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考研二战成功率有多大?,考研二战成功率高吗,考研二战成功率有多大,考研一战成功率与二战成功率,考研二战压力有多大,考研二战上岸成功率,临床医学考研二战成功率,医学生考研二战成功率,考研二战的比例有多大,为什么考研二战成功率比一战低,医学二战考研成功率大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先不提考研二战成功率有多大,先谈谈二战想上岸同学们需要什么?
1 首先,要有强大的心理。
在你决定之后,坚持到底,千万不要摇摆不定。考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考研更不容易的就是二战,二战更是压力战、心理战。在这条二战的路上,你必须要忍受其他人不能忍受的孤独,坚持别人不能坚持的坚持。
你要面对继续向家里要钱的压力,要面对在外租房的巨大经济负担,面对没有同学互相支持的孤单局面,你需要更加努力前行。但想到风雨过后就能见彩虹,再努力一年一定可以有好结果,这一年再苦再累再孤单,坚持下去也是值得的。
2 其次,要有后方的支持。
二战虽然只比一战多了一年的时间,但两者相比,截然不同。很多优势条件你已经不具备了。毕业以后,你的经济来源就断了,如果打算全力考研,只能再接受父母的接济,那你已经和父母商量妥了吗?再就是,毕业之后,学校不能住了,你要在哪里备考呢?是在学校周边,还是在家里?还是在你目标院校周边复习?自己想好了吗?一旦决定二战,就去和父母好好谈一下吧,取得父母的支持,这比什么都重要。父母如果支持,你就吃了颗定心丸,心理压力也会小很多。
3 选择好备考地点
结合自己的情况,合理选择备考地点。如果你自制力强的话,可以选择在家学习,在家学习,一来可以节省去自习室路上花的时间,也可以免去“每天不知道吃什么的世界性难题”,但一定要尽量避免家里各种杂事的烦扰。在本科学校和目标学校周边学习也是很多人的选择,那么你就需要租房,如果能联系到学校的同学,租到宿舍也是可以的,这样毕竟可以省钱,也还可以像一战一样去自习室和图书馆学习了。在本科学校的优势就是,你熟悉环境,不用花时间去摸索,如果有认识的学弟学妹考研,还可以结成研友。在目标学校的优势,就是可以去找目标学校的本科生研究生打探院校考题和报考信息等,这可能有一些帮助。
选择哪个地点真的很重要,建议最好的是在本科学校周边学习,毕竟一切都是你熟悉的,干什么都得心应手,能利用的资源也多一些,对于心理建设还是有很大的帮助。
4 第四,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
一战失利之后,你是否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何在?致命的软肋在哪里?是报考学校不合适?还是信息收集不充分?是知识点没有复习全面?还是努力不够?今年要通过怎样的练习和突破把这短板补齐?这些问题一定要想清楚,最好将这些问题,一一列出,把自己的问题分析清楚,再开始新一轮的备考。
5 最后,全力以赴再次出发
不要觉得自己考过一年还有的是时间,既然决定了,就不要拖延,要改掉自己一战中的各种毛病,告诉自己,没有退路了,何以解忧,唯有二战!想圆了自己的研究生梦,收拾好心情出发吧~~
考研有的时候需要做减法,找到重点,事半功倍,自然马到成功。至于课程方面,市面上太多课程都是长篇大论,浪费时间又抓不住重点,不妨从鱼龙混杂的课程里跳出来,看看神龙考研里面的课程,思路会清晰很多。
朋友们的孩子,近几年考研的10多个人,一战上岸3个:一个浙大本院上岸,一个山财本校,一个辽宁医大。7个二战上岸:分别上岸南开、华东理工、2个天津音乐学院、京属财经大学、河北医大、山西财大。1个三战遗憾失败。
可见,二战,只要不是非名校不考,且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备考,成功率大概有七成以上。
我认为考一般的学校,成功率很大的,但是考重点学校不容易。
一、为什么考一般学校成功率大1.考研题型基本固定,经过一年的磨练,知道哪些重点,哪些不足,这样复习起来效率更高。同时,对目标学校也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尤其在专业复习上更有侧重。
2.如果有偏科现象,多一年时间复习,或者辅导班学习,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结实的一些学习伙伴会给予自己很大帮助,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3.决定二战的同学一定是对自己做过全面评估的,不会冒然做此决定。
1.重点学校大部分是包送的研究生,除非实力很强才能考上。
2.重点学校竞争激励,高手云集,如果你的实力不是非常强,一定是竞争不过的。
想考上研究生,选择学校是个技术活,决定你成败的主因。
不过,从结果来看,当然是考上重点学校,未来的机会更多。
但是,你能够考上,一定要理性决策,毕竟被调剂的,基本都是你不喜欢的学校。
关于成功率有多大还真不好说,从数据来看,经过二战甚至三战上岸的同学还是很多的,毕竟考研狼多肉少,特别是好的院校好的专业,二战上岸也就不足为奇,但是有几个问题是很明确的。
第一,如果是坚持考同一个专业的话会比较有优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二战的时候对于考研的报名,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复习,时间安排及相关的考研程序会比较轻车熟路,目标明确就能很快的进入状态,节省很多复习时间。
第二,经历过一战后的同学容易找出自己的短板,在复习的时候就能有目的的进行查缺补漏,特别是对于专业课,搞清老师的出题模式后是能很快提分的(主要针对高校自主命题的学校,这可比去和学长学姐问题型好多了,一般来讲出题老师的出题思路很容易在一战时体现出来)。
第三,基础扎实,复习面就能更广。我们都知道每一个考研的同学在考研之前都是不可能把知识点啥都复习完的(这一点学长学姐都深有体会),但是由于有一战的基础积累,二战就能复习更多知识点,虽然可能不一定考到,但是如果考到了就能多拿分啊,简单讲就是:知识点宁多勿少。
上面这三点呢都是二战会有的优势,也能提高上岸的概率,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不过我相信对于大部分二战的同学来说都能很大的提高成功率,毕竟在考研中基础的积累和知识点的掌握真的需要用时间来巩固和提高。
