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民俗学考研难度怎么样?就业是什么情况?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人民日报# #国学经典#
我的国学经典选取(中)
深入阅读的下一本就需要和基本的那本有所关联。如喜欢《三国演义》的朋友,《三国志》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可能你感兴趣的不是历史,而是谋略,那就应该选择《孙子兵法》。如果你更喜欢曹操或者诸葛亮多一点,看的就应该是这五十本之外的《三曹集》或者《诸葛亮集》。
不过如果你说:“我就喜欢随意的读书。”那只能认为你有闲,而且并没有找到真正的方向,那就继续看其他下去吧。但在古典名著的汪洋大海中找到一个小岛,在上面就着地势,从海里寻找材料建设一座属于你自己的殿堂,不比一直在海里瞎扑腾有意思的多吗?
条理化是很重要的。书是那么多,我们的生命是那样少。所以迟早应该从兴趣过渡到专业化。而如果你是一个理科生,却因为看不懂诗词歌赋,导致和传统科技名著失之交臂,而这些却是很多文科生不喜欢看的。那谈何弘扬传统文化?
还得注意的是慎选版本。尽管这些书现在大多有简体字版方便阅读,但还是有些朋友喜欢繁体字版。这是因为在简化的过程中经常会导致一些问题。比如《西游记》里的“狮驼王”,光看这个字很容易和骆驼扯上联想,其实原著是“狮<犭它>王”,这就很明显是另一种异兽。
更关键的是,很多书籍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删减甚至修改,比如《史记》,因为涉及到排版和多色印刷,往往市面上的版本是删除了重要的《十表》的,往往又因为认为不重要,删除《八书》,同样,《诗经》的版本因为现代人更推崇贴近生活的《国风》,往往没有属于庙堂音乐的雅和颂。市面上的《图解本草纲目》,虽然配了很精美的彩色手绘图,却把带神话色彩的药物全部删除了。《礼记》、《淮南子》也成了节选。一些重要篇章如《深衣》没有录入。
当然,就算是古典版本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因为审查制度也是“自古以来”,古人往往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同样存在各种版本问题。而就算是真古籍,在漫长的时间里,也往往有多个版本。比如《三国演义》就有“罗本”和“毛本”,《心经》有鸠摩罗什和玄奘的版本。随着考古发现,可能又会发现一些和现代版本大相径庭的本子,如帛书《老子》,所以选择版本不能不慎。个人意见,不能纯粹求“古”,必须以降低阅读难度为首,然后才求全。
更重要的是,很多名著所以有名,不光是在原著本身,而是在后人解释,即“注”上面。如裴松之注的《三国志》,刘孝标注的《世说新语》。不了解这个单纯要原本,肯定浪费。
现代也不是没好的“注”,很多白话配图本就可以认为是一种注,有些质量很高,超越前人,有些古籍原本古人配的图可以说“不忍卒读”。比如《本草纲目》金陵本的配图就相当魔性,这也是应该注意的。很多古代的事物与我们已经相去甚远,这会造成阅读的难度和一些人骄傲的资本。所以好的现代版本也可以选择。比如唐诗宋词如果搭配戴敦邦老先生的画,那真的是珠联璧合,完美至极的。对于游记,地理类书,地图不可少。仪式类、军事类书也是一样。
一些特别的书需要特别的器具,比如《鲁班书》就需要一个罗盘。不过最好用还是手机,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一下。现在也有一些高质量的古籍网站,如“书格”、“殆知阁”,这些可以提供普通纸质版难以比拟的方便。
所以国家正规出版社的多少会有保证,但也得擦亮眼睛。文白对照版本可以说在经典性与普及性之间做了一个兼顾。但是有些现代译者的水平不够,翻译出来的结果有一些问题,这是要注意的。
而当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应该根据你的专业选择书籍了。泛泛而读不再适合你,你需要的是精读,这是个与古人对话的过程。其实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视角,古人自己的了解,讲述的东西也未必正确和全面,比如《山阳公载记》上说马超和关羽见过面,裴松之说没有,到底哪个是真实,就要通过其他资料分析。如果你解决了这个疑问会让你的学问精进,变博为专。想到达境界肯定用不了50本书,认真看个七八本已经够了。更关键的是要以此为基础搭建数学自己的知识体系。事实上很多东西的发展都是有脉络可寻的。掌握这个脉络就很容易发现对方的漏洞。就像史书上称周武王行年90的说法,只要一联系周成王的年龄,就知道不可能。
