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考研一战失败,二战要换学校吗?,考研一战失败,二战能换专业吗?,考研一战失败二战求稳吗,考研一战失败,就业还是二战,考研一战失败后到底是找工作还是二战,一战考研失败,是否有必要二战?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首先思考两个问题
1.一 战目标是否过高
如果是自己一战目标院校定得太高,复习到后期才发现自己力不从心,但正式报名已经结束无法再更改院校。这可能是第一次时对难度没有概念,对院校的了解也有限。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在二战时可以适当降低标准,尽量多获取一些院校信息,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如果还是觉得想要冲一冲原来的目标,就应该比一战复习付出更多的努力。没有决心做到这点的话,那还是把目标压低来得更加现实。
2. 二战的复习环境
二战往往没法像一战那样全身心投入,可能有些同学要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工作上,也可能因为在家复习的效果远不如在学校。这样就让一些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一战时选的院校在现在这种复习条件下是很难考得上的,所以给自己一个更低的目标。
如果一战时的目标是比较适合你的,只是因为复习条件变化而导致有些不自信,建议这种情况最好不要再降低目标了。因为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考生二战不一定会懈怠,反而更加努力。就算复习环境不尽如人意,他们反而会用意志去克服,最终还是考上了一战时的目标院校,这是因为他们当初在择校时就慎重考虑过。
所以,如果考虑院校时不至于太不切实际,二战复习环境这个原因就不应该成为限制我们择校的原因,我们不要夸大它的影响,也不要小瞧了意志的力量哦。加油。
是否二战?其实很简单,想想二战的动机,总结一战是为何失败的?实力不够还是运气不好,抑或是选择错误。相信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不要糊里糊涂就踏上这条路。对过去一年的努力做一次总结,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很大一部分同学考试失败,是因为选择报考的院校和专业过于难,竞争激烈所致。
所以,既然走到了二战,一定是要考虑到自己选择报考的院校和专业的报录比的。如果我们一意孤行去撞南墙,最后的结果危险系数还是很高。但如果这一年的学习,你已经清楚了自己的差距在哪,并且相信自己通过接下来的努力可以弥补,那就去坚持。
一战失败,如果是倒在初试了,一定是有弱势的科目在其中作怪,我们要找到弱点去专攻。
有的同学英语和数学是难题,就多花时间去准备;也有的同学在专业课上失利,没有考到一个不错的分数,需要反思自己是否掌握了考试的大纲和出题人的思路。
其实考研英语拿个够用的分数并不难,但如果你本来基础知识就不牢固,再加上又没有好的自控能力,到考前甚至都没把真题精读总结过一遍,这个时候就需要你对自己的时间管理做些优化,以保证学习质量。
通常情况下,各个科目都达到了一定的分数,总分就不会太差。当然,也有同学初试成绩不错,但是复试没有通过,建议可以增加对专业课领域的了解。在学习专业课之外,多看看专业领域相关热点问题期刊书籍等,偶尔也要站在行业的高度去认识报考专业。
二.如果你坚定二战,做好这些准备!
