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9

二本学校的学生想考研到211、985学校现实吗?

想咨询一下关于二本学校的学生想考研到211、985学校现实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7 个回答

  • 教育

    谢邀。

    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多同学的困惑。首先,本科是二本,并不代表能力只是二本实力,毕竟高考那一次考试有太多的偶然性,而且不同地域的二本也是差距比较大的,再加上考生的地域差,这个就不必多说了,你懂得。

    再说, 考研和高考还是有本质不同的,那就是考研没有地域差,且更重要的是一点是,在研究生考试当中,同一学校不同专业的难度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打个比方,某一211学校,王牌专业的报录比能达到20比1甚至更高,但是如果是本校的冷门专业,可能过线就能录,甚至能够连续多年有调剂名额。这里就要看你看重的是学校名头还是专业实力了。

    还有一点,就是地域。不同地区的211、985其实差别也是很大的。这里不点名说学校,但是实际上211类也是分三六九等的,相对来说,地区越偏、经济越不发达、教育资源越少,对应的报考难度也就越低。所以一般来说,二区的211,要比一区简单些;大西北、大西南要比北上广、华东地区简单一些。这里就要看你到底为了学校名头能够接受多偏的地域了。

    那是不是二本的学生,就不能考经济发达地域的211学校或者是这些学校的优势专业了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如果你现在开始每天坚持努力学习、认真制定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再科学的选择院校和专业,然后充分了解目标学校专业的招生信息和参考书目、考试范围等,你也可以最终考上理想的学校和专业的。

    最后一句话,如果想要考好学校,就忘记之前的自己,把握住之后的时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只要现在能够努力,未来一切均可期。

    如果大家觉得对你有帮助,请点个赞,也欢迎评论区提问

    点击头像关注我,查看更多专业考研回答,总有跟你情况相近的

    你的转发,我的10w+

    我是张雪峰,一个让学习变得更快乐的考研老师

  • 风去了无痕

    学历确实不能代表个人能力,但是在这个大学生遍地走的时代,能让企业进行区分的也只有学历最富有含金量,文章说了专科和本科存在不平等,但是对于一些大企业来说,本科也分一本二本,一本也分985和211,招研究生的企业甚至会看你本科读的大学是不是985和211,不平等的事情到处都存在,这个大环境是改变不了的,我们能改变的是自己,让自己更加的优秀,优秀到可以忽略学历的地步,或者不进企业,自主创业等等

  • 沉稳步伐

    作为大学老师,再一次不请自来?这个问题过于宽泛,但是不会难回答,以下观点供你参考。

    1.所有的研究生培养单位都喜欢优秀的生源,这里的优秀有几个方面学校优秀和学生自身优秀。所以,二本也有很优秀的高校,一些专业走在顶级行列,比如福建师范大学的地理学,生态学,成都理工大学的地质学等。他们的水平不亚于一些985,211,甚至高于他们。所以,将模糊的问题具体化,二本学生考211,985肯定没有问题,而且不难。

    2.好大学的导师是否会嫌弃二本生源,这个有点片面,就像你认为二本考不上和我认为考985等没什么大不了是一样的。有的老师会,有的不会,从老师层面来说,他的主观特点决定了他的在外表达。但是通常来说优秀的导师对学生的来路不怎么在意,在意的是考生的智商,情商,对科研的热爱。何况一个大学里面的一个学科中导师也是金字塔结构的,总有一款适合你的。

    3.考试难易程度来说,985,211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让自己能够更多选择,他们的专业课试卷难度不会太大,而且关注所报考学校专业的研究动态和方向,结合指定教材,都能得到120-135分左右。同时,他们为了形成更加良好的生源态势,批改试卷过程中,能给的分都会给,让考生分数高,调剂有竞争力。

    4.从调剂方面来说,报考985,211,中国科学院系统的考生获得调剂的概率会比较高。比如第一志愿报考的偏远山区的原来三本升格到二本刚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高校,落榜了就是落榜了,绝对没有机会调剂到其他高校。若报考的是中科院系统或者非常牛逼的大学,没录取上,只要上了国家线(ABC区都可以),还有极大的机会被录取到其他牛的高校。为什么呢?有些专业牛,学校不牛的高校,他们会留有很大的机会选择很多优秀高校科研院所落选的优秀生源。