当然啦,还是那句话,机会总是留给做好准备并且能坚持到最后的人,希望每一个二战的同学都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加油。
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考研二战成功率有多大?如果说100%,你会相信嘛?大家肯定会提出质疑的。二战成功率有多大,完全取决于自己。因为学习是别人无法代替你完成的。为了是二战成功率更高,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选取适当的考研院校。
疫情之下,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考研大军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考研的人群不只有应届生,还有二战,甚至三战及一些在职人员。所以,一定要慎重选择考研的学校及跨考一些热门的专业。你可以根据自己四六级成绩以及专业课排名等指标进行选择。切忌盲目冲击985,211等名校。如果有名校情节,要做好二战的心理准备。
二、一手资料的获得。
考研过程中,资料是你学习的主体,尤其历年的真题,有些学校会将真题挂在学校官网上,有些学校则不会,这就需要你通过寻找上一年考上研究生的学姐来找资料了,顺便还可以帮你解答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自律
考研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坐的住冷板凳,要踏实,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考研是你为了自己前途努力奋斗的最后一次机会了,所以下定决心要考研,那就一定要做好自律,吃苦的准备,学习很苦,但只有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努力加油吧。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水滴石穿。
欢迎大家和我交流讨论有关方面的问题哦,我是阿彤木,不要吝啬你的点赞和关注哦。
首先,先排除那种认死理,摁着一个学校拼命考,1战不成又2战,2战不行还3战,直到考上为止的人。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一个初中同学为了考北京协和的某个教授,连续考了5年,直到18年才如愿以偿成为他的弟子。
1战的成功率是相对较高的,2战的成功率明显低于1战,为什么这么说?明明都复习过了,知识点都熟悉了,再复习一年成功率不是更高么?
其实不是这样的,考研是一个孤独的过程,是自己跟自己较劲的一个过程。2战同学所承受的压力,不再仅仅只是书本上的那些知识点,更多的是来自心理层面的压力。又考不上该怎么办?再白费一年太可惜了。哪哪都复习了,又感觉哪哪都没复习到。那种焦虑,自我怀疑,心理压力将无形的影响备考情绪和效率。
2战同学的心理压力远大于1战学员,且这种压力会随着考试时间的临近逐渐放大,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释放和自我解压,最后会把2战同学压垮,这不是随便说说,我周围好多2战的朋友都是临近11月就选择了放弃…
对2战的同学来说,心理承受力和压力的排解要优先于知识点的复习,心理过关了,学习效率才能更加有效。心理层面一定要做到良好的疏通和压力释放。
考研是一个人的事情,是自己的事情,没人为你加油,没人为你鼓励,好赖都是你自己一个人在战斗。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虽未见过你,但有我陪你。
柒
2022-11-25我们知道2018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为238万,其中应届生131万,往届生107万。根据目前公布的数字,2016年研究生录取人数为51.7万人,假设2018年录取人数为55万人,那么此时的报录比为238:55,约等于4.3:1,也就是说在不到5个人中录取一人。预计2018考研失败的人数达到183万人,同时我们注意到2018年往届生人数为107万,根据这样的数据我们可以推测每年考研失败的同学有一半选择再战。其中绝大多数是二战,当然也有三战、四战的同学,甚至工作之后的同学。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结论只是粗略的估计,还有很多因素没有考虑进去,比如现在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是在一起统考的。
我参加了2017年和2018年的研究生考试,对于二战也有自己的体会。我统计了一下数字,我专业男生有24人,其中1人保研,15人考研,一战考上的有5人(本校1人,211院校1人,985院校3人),考研失败的有10人,其中选择二战的人数为7人,二战成功的至少5人(其中本校1人,211院校1人,985院校3人)。通过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一战成功率为1/3,二战成功率为5/7。可以说二战的成功率是远大于一战的,但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知道一战失败的你,还会二战吗?
为什么一战失败后会选择二战?
据我观察,大部分同学是不甘心。很多同学要么是复试被刷,要么就是差几分进入复试,几乎没有不过国家线的,但是由于专业特殊性,调剂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选择二战给自己一次机会。我自己是一战过后想要选择去工作,但是本身能力不足,找了很多企业,要么别人不要我,要么我看不上企业,所以最后决定二战,想要继续充实自己。
为什么每年会有这么多人考研?
我认为一方面是工作确实难找,考研是继续深造的机会,另一方面就是尽管现在研究生存在扩招,但是毕竟每年只有55万人左右,然而每年本科毕业生就达到950万人,含金量还是很高的。但是考研毕竟有风险,而且有些人想早早成家立业,希望尽快到社会上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