但你要尽快明确你的阅读方向,如果不是特别感兴趣,就没有必要深读。就像读了《本草纲目》,除非专攻古药物学版本,就不用看《神农本草经》,看了《和汉三才图会》,也没有必要看《三才图会》。据一个粗略的统计,现存古书有十五万本之巨,从这一点就可以知道,还存在大量没被我们认识的古籍,光殆知阁里的已经数据化的古籍就有12000种。这也可以证明专项阅读的重要。
有关阅读方向的确定我们要明确,所谓“天文”、“地理”其实都是最大众的分类方式。随着阅读数量的深入我们完全可以发现并确立自己最喜欢类型。比如神话可以再深入“神话动物”和“神话地理”等方面。《诗经》也可以转入民俗学,《三国演义》可以应用于军事。要相信祖先们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宝藏,需要的就是我们将它发掘出来。q
2022考研:中山大学
老师你好,我的本科是省重点一本学校,学的是历史专业,本想着考一个211的师范类高校学科教学(历史)的,但学了一个多月遇到瓶颈期,又觉得教育是大热门,还是算了吧,想着还是考历史相关专业吧,挑来挑去没有太好的选择,老师你觉得中山大学的民族学怎么样,这样冷门的专业应该还好吧,估计不会太难,而且中山大学在广东,南方经济水平发达,也适合后面的发展,经济发达地区的人考研的应该比较少,他们 不是特别爱学习,主要是喜欢经商吧,所以竞争上是不是会好一点啊 对了,老师有民族学的专业课资料吗?
中山大学社会学(民俗学0304),拟招3人,初试:(1)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 201 英语一 (3) 610 民俗学概论 (4) 803 民间文学概论
复试专业课:1115042 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
跟着法学学硕划线,总分要求350分、低于100分的要求50分,150以下的要求90分,这个是复试资格线,达到这个条件才有资格可能参加复试,但也不一定能进复试。人文社科、理学、管理学、医学等方面学科优势突出,评级很高,考试难度也很高。#22考研##广东头条##教育微头条##考研#
教育
2022-10-13考研经验分享:英语专业考研最全分析
#考研择校#
英语专业,基础学科。可以考本专业,当然也可以跨专业考研。跟我们常说的数学专业一样。考研必考科目英语,理工科必考科目数学。所以这两门基础学科的专业,考研的时候,当然是比较有优势的。
首先,英语专业可以考本专业:英美文化或者语言学。这算是两个方向,但是考试的时候都差不多,专业课差不多。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2二外日语或243二外法语或244二外德语;③727基础英语;④829英美文学。政治科目,都是要考的,但是二外的话,也就是公共科目2,可以选日语德语法语,大部分非语言类大学,可能最多的就是日语。大学里面日语其实学得都比较基础。科目3基础英语,一般是要达到专业八级水平,有一定得难度,想拿高分比较难。最后一门是英美文学,当然涉及知识面比较广但是大学里面英语专业都有这方面的书籍。
其次,高翻。高翻,就是高级翻译,分笔译和口译。也叫MTI。很多大学都有开设这个方向。考试科目一般是四门:政治,英语基础,百科,翻硕英语。政治不说,英语基础的话,大部分学校应该是在6级英语之上,百科的话,有基本固定的参考书,汉语百科,背诵的东西比较多。这里我要说明一下,有些学校的百科会跟学校的优势专业相关,比如重庆邮电大学的百科,好像很多名词解释就跟通信相关,估计学校的培养方案就是往这个方向走,所以在复习的时候,要多研究一下真题,找到规律。翻硕英语的话,就跟普通的英语差不多,有些学校可能会出一篇中译英,一篇英译中。有些比较牛逼的大牛学校,还会出现翻译红楼梦。
再者,英语专业可以考学科英语。学科英语,原则上是划分为教育学类,其实大多数不会考很多英语。考试科目有:政治,英语,教育学综合,学科英语。教育学综合,有些学校是自己出题,有些是考333,反正也差不多不出这个范围。教育学综合有四门,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西方教育史,教育学原理四门,搞定就行。
最后,英语专业是可以跨考的。目前我知道的,英语专业跨考比较多的,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对外汉语,法学(非法)或者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社会学,民俗学等比较多。英语作为考研必考科目,如果你确实不希望以后从事跟英语相关的,是可以选择跨考的,但是千万不要跨理工科。可以跨考文科任何专业。
以上是对英语专业考研的一个分析,当然也希望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