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古代文学研究生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子的?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中国古代的大学就是寺庙啊,书上诗词中都有记载
大部分时间王者荣耀
武汉大学的易中天,北京大学的王青松,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优秀人才,都是在九十年代初,人生遇到了不顺。两人选择了不同的应对策略,造就了不一样的人生。
易中天比王青松大几岁,两人都是刚恢复高考就进入大学学习的。
易中天读的武汉大学古代文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成为武汉大学的教师。王青松读的是北京大学的国政系本科,又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系的研究生,也是留校成为北大教师的。
他们两个都是那个时代的高层次人才。易中天教授的古代文学课很受学生欢迎,在武汉大学声誉鹊起。王青松在专业课之外,开设的养生课风靡一时,让自己很快成为那个时代少有的百万富翁。
后来,两人都遇到了挫折。易中天因为讲课太受学生追捧,遭人嫉妒,职称晋升受阻。阻止他晋升的人,给出的理由是,他没有本科学历,是高中毕业直接读的研究生。
王青松因为讲养生课赚钱遭人诟病,考汤一介教授的博士,成绩很好却不予录取。职称晋升路途也不顺。
1992年,面对事业发展的不顺,易中天决定离开武汉大学,到厦门大学去发展。他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东方不亮西方亮。在厦门大学,易中天受到重用,学术成果接连不断,职称不断晋升。后来,成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优秀主讲人。从此红遍全国,成为名骚一时的学术超男。
在易中天离开武汉大学两年后的1994年,遭遇挫折的北大骄子王青松,也决定离开北大,另找出路了。不过,他寻找的出路,不是到其它大学继续发展自己的学术研究,而是走了一条一般人很难理解的逃避之路。他带着自己搞养生讲座赚到的350万巨款,到北京和河北交界的农村山区,承包了2500亩荒山,过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
一转眼,二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两位学界骄子也都进入了人生暮年。今年,1947年出生的易中天,已经75岁,1952年出生的王青松也年满古稀。他们人生的高光时刻早已过去,到了享受人生、总结人生的时候。
面对事业的不顺,易中天和王青松都是选择离开原来的工作单位,转换人生发展空间。易中天选择的是不逃离红尘,到另一所985高校发展事业,丰富人生。场地换了,人际环境改变了,但是学术发展轨道没有改变,自己以前奠定的事业发展基础没有变。因此,他能新的环境中,把自己学术生涯推向新的高度,成为学术超男,高产作家,收获巨大声誉和巨额财富,对自己以及孩子的人生发展都非常有利。
而王青松就不一样了。他选择了逃离红尘,遁匿深山,躬耕垄亩,与牛羊相伴的农家生活。他不仅是生活空间改变了,而且人生发展轨道也改变了,他的学术积淀在远离尘嚣的深山里,基本没有用场了。连他的孩子,天天接触的人也都是树木,庄稼,牛羊,野草等山里的景象了。如果他还在北京大学工作,或者到其它985高校工作,他孩子的上学问题根本不用犯愁。同时,他的经济上好像也出了问题,承包山地收入和产出的不对等,让他的投资回收困难。他的财富在迅速缩水。现在他的生活很难像易中天那样优渥了。
人各有志。我没有能力对两位天之骄子的人生选择做出评价,毕竟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会有一定差异。我只是想说,遇到人生坎坷,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人生境遇。
红尘滚滚,真的很难看破。什么样的活法适合自己,会不会此一时彼一时,想法迥异呢?
各位朋友,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进行交流。
你应该说的是,那些写历史的吧?
嗯,虽然离我们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但我们可以猜想一下。我觉得古代的大儒或是儒生他们的生活肯定是与当代的不一样。比如,他们做研究肯定不止是如今这样就某个领域的某个课题展开研究,甚至于他们可能会去编撰修订书籍,他们的授课也许也不是学堂授课制,更多地可能回去实地感受和体悟……
一盏夜灯心未眠,半卷诗书幸作陪。阅尽千载犹觉浅,痴心此途恨终生。
跟普通的文科类研究生的日常是一样的,并不需要如理科研究生一般做实验,只需要按照课表上导师们的课,通常情况下导师们合起来只带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因此大家会很熟。课程大概包括先秦两汉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的文学史等等,会有作业,有时候导师们会带你一起做课题,恭喜你,你就是免费劳动力啦!
