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2020考研正式报名开始,二本院校的学生想考到985、211大学现实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首先,现实。
其次,谈到现实,高校鄙视链就出来了。二本考生和其他考生有很多区别吗,答案是肯定的,考研到好学校,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看你报考的学校和专业难度,更多的是你自己的实力和运气。要是你准备充分,同期考的又比较弱,你考上自然是肯定的。
最后,但是考研你不知道你的对手是谁,所以你只能靠你自己的充分准备,你以为考上研会很开心吗。我告诉你,一开始会,毕竟你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慢慢你会觉得有些不是你最初理解的那个情况。你是不会懂的,你考上自己就慢慢理解了。
可以点击头像关注我,里面有备考经验。
研究生学历越来越水,还值得报考吗?了解这四点,让你豁然开朗
这个周末,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即将开考,这次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了377万人,比2020年增加了36万,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而与之同时的是,研究生招生也出现了大幅扩招,在2020年扩招18.9万人的基础上,2021年硕士研究生规模还将稳步扩大。
于是,网络上开始出现了研究生学历越来越水的言论,未来研究生是否还值得报考?这个问题困扰了不少考生,甚至也影响到了未来几届即将准备考研的学生。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种情况来具体了解和分析一下:
一、具有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单位遍地开花
截至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共有2740所,其中本科院校达到1272所。基本上我国二本以上院校都具有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再加上很多研究机构。因此,我国至少拥有一千多家单位具备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可谓是遍地开花。
然而,这么多招生单位显然在研究生培养能力方面,水平参差不齐。像985、211、双一流高校以及很多科研机构具有较强的研究生培养能力,有很多科研项目做支撑。但是,对于很多普通的二本院校来说,在研究生培养上,可能跟名校之间的差距就大了。
二、普通院校的研究生学历含金量下降
随着研究生招生的不断扩招,势必会让很多普通院校的研究生学历含金量下降,学历变得越来越水,在激烈的竞争中,会处于劣势。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普通院校的研究生,就跟以前的本科生差不多,甚至不如一些重点大学的本科生。
三、名校研究生招考变得更加激烈
虽然研究生招生不断扩招,但有一点不会改变,那就是名校仍然还是名校,这些名校培养的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同样会受到追捧。而普通院校的研究生含金量下降,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那么势必会出现报考名校的研究生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扩招的那些名校研究生名额也不足以抵消增长的报考人数。
四、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也会水涨船高
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增加,就业市场上研究生的比例就会增加,那么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招聘时对学历的要求自然也会水涨船高。就像以前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设置只招985、211、双一流大学毕业生一样,研究生可能会成为未来很多用人单位招聘时的基本门槛。
如果你能够清醒地认识上面这四点,那么你就会豁然开朗,对于学生来说,未来研究生是否值得报考呢?答案是肯定的:当然值得报考,而且必须要考。
那么,未来报考研究生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第一、学校选择上
对于未来报考研究生的学生来说,建议在学校选择上,在充分评估自己的学习能力情况下,尽量报考985、211和双一流高校。报考这些名校的好处已不必多说,虽然难度可能会比较大、竞争也比较激烈。但是,从长远考虑,与其读一个普通二本院校的研究生,等到毕业的时候,可能高不成低不就,非常尴尬。倒不如拼尽全力去争取一个名校的研究生学习的机会。
第二、地域选择上