再来一年听起来时间很长,可距离2021考研其实也就8个月。如果你最终决定走上二战这条路,那就尽快调整心态、认真做好准备。
1.重新审视自己所选择的院校
因为自身经验不足,前期没有准确分析目标院校的整体实力以及没有找准自己的实力定位。由于这类原因造成一战失利的同学,如果感觉再经过一年的知识学习与经验积累能够弥补自己与目标院校之间的差距,并且感觉目前的学习状态挺好,复习效率也比较高,可以选择坚持初心,为了心中那个目标再拼搏一把。
另外一部分同学如果感觉自己的实力离目标院校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重新选择一所更适合自己的院校。
2.心里障碍是最大的隐患
对于二战的同学而言,最让人焦虑的其实不是学习上的压力,而是心理上的。经历过的人一定知道为什么这么说,你需要比一战更清晰和现实地衡量考研这件事。如果你不能从“一定要考上”的患得患失的心态中走出来,那么这一年对你来说就是噩梦一般的一年。即使你学有所成,心态可能也会影响到你发挥。
①临近毕业的迷茫
眼看着昔日在一起玩耍的好朋友有的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有的考研成功了,有的成功考公,再看看自己,又得重新开始,而且看不到结局。这种感觉其实是很落寞的,更让你惶恐的是它的未知。
②再次上考场前的焦虑
其实有不少同学在一战的时候就或多或少有那么些焦虑,二战的同学无疑数倍于一战的焦虑。再次上考场博弈,压下了更大的筹码,不禁会想,如果失败怎么办?这样的焦虑会反复出现在二战备考的整个过程中。
别人的眼光永远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怎么看待自己。做好心理建设,是二战考生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课题。往大想,你会觉得二战压力重重,风险巨大,给自己戴上很重的心理枷锁;往小想,无非就是多半年的学习。如果不学习,你这半年又能有什么收获呢?半年的时间换一个可能的未来,这么高性价比的事也不亏。
3.务必抓紧时间,不可松懈
很多同学认为,二战比第一次考试的时候有经验,也有一定的基础,可以不必那么努力。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如果在毕业之后才开始复习,时间其实是不够用的。毕业,差不多已经是7月份的事,距离上次初试7个多月,学过的知识忘得差不多了。
到2021考研的初试,也不过剩下270多天了,所以务必抓紧,时间永远是最重要的,从现在开始就要步入复习状态,除了考研单词和长难句语法,开始要钻研真题精读,在阅读里掌握单词,在阅读里分析长难句,在阅读里分析选项规律,在阅读里提高速度。
三.写到最后
不要以在自习室里待的时间长来自我感动
“好了,我今天在自习室呆了十个小时,我很努力了,肯定能考上!”结果出来成绩,一塌糊涂。
考研当然得拼上时间学,但效率更重要!在自习室十个小时,有效学习时间有多长?多少人一战失败就是因为效率低下,空耗了时间而没有结果,还觉得自己委屈,学了多少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别人欺骗你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自欺欺人。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为什么有的人很努力,却考不好。归根到底,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材施教,每个人都不一样。因此,在看经验贴的时候要学会筛选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要照搬硬套,要有独立的思考,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不要跟别人比进度
这是考研的大忌。主要是自己没有计划导致的,看到别人学得快就着急,这是不可取的。如果有自己详细的计划,按照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不但能够复习完而且能够复习好,何苦去和别人争高低。制定计划是切忌盲目追求进度,欲速则不达,要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任务,不可冒进。
找一个好研友
一战主要在学校,平时可以有同学陪伴,而二战就基本自己一个人了。这时候就显示出了一个好研友的重要性。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调侃,督促,将会是你不断坚持下去的动力。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注意,这里强调的是好的研友,而不是比自己还懒惰,还需要你帮忙去监督。
现在就无理由的开始复习
加油吧,希望下一次的泪水是收获的喜极而泣。
#萨老师考研辅导# 220825
提问:
考研三战中 接下来考公还是考研?
两年前工科女跨金融硕士,由于目标定高未果,今年脱产三战生,目前在准备考研(今年换了一个简单一些的学校),突然产生了考公的念头,心血来潮做了一套题,做不下去了提前40分钟交的卷,有跳做,做的是20年山东省考真题,分数57。再补充一下个人资质,逻辑考研学过,高中挺喜欢语文,优势是阅读速度较快。想听听各位前辈的看法,望不吝赐教!
