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二本学生想考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生,现实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34岁男子为考上清华,复读13年,被上海交大录取后仍在考虑。这种执着是否值的?对此大家怎么看?
首先看下唐尚珺的历届高考成绩:
2010 372 专科
2011 超三本几十分
2012 刚过二本
2013 过了二本,每填好志愿
2014 过了一本,考上吉林大学,想去北京学校
2015 563分 吉林大学
2016 621分 考上政法大学,最后退学
2017 570分
2018 619分
2019 646分
2020 放弃重庆大学
2021 591分
个人不太赞成这种行为:
人生有多少个13年,34岁同龄人都已成家立业。等自己毕业38岁,按职业生涯60岁算,最多还能工作22年。38岁毕业可选择的行业还有多少?
考个好大学,努力过就行,不一定强求,强扭的瓜不甜。每个人都在努力在赚钱,都能成为马云吗?当然不行
上海交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研究生,收到几个offer,如何选择?1.华为硬件工程师(年薪28万左右),2.拼多多技术支持(年薪32万左右),3.特斯拉(年薪30万左右),4.上汽集团(年薪25万左右),另外收到二本院校辅导员意向书,同时报考了国家电网上海供电局,已入面,上岸问题不大。孩子喜欢汽车要去特斯拉,父母坚持国家电网。该如何选择才最合适么?请各位高人指教,感恩不尽[祈祷][祈祷][祈祷]
上海户口给我的孩子们到底带来了什么?
我想,所有非上海户籍的,尤其是江苏人,都会觉得,上海人考复旦交大这类院校会比我们那些地方的人容易多了,包括我自己,当初也是如此认为的,以至于我第一次与某本科毕业于复旦的同学见面时,说的是:“你们上海人,考复旦自然是容易的!”
等到自己孩子真的在上海读书才发现,其实复旦交大这类院校,即便是上海本地人,也不是那么容易考上的学校。
我家老大当年,参加中考时,好象要求的比例是45:55,即中考就要强行刷下去一大半的学生,我记得当年我好愁,生怕她考不上高中,因为这相当于只有一半的概率可以上高中,去接受更高一层的教育。
后来,参加高考,春考时她的成绩还不错,她们老师特地打电话给我和她爸,意思让孩子参加秋季高考,这样冲一冲她应该能上个不错的好大学。因为老大当年参加高考时,上海仍然是考前填志愿,考虑她的成绩现状,我没给她填复旦交大,转填了我认为属于第二批次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院校,结果她滑档了,最终,她还是去了春招时就可以考上的学校,而且因为是秋招,反而去不了春招时就能上的她们那个大学最好的专业。
打那以后,我佛了,我觉得一个人,上什么样的学,走什么样的路,也许都是上天注定的。
那么,上海户口到底给我的孩子们带来了什么?
有人说是教育,论教育,最好的当属江苏等外省,作为一个在江苏接受教育的我来说,知道江苏的题海战术,孩子读得有多苦,但上海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我感觉竞争也是很激烈的,比如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我这个当年江苏的优等生,年级的数一数二者,在指导小二学习的时候,感觉有些题目难度,完全是初高中以上孩子的水平。
有人说是考上好大学的竞争难度低。实际上通过老大的一路历程,我已经发现,上海的内卷甚至远超过江苏等地,而且,即便有上海户口,想考上复旦交大等好学校,也不是件容易事,还是需要绝对的实力+运气。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流行的一段话是:一本院校的学生是为国家培养的,学生毕业后留在大城市工作得多;二本院校的学生是为建设当地经济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回原籍得多。
当然,自从94年,大学生开始自谋职业始,很多二本以下学历院校的学生们,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想,也会去往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寻找工作,而且也能找到不错的机会,但总的来说,比不上一本院校毕业学生的机会更多更好。
可是对于上海本地户口的学生来说,不管是一本还是二本还是什么,即便已经出国留学,只要回国,大多数在国内寻找的职业大多数仍然会是定位在上海。
因此,也许上海户口给我孩子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不管她们上的是什么样的学校,她们都比外地户口的孩子们在上海发展得稍微容易一点吧!
淡定人生
2022-11-21理想很好,现实很残酷。
现在高校之所以裸考名额减少了,就是控制生源问题。任何人都会把你高考的失误变成你学习的一个盲点和弱点。逆袭毕竟是少数,随着裸考名额减少,逆袭在成为不可能。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