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德国有哪些有音乐治疗和音乐心理学研究生的大学?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德国大学巡游# 德国也有一所著名的“哥大”你知道吗?没错,就是哥廷根大学!全称为“乔治-奥古斯都-哥廷根大学”(Georg-August-Universität Göttingen)。
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曾在这里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并兼任哥廷根大学汉学系讲师。在《留德十年》一书中他写道, “哥廷根仿佛是我的第二故乡”。@高晓松 在《晓松奇谈》中也提到他的外婆陆士嘉——中国著名流体力学家,曾在哥廷根大学师从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并获得博士学位。
作为一所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哥廷根大学是德国精英大学、德国U15大学联盟、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的重要成员。哥廷根大学坐落于德国西北部的下萨克森州南部哥廷根市,是下萨克森州最古老和最大的大学,同海德堡大学一样没有校门和围墙。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哥廷根大学曾是世界学术的中心,从这里总共走出了超过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为德国第2位,全世界第15位。
哥廷根大学根据不同学科共成立了13个院系,其中包括神学系、法学系、经济学系、社会学系、哲学系、数学与信息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地质学系、农学系、林学系、生物及心理学系和医学系,这些院系中共设有170多个研究所。另外,哥廷根还设有4个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与哥廷根大学进行学科上的合作,使哥廷根大学在生物物理领域以及能源领域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截止到2020年冬季学期,哥廷根大学的在册学生人数超3万人,其中留学生占13,9%。
〔1〕[最初曾以“论无意识”(UeberdasUnbewusste)为题在瑞士发表:《瑞士艺术与劳动月刊》(MonatesheftefürSchweizerArtundArbeit)(苏黎世),IV(1918年),第9卷,第464-472页,以及第11-1卷2,第548-558页。—英编者]实验心理学派之所以持这种观点,主要原因就在于在实验室里的工作总是单单局限于“正常”的事物,还有就在于实验本身的性质。迄今为止,人们还只能对最粗浅的心理过程进行实验。就其本质而言,复杂的心理功能根本不会进入基于精确测量的实验流程中,所以对它们的探究也就完全缺失。不过,就重要性而言,还有一个因素要远远超过以上原因,那就是实验心理学与心理病理学之间的隔离。自里博(Ribot)时期以来,法国心理学者一直专注于异常的心理现象。他们当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比奈甚至宣称,病态心理会放大某些背离正常的行为,使其变得难以捉摸;而如果把这些行为单独拎出来的话,它们就好理解了。另外还有一位叫皮埃尔·让内的法国心理学家。他在萨佩特雷里工作,几乎毕生都奉献给了对心理病理过程的研究,而且卓有建树。不过,最能清楚说明潜意识的存在的,恰恰是异常的心理过程。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支持潜意识这个假设并对此予以激烈辩护的,就是医疗人员,尤其是精神疾病领域的医师。在法国,心理病理学的发现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心理学,使之接受了存在“潜意识”过程的观点。与之相反,在德国是心理学丰富了心理病理学,向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实验方法,不过心理学却没有从心理病理学那里借鉴到对病理现象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德国的科学领域心理病理学研究走上了一条不同于法国的发展道路。除了在学术界所引起的关注之外,心理病理学研究还成了医务人物的一个课题。他们的专业工作迫使他们不得不去理解病人所表现出来的复杂的心理现象。这样,后来就出来了各种各样的理论观点和实际技术,即所谓的“精神分析法”。潜意识的概念在这个精神分析运动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甚至要远大于法国学派的发展,因为后者更关注潜意识过程自我表现的各种形式,而不是其诱因及其特殊内涵。15年前,在没有弗洛伊德学派的参与下,我通过自己的实验研究证实了潜意识过程的存在及其重要性,同时阐释了那些有可能表现这些过程的方法。后来,通过跟一些学生的合作,我还阐明了潜意识过程对于精神病患者的重要意义。——《文明的变迁》
金毛大汪汪
2022-09-19#今天读书了吗#孩子们为什么都会听兰海的话?奇迹是怎么发生的?一本全面而透彻阐释兰海专业教育理念与实施技巧的独特之作《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带你走进兰海的教育世界本书记录了兰海教育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在一段段生动可感、正在发生的故事中,兰海透彻而全面地阐释了她专业的教育理念,并展示出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实施技巧和丰富经验,为您带来观察儿童的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兰海在德国慕尼黑大学获得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个硕士学位后,回国创办上濒教育机构,致力于用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我们的孩子。六年来,在上濒的课堂以及活动训练营里,发生了太多让家长意想不到的成长故事。在兰海面前,内向孤独的孩子可以滔滔不绝,叛逆期的孩子愿意顺从,撒谎的孩子变得诚实,早恋的孩子能健康成长,爱打架的孩子成为了弱者的保护神,不爱学习的孩子渴望知识,胆小自卑的孩子开始胆大自信,调皮捣蛋的孩子变得创造力惊人……而所有这一切都源于她对孩子的心理、言行、个性的深入了解和把握,所以兰海总是对家长说:“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兰海在这本书中探索的主要问题有:如何观察孩子的行为,并发现行为背后真实的情绪表达?如何发现孩子不听话的真正原因,即孩子的行为动机?如何帮助孩子理解和遵守各种规则?为什么不能替孩子解决所有问题?父母应该如何“狠心”和“忍心”?孩子为什么要听话?到底要听谁的话?怎样让孩子学会正常地认输?面对老师,父母怎样才能平等沟通?如何面对孩子与老师的严重冲突?如何帮助孩子面对早恋?软弱的孩子就应被迁就吗?如何让胆怯的孩子大胆地做决定?如何让孩子平等地和他人交往?怎样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积极思考?怎样让孩子理解社会存在的竞争?……我们每天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都是即兴的,而非彩排好的。兰海这位总是能点到孩子“软肋”上的超级育儿师,把儿童教育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并以她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丰富经验和造诣,带领父母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收获关于孩子教育的全新感受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