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9

孩子放弃985名校不去,非要上211自己喜欢的专业,对还是错?

想咨询一下关于孩子放弃985名校不去,非要上211自己喜欢的专业,对还是错?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11 个回答

  • 教育

    笔者赞同你孩子的选择,选得对。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211大学”在全国的大学中,本来也很不错。它与985高校有些差别,但“211大学”有的特色专业,比有些“985”高校还要好。

    你孩子之所以要这样选择。去选择自已喜欢的专业。因为每个人作对自己感兴趣事情,自然会产生无穷的内在动力。

    只要有了动力,才能干劲十足,努力奋斗,学得好,钻得进,才可取得优异的成绩。

    只要在大学四年里学习成绩优异了,就有可能被学校保研到”985高校“里,读上自已喜欢的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同时,既读上了985高校,又读上自己喜欢的专业,两全其美多好呀!

    假如你孩子,选择”985高校”的不喜欢的专业。由于对专业的不感兴趣,上课不想听,下课不看书。从而可能导致学习成绩期终挂课。

    若挂科多,或留级,或难毕业。假如你即使毕了业,同时也得到了毕业证,找上了对口的工作。

    由于对专业不感兴趣,对考研究生也失去了信心,干工作提不起精神,感到工作索然无味。这岂不是磨灭了斗志,毁掉了自已的人生。

    所以,大学选择尽量多考虑自已喜欢的专业。毕业后,只要能干上大学专业对口自已喜欢的工作,干劲就会倍增,事业就可能顺风顺水,一路开挂,成绩卓越,最后成就了人生。

    综上、个人观点。

  • 秋实累累

    孩子放弃985名校不去,要上211自己喜欢的专业,这种做法没有任何问题。

    绝大部分985高校相对于其它高校而言,从硬件建设到科研能力,从文化积淀到学习氛围,从国家扶持力度到自身发展,从国内影响到国际声誉等各方面都有着绝对优势。但这也只是一个平台,能不能出彩还要看学生自身发展。再好的平台,如果不适合自己也只能是徒有虚名。

    孩子这样做说明他(她)是一个务实主义者。我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宁可去985高校接受调剂,也不去211高校挑专业,毕业后的苦也只有自己知道,当年为了满足自己虚荣心毁了后半生的大有人在。

    在我们一个中学教师群里有一位北京985高校毕业生,哪所高校我就不说了,他学的是飞行器设计,想找一份做老师的工作,问哪儿缺老师。我们问他这么一个高大上的专业为啥改行,他回答:不喜欢!

    如果让孩子去选择985高校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相当于娶了一个孩子自己不喜欢的富家女做儿媳妇,羡慕死别人苦了自己。

    所以说,平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适合自己。相信孩子吧,他的选择是对的!

  • 沉稳内敛

    我儿子,高考超一本线17分,不能在一本学校自由选择专业,果断放弃。选择二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第一进入,拿两万入学奖金。学的开心快乐,英语四六级一次过。只有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他才有动力往前跑,因为路是他自己选的!

  • 岁月沉香

    上大学,一般而言,专业优先级高于学校,而且又是孩子自己的选择,这一选择肯定是合适的!

  • 墨香

    没有对或错,大学期间过得充实,毕业时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想法,找到满意的工作或者升入理想的学校继续深造,就是对了。反之,可能错了。

    一:985和211的区别在哪里?

    1,保研率。不少211大学因为专业热门,高考录取的分数远远超过985,不少同学进来一段时间开始后悔,保研率是主要的原因。985的保研率比211大概高10%。在读硕已成趋势的今天,这是比较重要的决策因素。

    2,定向选调生。定向选调生是公务员的一种,各省市的招聘范围基本上是:双一流高校+双一流学科高校中的双一流学科+本省市的主要高校。

    3,头部企业招聘时对学校层次有偏向。

    二,专业对将来就业的影响。

    1,往前看一步,用人单位招聘时,自己读的专业通常在哪些部门,这些部门除了自己读的专业,还要其他专业吗?用这个方法扩大专业选择的视野,通常会发现,选择很多,并不一定得自己最开始想读的专业。甚至,有的职业,需求最大的并不是理论上的或人民群众以为的“对口专业”。

    2,本科和硕士的专业组合。如果有“职业目标”,通过职业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设计本科的学习计划和硕士的专业方向。如果没有“职业目标”,只是凭感觉以为有兴趣,努力学好争取好的成绩为将来继续深造留下可选择的空间,通过实习寻找大概的职业方向。

    某个专业,对应的职业很多,不对应的职业更多。优秀的学生,不局限在所谓的专业对口里选择职业。

    三,主见和偏见之间,差的是有效信息和决策技巧。

    很多人觉得,孩子有自己喜欢的方向,自己做出重大选择,是“有主见”。一定程度上,我也觉得这是“有主见”的表现,但是有主见和有能力做出合理的决策,不是一回事。打个比方:我想赚钱~有上进心,非常棒;我赚到大钱发财了吗?并没有啊,赚钱的能力欠缺,是大多数人的现实。