我想除去高科技产品,比如手机,电脑之外应该和现在差不多吧。古代有研究生吗?
研究深入,出人头地。
戴建业讲曹植的《洛神赋》,戴建业说,曹植的嫂嫂有多漂亮?我们没有照片,但是曹丕的朋友刘桢,他不信这个邪,一定要看一看到底多漂亮。结果看了一眼苦了三年。
戴建业1956年出生于湖北农村,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农家子弟戴建业义无反顾地参加了这次高考,最终考入了省会城市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
1982年,戴建业大学毕业之后,考取了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研究生,1985年研究生毕业后回母校华中师范大学任教,从此变成了一个教语文的教书匠。
大概在三年前,戴建业在网上突然就走红了,这个时候,他已经面临退休了,退休时候走红是好事还是坏事?好事是更多的人关注了他,关注了他的诗词,坏事是一些谣言接踵而来,给他带来了不少生活上的困扰,也给他招来了不少的骂名。
人红是非多,有人说“戴建业把古诗词讲活了,狂赚1000万”;也有人说“华师大戴建业一年赚了4000万,一个教授咋跟明星一样爱赚钱”;更有人说“戴建业到处演讲是为了给太太挣药费”,而且还杜撰戴建业讲话“如果妻子没有了,我要这文人风骨有什么用?”
对此,戴建业说这些都是胡说八道,是一些人为了流量所做的噱头。戴建业说,他发了好多声明,但很多人宁可相信谣言,也不愿意相信真相。
对于到处演讲的谣言,戴建业说,他很少到华师校园外演讲。外面的演讲数得出来,另外,有些演讲是公益性质的。至于收入,是有一点收入,但一年上千万不可能。
对于给妻子治病,戴建业更是强调,这20多年来他的稿费收入还不错,比一般大学老师高一点,经济能够支撑给太太治病。
一次访谈,戴建业谈到要想做一个幽默的人还是做一个开心的人时,戴建业说:幽默是天生的,开心是后天养成的,幽默的人不一定开心,很多幽默的人自杀了,我觉得任何一种灾难的降临,要赶上了你就要接受。甚至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世间公道唯白发,富人头上不曾饶。
戴建业解释道:世界上要有什么公道的话,只有白头发是公道的,富人的头上也有白头发。当然死更公道,每个人都要死。我不怕,如果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呢?
戴建业说:我根本不怕别人骂我,也不怕别人恭维我,你骂我我也叫戴建业,你恭维我我也叫戴建业。
抛开这些生活中的困扰不说,戴建业讲古诗词确实有他的风格与特点,深得年轻朋友的喜欢。
戴建业讲曹植的《洛神赋》。戴建业说,相传未必是真的,曹植这个家伙暗恋他的嫂嫂,就是曹丕的甄氏夫人,那么他嫂嫂到底有多漂亮,我们不知道,因为没有照片,但通过一件事情,你就知道她多漂亮了。
曹丕当了世子以后,一般的大臣再不能平视他的夫人,但是曹丕的朋友刘桢,他不信这个邪,他一定要平视看一下曹丕的老婆有多漂亮。于是他就平视了一次,但这个事情被曹操听说了,曹操大怒,敢平视世子的夫人,罚他到采石场采三年石头。
戴建业觉得这很不划算,就是看这一眼然后就苦了三年,但是估计刘桢可能不是这样看,他可能觉得真的值。
有传说曹植暗恋他的嫂子,戴建业说,这个不清楚,但相传《洛神赋》写的就是他的嫂子,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他把洛神那个美丽的女生,写的特别漂亮。
如此讲古诗词,哪个年轻人不喜欢呢?
如今,戴建业老师已经退休,而且他也很少到处去演讲,想再听他的公开课,确实有点困难,还好他为了让更多孩子能够听到他的课,为了激起更多年轻人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戴建业老师将自己几十年的研究心得,总结成《戴老师魔性诗词课》一书,喜欢古诗词的不妨点下面的连接拥有。
研究到深夜,全身心的钻研直到有成功
教育
2022-10-10古代并没有文学研究生,不知何出此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