服从自然,有了自然就有了阴阳,有了阴阳就有了笔势,笔势一旦形成又有了“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在整个写字的过程中,字写起来挡不住,停止不了,讲究势的连贯性。这句话特别有名,这句话里面他第一次提出了藏锋,第一次提出藏头护尾,藏锋表面上看是一个技法,藏头护尾也是一个具体的技法,但实际上是一种书法审美的思想,也是书法审美的观点,就是让我们用笔含蓄沉着,但不一定笔笔藏锋,但整体笔画呈现出要沉着含蓄,这种沉着,这种含蓄这种美学思想与我们中国儒家思想一脉相承。通过这个介绍,蔡邕在《九势》中一个思想,就是自然的思想,三个观点,就是关于“力、势、藏”三个观点,对我们后世关于书法的创作,关于书法的评价,对我们理论的形成,对我们技法的指导都是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蔡邕提出书法开端于自然,这与道家思想相吻合,或者源自于道家思想,道法自然,书法也效法自然,有了自然就有了阴阳,有了阴阳就有了各种笔势。蔡邕提出了非常著名的审美观点,就是关于“势,力,藏”三个观点,无论何种书体,线条呈现出“力”的特点,才能呈现肌肤之丽。当然我们说有了力之后,他可能会呈现肌肤之丽,他呈现“枯坛”一样的线条它美不美呢,它也美,像“屋漏痕”都是线条的美,但是无论什么形态都离不开“力”,“势”,笔势,我们写字讲究流畅性,整体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他们之间都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靠什么来完成的呢,是靠“势”来完成的,所以写字的时候要一气呵成。“藏”也是一种审美观点,也是一种哲学思想,中国文化讲究含蓄、沉着、稳重这些东方特有的为人的个人修养的这种思想就是通过“藏”来表现的。
    我们学习了蔡邕《九势》,深入的研究了《九势》中“自然”的哲学观点,研究了“势、力、藏”的审美观点,那么对我们书法学习者就有了理论指导价值。第一我们写字要遵从“力”,笔法线条中要蕴含力量,从一个笔画到一个字,再从一个字到一句话,再从一句话到整片作品都呈现出遒劲有力的感觉,这种有力量的感觉就给人以情感的表达,就是感觉作品是有生命的。第二写字还要遵从“势”,遵从“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的状态,才会笔画与笔画字与字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这样写出的作品才会整体。第三还要遵从“藏”,笔画要藏锋,藏头护尾。藏锋把写字的力量凝聚在笔画里面,写出的字含蓄、稳重、沉稳,与中国文化讲究含蓄、沉着、稳重的思想相互统一。遵从了以上三个观点,写出的作品必然“自然”,这种作品没有做作。蔡邕《九势》指导着我们书法学习探索过程,在书法探索的过程中不被一些坏的书法风气所影响,让我们的书法学习少走弯路。我们书法学习要师承古法,把古法学精学透,只有把古法蕴含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知识才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创新。

  • Zhang123

    读四堂的吧!

  • 教育

    首先是字編類的,老的張海波的《甲骨文編》、容庚《金文編》、徐中舒《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四川辭書出版的《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等,新的有劉釗的《新甲骨文編》、董蓮池編的《新金文編》,有條件的話也可以看《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如果只是看字形,書法臨摹的話以上字編類都是最基本的幾套書


    如果想對古文字進行研究,那麼就需要參考其他幾套書了,甲骨文方面,《甲骨文字詁林》、《甲骨文字詁林補編》、李孝定的《甲骨文字集釋》、于省吾的《甲骨文字釋林》、陳夢家的《殷墟卜辭綜述》、郭沫若的《殷契萃編》等都是甲骨學研究的重要著作,還有李學勤的《古文字學初階》等。另外王國維、董作賓、楊樹達的著作都可以讀一些。


    金文方面有《金文詁林》,《金文文獻集成》、《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唐蘭的《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等可作參考,商承祚的《說文之中的古文攷》也有不少是出自金文


    另外讀以上的書有一類書你躲不過去,那就是小學類,也就是《說文解字》爲代表的文字學書籍,大徐《說文解字》,小徐《說文解字繫傳》,段玉裁《說文解字註》等,其他說文相關的書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以上是甲金文專業入門的一些書籍,僅供參考

  • 金色岁月

    介绍甲金篆的书,网上就有。建议买一套唐汉老师的《汉字密码》,很有帮助。

  • 风华正茂

    篆书基本技法教材,建议喜欢篆书和学习篆书的赶紧收藏!篆书是中国较早的文字形式,是在沿袭了甲骨文、金文、籀文及春秋战国其它文字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一种书体。它包括史籀大篆和小篆两部分。史籀大篆传说为周宣王史官籀创制,但由于亡佚,我们只能从《汉书》中知道它曾存在于历史的某--阶段。因此篆书之名实指小篆。
    小篆是在秦统-一中国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的政策下,经过李斯等人的改造、规范古文字而创作出来,又称斯篆、秦篆。由于这种篆字线条等均,粗细一般,人们将其比喻为玉箸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