  • 教育

    整个河南省只有一个211院校——郑大,剩下的本科院校多为普通二本院校。
    考研,是河南大学生在毕业之前一定会面临的抉择。我接触过很多很多考研学生,上来就是要考211、985院校的研究生;在面对考研过程中,渐渐都会将预计目标改成与自己院校专业比较接近或者稍微好一些的。当然也有继续坚持考211、985或者名校的普通二本院校学生,虽然很多都沦为炮灰,但是也鲜有上岸。

    今天研学姐就带来了一位考上了985的二本同学的后续故事,希望能给还在自卑和犹豫的你无穷的力量!

    @A同学
    本科省内二本,考研笔试第一,到上海Top2的985
    “考上985后,我去了自己喜欢的城市喜欢的学校,遇到了很多很优秀的人,也无形中影响了我,曾经一度觉得自己也属于那类人。研二参加了一年的国外项目,已经回国。现在准备毕业去工作。
    在找工作中,我发现研究生985确实给我排除了90%的障碍,包括之前投实习的时候,都给我开绿灯。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的公司单位也会因为本科不好而有所迟疑。不过优秀的公司单位还是会给年轻人机会,你如果有优秀的经历或者能力,也会被青睐。
    我想说的是,直到现在,我仍然羡慕那些本科就是985甚至在国外名校读书的人,4年本科是塑造一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等最重要的时间。
    在学校做一些活动或者参加一些会议活动,可以感受到他们之前4年所接受的资源已经把我们甩了很远。
    举个例子,我们研究生班上大概有4个本科985的学生,在大家基本都是找学校或者企事业单位的时候,一个女生选择去国际组织(她研二的时候就去非洲做了类似贫困儿童基金的事情,自己募资),另一个女生不知道签了哪里,但是最近是去纽约参加了联合国关于女权运动的会议。人生很长,我们有机会去走得更远,最重要的是,不要自我放弃。”

  • 撩人心.

    浏览了一下各位答主的答案。大多数回答,不是夸大其词,就是答非所问。

    我来给大家树立强大的信心,并呈上实实在在的干货!

    本人是211院校考到985的硕士。

    我觉得,这个跨度,可以给“二本考到211”做参考吧。

    本回答,从各层次院校硕士生生源、各层次院校本科生考研难度、二本院校学生竞争目标、答主的亲身备考经历几方面来详细分析,请耐心看完。

    1、

    首先,要了解各级院校本科毕业生的去向、以及硕士生的来源。

    34所自主划线的985本科毕业生,据大多数会继续深造。分别有出国、考入顶级院校(清华、北大等)、本校保研,成绩排名稍微靠后的,大多数也可以考上本校的研。

    211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以我所在的母校为例),有一半的学生直接参加工作。另一半继续深造。

    继续深造的学生中,有一小部分出国,成绩突出的40%保研(也就是保研率占总体学生的20%),其余的考研。

    考研的学生中,也有一半是考了更高层次的学校(比如我就考了985),剩下的考了本校。

    很有意思的是,考本校的这些学生,有不少是本科期间挂过科的,所以,他们平时的学习态度就不怎么努力。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是对自己学生知根知底的本校老师,为什么愿意录取这些,本科阶段挂过科的学生呢?

    原因在于:其他学校考进来的学生,可能更差。

    是的,211学校的硕士生,生源主要来源于二本院校。

    那么,双非一本,以及二本院校的研究生,从哪里招来呢?