如果说高考报考学校时,没有充分考虑,那么报考研究生的时候,要尽量考虑大城市或相对较大城市,因为研究生学习需要一个非常有实力的导师来做保障。一般大城市的高校研究生导师,可能手握较多的行业资源,这对于研究生在校科研学习,未来就业工作,都会非常有帮助。
第三、考研准备上
既然现在考研报考人数越来越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那么在考研这个事情上,至少要准备非常充分。特别对于很多普通院校的学生来说,缺少保研的机会,缺少“名校”这块可以加分的牌子,那么就得完全靠自己实力去考研。建议从进入大学开始,要有一个很好的规划和计划,提前锁定考研目标,并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成功,从来不负有准备的人。
对于现在研究生报考人数越来越多,你们觉得研究生是否还值得报考呢?以及应该如何准备考研呢?欢迎一起讨论交流。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击关注@教育有故事
#研究生学历越来越水还值得考吗##学浪计划##周末开大课#
普通二本生考研调剂985大学的经历。那已是12年前的事了,如今回想起来,一切历历在目。当时我在江西就读于一所普通二本的经济类专业,大四那年打算跨专业考东部某985牛校的法律硕士。
当时班里一共差不多40个人,计划考研的人不到10个(最后上岸的有4个)。我当时住的寝室条件较差,8人间。为了专心备考,我在本校研究生宿舍(2人间,晚上不熄灯)租了一个床位,每天除了去食堂吃饭,就是窝在宿舍里备考。那时我午睡都不敢躺下,怕睡过头浪费时间。每天中午就是趴在书桌上合一下眼,顺便听一听mp3里的音乐(那时大家用的还是诺基亚)。每次我听的第一首歌都是蔡淳佳的《依恋》,以至于多年以后我听到这首歌,仍会忆起这段考研岁月。
我作为普通二本生,自学能力也谈不上有多强,当时我的水平也仅是英语过了六级而已,法律更是从头学起,对能否跨专业上牛校是一点把握都没有的,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备考的那年是2008年,那个暑假我没有回家,一直窝在宿舍。唯一一次放纵就是在宿舍里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后来还等过刘翔的比赛,可惜他因伤退赛了。
考试的时间是2009年1月,考前我感觉还有太多东西没有掌握。
成绩出来后,我每门分数都及格,但是没有突出的科目,因此总分不高。后来我发现,那年大家的分数普遍偏低。我所报考的东部某985一共招80人,我排83。考虑到复试是1:1.2的比例,且前面肯定有英语不及格被刷的人(该校法硕历年英语分数线都是60),我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进入复试的。
然而,现实总是啪啪打脸。34所自主划线院校的分数线一出,我傻眼了。由于那年大家分数普遍不高,我报考的学校竟然立即减少了20个招生名额,分数线自然也就涨了上来。我差了4分。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我简直要崩溃了,那种希望破灭的感觉,你能了解吗?那段时间,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伤心流泪。
然而伤心又有什么用呢?我开始写自荐信,快递给我所报考学校的同城其他二本院校,但都石沉大海。
那段时间我真是心力交瘁。口味清淡的我,那时竟每天都去买周黑鸭,辣得鼻涕眼泪都出来,才算痛快。
就在我狂吃周黑鸭的那段日子,某天午睡时,刚一闭眼,我就梦到研招网又有很多学校放出了调剂信息。我惊醒了,忽然恍然大悟,我为什么要把目光总放在那所学校,那座城市呢?海阔天空,别的城市不香吗?
于是我上研招网输入了法律硕士的调剂信息,不限城市。刷地一下,我看到排在最前面的,是几分钟前刚放出调剂信息的重庆大学。我眼前一亮,天意啊!立刻打电话去咨询。老师听到我的分数只比它自主划线的高了一点点,有点犹豫,在我的恳求下,老师说你过来试试吧,复试时间是后天早上。
我立刻订了当天晚上飞往重庆的机票,带着紧张而期待的心情出发了。
那是一座飘着麻辣香味的陌生的城市,我看着窗外起伏的道路,错落的建筑,孤独而担忧。我不断地安慰自己,这是天赐的机会,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调剂生复试那天早上,大家集中到一个教室里等待叫号。我的初试成绩不高,因此排在后面,整个早上都惴惴不安,来调剂复试的同学基本都是这种心情。叫号的老师安慰我们,说复试没那么可怕,只要不是表现得太差,就都有希望。
就在我前面一个号的同学复试结束的时候,老师宣布早上复试时间结束,剩下的同学安排在下午。我这心里煎熬得呀……
下午复试,我是第一个。就在我走进复试考场的瞬间,莫名地,我忽然镇定了许多。考场里摆着一张长长的桌子。桌子的一侧坐满了老师,目测至少有十几位。另一侧只有一张凳子,那是我的位置。我一人与十几位老师就这样面对面地坐着。老师先问了我几个比较基础的法律问题,我的心踏实了些,一条一条回答了出来,不够完善时老师也会适当引导,逐渐地整个回答氛围变得轻松。后来英语翻译环节,桌上放着一叠纸条,老师让我随便抽一张。我拿了最表面的一张,谢天谢地,上面的单词我都会,于是顺利地翻译出来了。之前听别人说翻译很难,难道表面那张比较简单?