    小孩想自己作主~有主见。

    小孩能独立做出合理的决策吗?我接过很多高中生的咨询,观察下来的结论是“不能”。很多小孩的“兴趣”,是建立在美剧,网文或者知乎上的。

    小孩想独立自主,但缺乏足够的能力,家长怎么处理呢。

    首先,不要因为对小孩的能力不信任而剥夺他的决策权。

    其次,家长辅助寻找信息。1,目标专业的课程设置。2,一百条目标专业的招聘信息。3,该学校和该专业的网友评价,正面的和负面的都要。4,相关行业/产业的发展报告和新闻,时刻关注,随手收藏。

    家长有能力做出合理的决策吗?其实也是没有的,所以家长也要学习。

    四,放弃985进了211,对还是错?

    就题主的情况,答案不重要了,因为已成定局,只能向前看。利用好现有大学的条件和资源,本科毕业获得满意的结果,就对。

    1,家长的负面情绪不要传导给小孩。小孩进大学了,小孩进了名牌大学了,可能是家长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邻里之间,同事之间,传来传去,有人说好自然有人说不好。家长开始慌,去网上查,通常看到负面的评价特别上心(老年人的心理特征),然后跟小孩叨叨叨叨。把小孩的心也搞乱了。

    2,已成定局,策略上就只有答案:选对了,一百分的对!鼓励孩子好好努力。

    我是大学就业中心的老师,如果觉得我的解答有道理,欢迎关注我的,带你了解真实的大学,就业和职业发展。

  • 岁月悠长

    多说无益,仅举一例。

    我的学生,特别喜欢工科,家长(也是我的同行,另一个学校的老师)做主,报考985名校数学专业,如愿考取。

    在报考的过程中,孩子与家长有着怎样的抗争,不再赘述。上大学以后,孩子的反抗意识觉醒了,孩子的喜欢动手的天性压制不住了。

    孩子省吃俭用,从生活费里省出钱来,买了大量的各种工具,配件,从改装学生寝室门锁,寝室饮水机开始,到组装电器,改装自行车……乐此不疲,没完没了。

    至于自己的专业,敷衍了事的学学,意思一下就算了。遗憾的是,数学专业,岂是白给的?

    这大学的四年,就在快乐的动手“精工制造”和旷课补考中度过,差点留级,还差点没有应届毕业……

    那几年,我耳闻了他的一些情况,我总是设想:假如,他选择的专业是机械,是车辆工程,是轮机,他得学得多么投入和快乐啊!玩命地学,不为奖学金,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就是喜欢!

    后来,大学毕业后,又复习了两年,终于如愿以偿,转专业考取了车辆工程的研究生,一个普通高校,连211都不是。

    大学的四年,多么浪费又遗憾!

    不过,这研究生的学习,完全从他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加上他自身的智商和基础,估计他将来也差不了。

    就是,为什么当初他的家长一定要逆着他,让他尝试走一段弯路呢?

  • 风华正茂

    喜欢最重要,干喜欢的事儿,人才有成就感,满足感,才会做到别人之不能。家长要调整思想,上了985,无非是冲着985的名头,想让孩子找个更好的工作。但是什么是好工作,赚钱多的就是好工作嘛?能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儿,这叫好工作,因为热爱所以投入,因为投入所以成就。

  • Zhang123

    也得看专业吧。有些人,没去上末流985,上的211

  • 撩人心.

    这两天接触到一个案例,一个普通二本冷门专业的学生,本来可以通过选专业加择校,考研一个211起步的学校,如果不太挑专业,还能冲一个985。

    但是为了能去更好的城市当一个中学老师,考了个普通一本的生物专业研究生。(学科教育没考上或不能考)

    结果五年前本科毕业时,虽然去不了大城市,但在老家四五线城市的中学,还能进去。

    现在研究生毕业,各个地方教育局开始限专业,限院校层次,只能去县城找中学教职了。到目前都还没考上,再考不上,就要拿着生物硕士学历去大城市找工作去了。

    我也给不出太好的体制外就业选择。

    只能说,在趋势的一段去追着跑,就像当年“等等派”等房价一样,越等越远。

  • 点石成金

    我认为孩子的选择是对的。因为只有喜欢、爱好、感兴趣才是驱动年轻人向着自己的方向探索的动力,才是挖掘自身潜力的原始推动力,未来的路还是很漫长,需要自己向着自己的目标走下去,我们不是他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而应该是他前进方向的助力器。

  • 金色岁月

    儿子江苏理科610,保专业,放弃尾部985,选择头部211,……
    愿儿子前程似锦~[撒花][撒花][撒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