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本科非211的985博士应聘大学老师,会受遇大学的歧视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北大博导“第一学历”之争扯出大学招聘的四大怪象 | 文化纵横
近日,媒体报道某北大博导的学历遭到学生嫌弃,引发网络对“第一学历”这个流行多年的概念的热烈讨论。教育部此前回复网络留言时称“从未使用过第一学历这一概念”,那么“第一学历”又是怎么成为用人标准的呢?
本文把“校历主义”列入大学教师招聘的四大怪相中,其中“第一学历”造成的就业歧视最为瞩目。文章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催生了衡量人才评价标准的“校历主义”。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次达到15%,进入大众化阶段,越来越多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获得本科文凭,高等教育所承载的教育质量就由文凭差异转向学校差异。于是,社会上人才评价标准就逐渐由“重学历”滑向“重校历”,哪怕是国内一流大学的博士,学术成绩出色,如果其“第一学历”不是211或985高校,也经常食遭遇就业歧视。
作者认为,应聘者的本科学历是一个参考因素,但不能因噎废食,将许多高考失利但勤勉努力且才思敏捷的人才拒之门外。事实上,不是所有学术水平较高、生源质量较好的高校,都进入了211或者985高校,例如中部某大学,在上个世纪实行重点大学的管理体制时,就属于全国重点大学,如今虽然未能进入211或者985高校行列,但学术水平依然很高,许多学生的高考分数甚至超过985高校的录取分数线。过于注重“第一学历”,会陷入人才标准主义的泥淖,影响了人才队伍的建设。
“第一学历”之争扯出大学招聘的四大怪象 | 文化纵横
名校博士找教职,惨遭14连败,仅因本科是双非?著名985高校,南京大学的一位哲学博士,在发视频吐槽自己面试11家高校被拒绝之后,又连续被拒绝三次,堪称14连败“拒无霸”。
很多人把他的失败经历归结于“本科是双非”和“专业太冷门”,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不能偏听偏信,咱们也要先搞清求职者失败的原因。
①被拒所为何事?
南京大学的综合实力虽然不能与清华北大相提并论,但也是华东五校之一,综合实力怎么着也能排进全国前10名,文学和理学很强大。但是请注意,并不是每一个南京大学的本硕博毕业生,都一定能胜任自己应聘的工作岗位。
为什么连续被用人单位所拒绝,仅仅因为本科是非985、非211的普通院校吗?恐怕未必吧。
这位博士是“倒”在了面试关,而不是在审核材料关,这足以说明他的应聘材料应该是过了初筛这一关的。能过得了材料初筛,说明大家的学历背景,成果荣誉都是过得去的。能过得了初筛这一关,就说明他的专业背景是符合学校招聘要求的。
在面试当中,用人单位主要考量的是本科毕业院校吗?显然不是。用人单位更在乎的,是求职者与应聘岗位之间的适配度。在面试这一关被淘汰,究其原因还是“不够优秀”。
至于所谓的“本科是双非”,我认为不过是求职者自己找的借口而已。有哪一个用人单位会在拒绝求职者之后,用“本科是双非”作为“劝退”理由呢?
②优秀如何证明?
整件事当中,我们只看到了“南京大学”、“博士”、“被拒”、“多次”这几个关键词,很容易在脑子里形成“学历内卷严重,名校博士都屡屡求职失败”的印象,与此同时很容易忽略数量和条件这两个词。
什么是“数量”?从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2021年南京大学的博士毕业生人数为986人。每年南大博士毕业近千人,有多少人会被拒绝10多次,并且因为找不到工作而上网吐槽?
什么是“条件”?在当事人应聘这十几家高校的过程中,他的竞争对手是什么样的学历背景,有什么荣誉和成果,面试得分如何?我们统统都不知道。在被挡在面试之外,没有通过材料筛选的人当中,又有多少是名校博士?我们也不得而知。
综合以上信息,我认为名校背景并不足以证明应聘者的优秀,“本科双非”这种极具迷惑性的标签,很容易被推出来当成替罪羊。想要求职成功,先学求职技巧,比如下面的三招。
③求职怎能成功?
第一,别好高骛远。当事人所应聘的高校都是双一流高校,这些院校的层次非常高,对应聘者的要求自然也绝对不低。与南京大学层次相仿甚至层次更高的院校不是没有,大批拥有海外名校留学背景的毕业生,也是你的竞争者。看得见的是你“本科双非”,容易被忽略的,是你在面试当中的表现不够好。
简单来说,如果当事人能够主动放下身价,去应聘一些层次较低的高校,可能有更大的可能性,把主动权握在自己的手里。
第二,要突出特点。对用人单位来说,每一位面试者都是新鲜人,大家都是平等的。通过什么样的外在形象,语言表达,肢体呈现才能表现出自己与他人不同的鲜明特点,让别人记住自己,这是求职者必须要研究的问题。面试表现平庸的人,往往不善于给自己贴上醒目的标签,让别人看到自己身上的不同之处。
当事人来能不能对以下几个问题给出明确且有亮点的回答呢:为什么要从教?有哪些适合从教的特质?有没有教育相关的经历?你讲的课有什么独特之处?