我的回答:
看到你的来信了,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首先坚持我一贯的态度,不建议考金融,这个你可以看看我之前的文章、状态。如果今年你还是考的这个专业,只是换了一个你自己的话“简单一些的学校”,那这还是进了坑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考研考的是思维,差不多考研一战二战失败的人都觉得是自己报高了,就去报了简单些的,这样想的人多了,那简单的也成了难的了,是不是呢,考研最怕的是扎堆,另外你复试不过,也是没有考上,
考研就是一场考试而已,说到底判卷子的老师是看不到你来自哪里的,这也是我不建议山东河南这样的教育大省的孩子留在自己家乡考研,一个是人都是一个类型的非常认真刻苦,太卷,一个是我就不说了,我的建议是考北京的院校。
说到你想考公,那考公完了呢,考上了你就一辈子不升职了吗,那时候是不是还是看学历呢,对吧,做题就判断自己该做什么的,那是幼稚,
所以建议还是先考研,不要做什么事情突发奇想,不稳定的人,做什么都很难成功,
这就是我的回答,说话直,只能这样说了,你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意愿去做吧,好好加油![奋斗]
考研一战惨败,二战时要不要坚持死磕名校?聪明人这样做
每年总有一些考生考研惨败,走上二战考研的旅途。对于初次考研的同学来说,由于对考研专业和学校了解的不充分,可能力不能及,没有考过国家线,成了考研炮灰。
然而,到了二战考研的时候,往届生的优势也很有限。哪怕是再考一次,想去名校读研的同学,也不见得能够达成所愿。那么,对于一战惨败的考生来说,二战考研的时候要降档择校吗?如果只想去211或985大学读研,应该怎么做呢?
1、尽量不换学校:二战考研的同学有了第一次考研失败的经验,建议不要换学校。但要是一战考研的时候择校难度太高,或是不合实际,又另说了。
2、避开自己的劣势科目选择院校和专业:比如想考文学类专业的二战学生,如果语言是你的弱项,在选择专业时建议绕开语言学,避开劣势科目。凡是考语言学相关的学校和专业都不选。文学考研大致分为三种(在此排除语言学考研),一种像南京大学这种考文学综合和语言综合的,一种是考文学综合加作文,一种是单科考试加文学批评。比如北京大学考中外文学综合加单科考试,华东师范大学的文学类专业考文学综合加作文,不同的学习大不一样。
3、考研学校建议:985名校中间做些调换
考虑到是第二次考研,那么自然以求稳为主。再拿上面那个例子说,第一次想考的是南京大学文学专业,实力是有的,二战考研可以选个985名校作为目标,比如华东师范大学,或是四川大学文学专业,这两个学校文学专业考研也不考语言学,就比较稳了,照样就读名校的研究生。
4、这些情况建议你降档择校。若是二战考研的时候考生的境遇不太好,备考条件不充分,可能无法保持一战时候的精力和复习时间,那么降档择校就是必然的了。考生可以在211大学里选比较适合自己的专业去考,前提是尽量选专业较好的学校,这样对以后考博或就业也是大有裨益的。
5、如果你不想二战,但还是想读研,那赶紧去申请免联考项目
如果你觉得上岸基本无望,也不想再二战,又不具备出国留学条件,但还是想读研,建议赶紧做打算,尽快去寻找一个免联考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吧,这类项目是国外院校在国内办学,其中不乏很多国外名校的优质项目,比如英国华威大学项目管理硕士就在国内有办学,全球QS排名61,教育部认可拿双证,最好的是不用联考,只要过面试就行,称得上是一个很好的备选方案,等联考成绩一公布,万一落榜,可以无缝衔接读研了。一点都不耽误时间,你的心也有着落了。
如果说考研前拼的是意志和坚持,考研中拼的是心态和实力,那么考研后拼的是你的策略和远见,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不放弃,你的梦想终有一天会实现。关于免联考项目,有任何疑问也可以私信海伦老师哦。#考研复试##考研调剂##考研二战#
考研答疑:本人陕西一本 专四及格 四六级500 左右 我是二战生,一战安徽大学355 政治66 基础英语74 翻译 109 百科 106。今年上半年是第二次考三笔,三笔又没过 实务五十几分 我现在特别迷茫,去年考研中翻译基础被别人拉了十分,今年我对另外三门都很有信心,但是翻译基础三笔又没过,不知道继续考安大怎么样?因为本人是安徽人,只想考附近的学校,现在考虑是要换成学硕,还是换学校,脑子里面很乱——————————————————————————————————————答:实话实说,你这个基础考211有点难。211一般要四六级560以上,最好580以上,专四75以上,过三笔,这是起码要求。安徽大学在211里算是中等,你还是考个双非学校更合适。如果考学硕,可能要准备2年,今年很难成功。如果你愿意再考2年,那就坚决换学硕,确实容易一点,推荐川外西外。如果继续考翻硕,建议考西北政法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等,考取是王道。