    这些双非一本,以及二本院校的研究生招生人数,在全国研究生的整体比例中,所占是极小的。

    2、

    再举几个具体数字。

    答主硕士阶段就读的985,每年招收3000本科生,5000研究生(硕博)。

    而本科阶段的211,每年招收7000本科生,3000研究生(硕博)。

    各位看到了吧,对于层次越高的院校,招的研究生越多。

    所以,造成的结果是,从本科到硕士,更是一层楼的几率,概率是极大的。

    而对同一所学校,硕士生的质量,是明显比本科生弱的。原因太简单了,硕士生生源,都来自于实力弱一点的学校。

    也就是,211的学生,考去了985;双非的学生,去了211:这就是考研的主流。

    3、

    整体来说,211院校基本以国家线录取(具体到各个专业的不细谈)。那么也就是说,在不考虑热门专业,不要求拿一等奖学金的情况下,达到这样的及格线,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你所要考虑的,是如何和其他二本院校学生竞争。

    至此,“二本学生考211”这个问题,就简化为:“如何在二本学生中脱颖而出”。

    4、

    好了,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怎么实现。

    其实,每年大三,都有很多学生嚷嚷着要考研,可是真的到了大四,不少学生往往从自习室溜掉,去一场接一场的招聘会。

    拿了offer的,自然不想继续辛苦地备考。没拿offer的,这么折腾下来,时间也被耽误不少,成绩大概率不理想。

    答主亲身经历的是:凡是诚心实意考研的,最终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聊聊答主当年的备考状态。

    我从暑假的7月底开始准备。但是其实我很懒散。

    早上8点半起床吧,洗漱吃早饭,走到自习室大概9点半了。

    上午状态不好,心思总是飘渺。

    11点半,去吃午饭,睡觉。

    午觉起来去自习室,通常已经4点钟。

    稍微意思一下,5点半又去吃饭。

    6点半之前回自习室学习,终于迎来了每天学习的黄金时间:晚自习。

    真的,那个时候,也就晚上能看两三个小时的书。

    9点半,又回去宿舍了。

    总结下来,一天的有效学习时间,也只有4个小时。

    我的研友们,都觉得我很酱油,肯定考不上的。

    然而,成绩出来后,刷新了大家的认知:备考状态这么水的人,竟然被高分录取!

    你会不会觉得,我平时的成绩好,所以才这么轻松?

    不,如果我真的成绩好,那铁定拍在前20%,拿到保研资格了。实际上,我的成绩,总体拍在60%了。高数、物理、力学、电子等主干课程,都是刚刚及格的边缘。

    美好的大学生活,都被我花在参加演讲、朗诵、手工、体育比赛上面。而分数,确实烂的一踏糊涂。

    考研分数与平时成绩,基本没有关系。

    我的某室友,更懒散。她早上起不来,经常是11点起床,把早饭和午饭并在一起吃。

    就这样的人,考进来中科院北京某所!

    讲这些,不是告诉各位学弟学妹们,混混就能考上。

    而是想说:达到“考上研究生”这个目标,并不是一件难事,不要被吓到。树立自信之后,认真按照计划复习,争取那个高分,更稳妥。毕竟,一等奖学金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暂时分享到这里,欢迎各位留言或者私信交流。

  • 沉稳步伐

    这两天接触到一个案例,一个普通二本冷门专业的学生,本来可以通过选专业加择校,考研一个211起步的学校,如果不太挑专业,还能冲一个985。

    但是为了能去更好的城市当一个中学老师,考了个普通一本的生物专业研究生。(学科教育没考上或不能考)

    结果五年前本科毕业时,虽然去不了大城市,但在老家四五线城市的中学,还能进去。

    现在研究生毕业,各个地方教育局开始限专业,限院校层次,只能去县城找中学教职了。到目前都还没考上,再考不上,就要拿着生物硕士学历去大城市找工作去了。

    我也给不出太好的体制外就业选择。

    只能说,在趋势的一段去追着跑,就像当年“等等派”等房价一样,越等越远。

  • 金毛大汪汪

    我就是二本保研211的。其实还有其他捷径能更保险的进入更好的学校。那就是大三参加名校夏令营!只要你排名在系里前百分之二三十以内,就可以夏令营报名。具体学校网上都有公式。只要有学校邀请参加,然后有保研资格或者考研过线即可。当年我们学校电气系一个同学经常跟我说他参加了浙大夏令营,当然我还不明白参加了有什么好处。然后我俩均以各系第一名的成绩保研,结果他去了浙江大学,而我好不容易去了一所211。我班里另一个考研的去了天津大学,也是走的这条路。除了这个,分数够也是有机会去名校的。但是就要靠运气了,因为复试也很重要,一切情况都可以发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