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3

在决定是否考研二战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什么情况适合二战?

想咨询一下关于在决定是否考研二战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什么情况适合二战?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5 个回答

  • 沐馨

    你是目标院校没进复试,也不打算调剂了?还是没进国家线?如果你已决定二战了,那你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处境问题。一个是家庭条件,一个是能否接受二战的艰辛。考研的情形每年都不一样,这几年,参考人数居高不下,2019年是290万,2020年是340万。2021年可能会达到近400万。我个人认为你如果今年分数能够国家线,就参加调剂一下,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谁能保证自己二战比一战考得好呢!

    我身边的考研例子很多。头一次报考的不是985 就是211,结果就差几分没进复试。调剂到B区也没去。第二年又考,结果分数一出来,国家线都没过!只能放弃考研去找工作了。

    建议你好好评估一下自己。觉得自己有信心再战一次,就开始努力吧!补充一句话:考研选择大于努力!目标选对了,你就成功了一半。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祝你成功!

  • 墨香

    我认为,选择“二战”,你首先要考虑清楚一下几点。第一点,“二战”再失败怎么办。不是仅凭着一腔热血就能顺利读研的。考研也有其运气成分,不是你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就一定能考上。选择“二战”,你不仅要付出比第一年更多的努力,你所面临的压力也是不一样的。你不仅仅要面临学习上的压力,还要面临生活上的压力。要知道你考研的第二年,就已经离开了大学的校园,你要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问题,还要解决自己在一个跟大学校园完全不同的环境里能否学的进去。前者你或许可以通过朋友的接济和父母的帮助去解决,可后者完完全全就在你自己了。有些考生仅凭着一腔热血就选择“二战”,却不成想过“二战”再次失败之后自己该怎么办,从而在自己“二战”失败后,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对自己的人生产生迷茫和疑问。

    第二点,你适不适合“二战”。我认为,看看自己适不适合二战 ,除了看自己能不能在面临失败之后还能重新振作,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也有很多。一个是压力问题,都知道“二战”的考生在跟应届生考生的竞争中是没有优势的,要说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学过了一遍的知识,再仔仔细细的学一遍。所以“二战”的考生无异于在考研的复试中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还有一个是经济问题。因为家庭的经济情况,有些考生顶得住压力却根本没有“二战”的机会。再战一年是需要很大的经济开销的。不管日常生活上,还是学习买资料参考书都是需要经费的。而你没有参加工作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一切都要靠家里,靠父母。而有些考生的父母年纪已经不再年轻,不适合在没日没夜的工作供你读书了。你再硬着头皮耍着性子去选择“二战”,只会给你的家庭你的父母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

    第三点,其实选择参加工作未尝不是另一条出路。我认为,有很多考生选择“二战”,除了一腔热血,还有对自己的不满意,有一定的跟自己赌气成分。他们认为自己连考研都考不上,去参加工作未来更没有好的发展前景。其实不尽然,选择去参加工作未必就不是一条“明路”。有些特定的时候几年的工作经历往往比你费尽心思拿到的硕士生学历更有用,现在的社会越来越注重你的工作能力和经验,而不是仅凭一纸学历就决定你的成就高低。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并不是只有读研这一条道路能让你成功,能让你变得更优秀。去参加社会工作也是可以的,只要你好好干,现在参加工作的发展未必就比读研之后的发展差。

  • 岁月如酒

    过来人的经验,我2014考研考上了,由于其他原因直接参加了工作,现在很后悔,我的经验是如果家庭条件可以,不需要立即工作,就不要着急,静下来安心考研,工作后你会发现学历很重要,而且研究生三年一转眼就毕业,农村的孩子更应该考研。

  • 教育

    一、二战的话需要考虑这么几个问题

    1. 目标定的有没有问题,是否过高?

    2. 有多大可能有更好的结果?这个可能性值得你再花一年时间吗?

    3. 最坏的结果你能不能接受?如何应对最坏的结果?

    4. 今年最大的失误在哪?明年再多一年时间和经验能否有信心弥补?

    5. 如果家庭条件有限制的话,能不能脱产考?

    二、回答&对你们的建议:

    1. 在目标选择方面要慎重,如果你们的目标真的定的太高了,希望你们慎重考虑二战的目标。维持目标学校的好处是从公共课到专业课都有经验,坏处是可能由于目标太高达不到。降低目标学校的好处是可能成功率更高,坏处是专业课可能会比较生疏。这个由各位自己衡量。

    2. 如果二战的成功率有70以上,你是属于有一些风险偏好,所以认为70%的可能性值得再考一年。但是如果是保守主义者,可以考虑选个保守的目标,标准就是你觉得值得你一年的辛苦就行。

    3. 最坏的结果是二战也不能如愿以偿,到时候会有两条路。一是调剂,大概率是双非;二是放弃双非去找工作,可能比第一年找工作还难。但是如果两年都还不能考上目标院校,要么目标定的不对,要么努力不够,不管哪种都需要承担责任。希望你们也能慎重考虑最坏的结果,并认真思考如何应对,而不是脑门一热就去二战了,这样你做的决定才够有说服力。我认为只要最坏的结果能接受,就可以选择二战,因为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嘛,想追求更好的同时也要承担这些风险。

    4. 要认真复盘,查找之前的误区在哪,只有把错误改掉才是真正有用的二战,不然只是在重复的做错事,空耗时间。

    5.建议只要有条件脱产考,还是脱产比较好。至于在家在学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制力强就在家,自制力差就租房。以上这些问题思考好了,你们心里也就有了答案了。可能有些问题一时回答不出来,可以慢慢思考,做了决定就不要再来回摇摆了,破釜沉舟方能激发最大潜力。

    -------四方手绘(设计手绘 | 考研快题 | 设计软件 | 考研理论)

  • 金毛大汪汪

    一战的时候你拼尽全力了吗?

    一战过程中是否有明显的复习战略性问题?

    克服一战中所犯的错误之后有多大把握能上?

    这个专业是否真的非读研不可?

    理想和考研的关系,是否一定得这么干?

    如果二战考不上原来的学校,在换学校的基础上能否接受?

    个人感悟:考研是一个技术活,永远是在和对手拼,拼的核心东西是复习效率,只有战胜对手才会获得最后的胜利,千万别为了感动自己,每天进步一点虽然在自我安慰方面有一定效果,从长远来看,必定需要在同对手差不多的战线上拼杀。个人理解,谨慎参考[捂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