考研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种,有些是因为学习方法的原因,有些是因为跨专业考研难度太大,也有些是因为选择的学校不合适。每年都有不少考生选择二战考研,令二战考生困扰的一个问题就是需不需要换一个学校。下面就从以下几个反面为大家分析一下。
1、分析一战失败的原因
在决定二战是否换学校之前,先分析一站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是自己的原因还是别人的原因,是报考的院校太高,还是自己没有用尽全力;是报考院校临时换参考书,还是学校的招生人数突然减少。分析一下自己的分数,是哪一方面出现问题,专业课没有考好,还是公共课没有过线。专业课分数低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自己时间分配不合理还是规划不合理导致的。等分析完原因后在考虑一下自己是否换学校。还能在二战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
2、及时查看目标学校的招生简章
换学校之前可以先看看学校的招生简章是否有更新,招生的人数是否有变化,因为有些学校会出现扩招或者缩招的现象。如果扩招了那就大胆报考一下,如果缩招或者不变,就看一看今年的复试线以及报录比再决定。
3、学硕转专硕
学硕转专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般专硕的招生人数多于学硕,而且专硕与学硕相比,英语要简单,或许专业课有一些差别,但是同一个专业参考书的差别不会太大。专硕学制2年,正好可以减少一年的时间,提前进入社会,及时工作。
4、反思个人学习方法
看看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有时候我们看似我们花费了好多时间,但是到最后结果却不太理想。这就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要总是做无用的努力,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提高自己的效率,争取把自己的时间最大化的利用。
4、心理承受能力
如果你能接受自己考入一般的院校读研,考上后也不会后悔,那么为了保险起见,你可以选择换一般的院校报考。但是如果你知道自己会后悔,那么你就不要换学校,继续报考原来的院校。总是执着于名校并不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考研最终的目的是考上一所适合自己的院校,每年都有二战同一所高校成功的,同时也有失败的,所以一切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最终的决定。
沉稳大叔
2022-10-08当你提起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你的目标已经动摇!我的建议:不要二战。为什么?几个原因吧。
希望朋友你好好问问自己,好好思考,再做决定!祝好研究生成绩下来之后,没有考上,这一个多月你根本没有心思复习,别人参加复试或者其他考试,心理还是着急,而你其他考试啥也没有准备,这个时候已经到了4月初。
毕业季要来了,毕业论文,聚会,别的同学毕业旅行,有的同学参加工作,加上也毕业班的一些琐碎事情,周围的事情让你根本无法静心复习,这个时候已经到了6月初。
毕业了,要是考研,准备租房子,还是回家备考,还是在学校附近学习,你又要耽误一定时间,况且,这个时候你可能也会产生先找工作,到时候再参加学习考试的想法,这个时候已经是8月份了。
随之每年学校的保送和推免的名额的增加,考研人数的增加,竞争不断增加,你是否还有信心和勇气,若没有,那就不要考了,这个时候就快到十月十一月了,二个多月复习时间,你复习的如何?
你要慎重考虑,时间可能就这样过去了,我不建议二战,第一次没有考上,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没有一鼓作气,信心不坚定,没有持之以恒,没有做好全面的准备,如果是别人考我也考的那样的学生,估计二战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