面试结束后,老师说明天就会出拟录取的名单。我感觉自己有戏。
果然,第二天我在拟录取名单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尘埃落定。返程时我没买机票,慢悠悠坐火车走了。
回去后,录取通知书如约而至。可惜那个年代没有智能手机,我没有拍照,只是复印了一份自己留念,现在拿出来看还是回忆满满。
一晃三年,毕业后我去到当初报考的那座城市,顺利进入了一家大型国企。
我承认我是幸运的,碰到了好的机会,好的学校,好的老师。但我也沾了时代的光,我当年考研的人数是120万,到了2020年已达370多万。报考的人多了,招生人数却没大的变化,分数线自然就水涨船高。
但是,哪怕你只是普通二本生,哪怕你只是压线过,或者面临调剂,都请你千万不要灰心。积极寻找调剂,认真准备复试,请相信,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考研# #2021考研# #考研成绩# #头条# #考研复试#
当然可以,当你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的时候,你就应该为之而奋斗。
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当你选择提升自己学力的时候,就应该加倍努力。
985,211 是每一个莘莘学子,心里的梦想。
有的人为了考上心仪的学校,选择再战,有的人很幸运一次就作战成功,有的人2次再考上心仪的学校。
只要你有目标有理想,一切都还来得及,为时不晚。
朋友今天来家里,说了几个数据后,把我吓了一声冷汗,这是一项风险极高,而且失败概率较大的投资
2020年高考报名人数是107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在这里面,将会有6000多人被录取到清华北大,20万人左右被录取到985高校,50万人左右被录取到211高校,看到这几个数据,心里是不是很爽,离清华,北大,985,211又更近一步了,别高兴太早,那有多少人能考上本科呢?
本科录取率大部分地区只有百分之三四十,一本率基本上只有百分之十的概率。
看了这些数据,刚刚兴奋劲还没过,就有如一盆凉水从头泼到脚,心里顿时凉丝丝的,生娃容易,养娃难,要想在每年一千多万考生中,争得一本,真是相当的不容易。
一本就业都没保障,更难以想象二三本的就业,还有更可怕的连本科都考不上的大有人在。
具大数据统计,河南去年高考低于二百分的有二十多万考生,估计其它地方也不乐现,看到这个数据,能考上一本,二本的就偷着乐吧。
本来还在怨孩子分数考低了,不及预期,看完这个,心中直念:养着了,养着了。得赶快回家庆贺了。
不敢想这几十万的家长内心有多崩溃,十二年倾心的培养,最后这个结果真的接受不了。
从怀孩子那刻起,心中只希望未来的宝贝健康就行,其他别无所求。
出生后,家长的欲望就控制不住了,比身高,比体重,比谁的孩子更聪明,更漂亮。
之后就是十二年的苦学,家长费尽心机,耗尽钱财,只为高考一战。
都说学习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普通老百姓,即无人脉,又无资源,更无让孩子可以依靠的经济支撑,哪敢相信这一鬼话。
虽有这么多学士,硕士身份的外卖小哥,但家长虽看在眼里,但心里决对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成为外卖小哥中的一员。
但社会就这么现实,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此时家长还能怎么想,不变坏,不啃老就万幸了,能自食其力,不给社会添乱就不错了。
从孩子出生的高要求,到了后来仅仅只要求孩子能自给自足就行了,这一简单的要求都几乎耗尽家庭的所有。
养孩子是个高风险的投资,根据这些数据来看,养孩子失败的概率要大于成功的概率。
想想这些,心瓦凉瓦凉的,早知如此……#昆明头条# #昆明身边事#
沉稳风度
2022-10-21二本院校的学生考研想考到985211大学现实吗?
谢谢您的邀请。接到这个问题后我先问一下,在研究生报名时,1,教育部有规定二本考生不允许报考985、211大学的研究生吗?2,哪所985211大学禁止或者不招收二本考生呢?3,就因为你是二本学生就自认不能报考吗?如果这三个问题都不成立,一个二本生报考985、211大学有什么不现实呢?你只要有志气有学识刻苦学习,有决心有信心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急起直追,让压力变动力,二本的大学生考上985211大学研究生完全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