第三,要了解信息。既然面试要考察的是应聘者的素质和应聘者与应聘岗位之间的关联度,那在应聘之前你就需要全方位了解用人单位和应聘岗位的全面信息。有了这些信息,你才能对症下药,做好充分的准备。
比如说:你应聘的岗位最需要哪些特质?你是否拥有这些特质?你对用人单位和相关学科过往的历史和当下的特点有哪些了解?你是否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一言以蔽之,我不认为“本科是双非”和“专业太冷门”是这位当事人屡屡面试失败的原因。如何认清自己,找到差距,才是他目前必须要做的功课。对他的遭遇,你怎么看?来评论区聊聊吧。
更多教育观点,请关注@缪老师妙笔生花
#这才是家庭教育# #南京头条#
绝对没有歧视,根本去不了。985211聘任教师首要条件就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必须有985211经历,或者国外名校经历。
回答是肯定的,一定受歧视。大学招聘教师是最看重学历的,由其是本科学历,如果本科学历是非211的985博士,连好一些的非211大学都进不了,只能到差一点的非211大学或大专院校当教师。而好一些的211大学招聘教师,必须三代985学历,985大学招聘教师条件更高,所以学历岐视普遍存在各个行业,但由其教育行业最突出。
这么和你说吧,现在一线城市好一点的中学都要招聘985大学的博士生了,那么放眼全国的高校,不管哪个层次的,大多数高校要招聘专业课老师的话,985大学毕业博士毕业是基本要求,那么如果是本科层次的院校更是会提出要求你所就读的本科是什么学校?大概率也要是211或者一本以上的院校。
为什么?因为道理很简单:现在211和985大学的毕业生考研的占多数,基本上都要拿一个高学历,尤其是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无一例外的都会读到博士。而这些博士生选择进入高校教书的不在少数,这样的话大学的人才招聘可选择性也是非常大的,不需要像过去那样,优秀本科生也考研留校任教。在有选择的前提下,条件肯定会更苛刻,本科,硕士,博士都要985的高校比比皆是。
有没有例外?当然有!虽然说现在大学招聘老师要求很高,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出现,比如你选择的是一个所高职院校,只要你的专业过硬,你的本科是一所二本也无所谓,现在高职最缺的就是双师型人才,对于那些技能过硬的老师还是可以放低门槛的。
另外,如果你的专业是国内紧缺,热门,而你又是这些极少数人中愿意做老师的,很显然高校也不会介意你的本科是什么层次的学校,这是属于稀缺人才。
还有一种情况,虽然你读的是国内的二本,然后读了985博士,但手上高质量的论文很多,甚至是在某些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国际都是有权威性的,清华北大也会向你伸出橄榄枝的。
所以,道理就是这么简单,高校人才招聘既看你的本科学历,也要看你的实际科研能力,如果能做到最优秀,学历永远都是一个笑话。
大家觉得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更多教育话题,请关注我哦
如果本科非211和一个211的博士在基本同等甚至略好的情形下应聘某高校教职,很可能因本科学历而落选。这种事情难说是岐视。社会最认可的是高考,而且事实上也是高考分数高的群体在各领域的表现都优于低分群体。但就个体而言,用分数来评判就有失偏颇了,可用人时,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各种原因不会为一般求职者费心,只看其毕业院校就决定是否录用。教职僧多粥少,就从高到低一直比到本科学校,以至于有些高校只保证录用所谓的三清博士。通常获博士学位需要闯三关,本科是最硬的一关,本科学校差的相当于此关用了通关密法,虽然最后通关,在人们心中还是有所不同。某国内顶级高校向来有一流本科生,二流硕士和三流博士之说。现实环境如此,双非本科的985博士也只能面对,权当为当年的高考买单了。不过,到了博士,做出突出的业绩,比如全国百篇或发了高水平论文,别人就会忘了你那里本科毕业的。差学校他们啧啧称奇,你为学校增光;好学校他们说不愧是名校毕业,你为学校添彩。你已经是985博士了,站到足够高的层次了,有无限可能。双非本科院士也是大有人在的。
有好的学术研究方向与 硬核Sci的论文。还是可以的。
主要还是在于供大于求。其实很好理解,一个大学教师的职位,一堆博士来应聘。如果最后的学历都一样是985的博士,那么有人第一学历是985,有人第一学历是职业学校,你会怎么选?如果企业宁愿选择985的本科学历,而不选择985的博士学历但第一学历是专科的,那才叫歧视第一学历。
风华正茂
2022-11-07一般去高校的流程是先联系心仪的团队,如果团队大老板认可你,再投简历到人事处,参加公开面试,只要表现不是太差,一般都不会有问题。
一般比较好的高校会要求本科必须985,这是人事处的硬性规定,回旋的余地不大,除非有很好的科研成果。
博士应聘最重要的还是科研成果,先看看自己手上的文章,心里有个谱,再去投相应档次的学校,成功率会更高。
与其担心会不会被歧视还不如快快行动。
我理解你的担心,我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但是现在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个担心非常可笑。
进入高校工作,没有人关心你的本科学校,别人没有空。
教学科研压力大如山,专注在自己的课题上争取多出成果才是你要担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