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音乐学读博哪个学校好?,音乐学研究生哪个学校好考,音乐学专业哪个学校好,音乐学师范类哪个学校好,浙江音乐学专业哪个学校好,专升本音乐学哪个学校好,音乐学211能读哪个大学,音乐学220分有学校读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艺术生想去高校,除了考博别无他路。艺术专业考博难度有多大?过来人告诉你:难到原地崩裂[流泪]
沿海某大学艺术专业研二的A同学计划读博,本想着以后可以进高校任教,但现实却给了她无情一击。核心投稿石沉大海,比赛结果不尽人意。
在当前的学术内卷环境下,想找个好工作,学历就是最好的敲门砖,以往艺术研究生毕业去个本科院校任职稀松平常,现在本科院校不论独立、公办,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职称、无工作经验、无关系,这种三无研究生学校根本不会考虑。高校招聘表面上招聘要求研究生,其他几乎无什么要求,但真实的是,希望你有讲师或教授职称来到我们学校,如果没有请你是博士!所以读博成了进高校的独木桥。
这两年,研究生遍地跑,2020年341万人,2021年378万人,一下就涨了37万人,目前国家政策也是鼓励研究生扩招,艺术生考博竞争尤为激烈。
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论文和成绩是硬通货,对于艺术学考博(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而言,不同类型的考博大学(单位)的要求,差别较大。
第一,艺术类高校,例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对考博学生的文章,要求较低。只要有文章即可,并不要求文章发表的档次。这几个高校或研究院对《博士研究计划》的要求很高。
第二,综合性院校,特别是工科院校,例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大学、江南大学,对考博学生的文章,有一定要求。主要是因为工科对论文的评价标准无形中转移到了艺术学专业之中。但是,它们对考博学生的《博士研究计划》同样有很高的要求。
虽说论文要求不高,但别人都是核心,你拿着一篇普刊的确是有些掉价。所以很多艺术生牟足劲发篇核心。纵观艺术期刊,不过几十本,核心专刊更是屈指可数,核心一贯操作:组稿+约稿,留给自投的版面能有多少?如果你是编辑,也不会放着好单位的博士、教授不发,去发研究生的文章吧,想要增加录用率,导师、课题不能少。
今天分享的期刊,艺术专刊,可结合艺术、音乐、戏剧等,关键是见刊快,有几篇代发名额,着急用书的首选刊物
《xx戏剧》
刊期:加急21年10月刊期
要求:本科单位
其他:版面费自理,可电话查稿。
方向:收音乐、艺术、戏剧等方向的文章
#教育微头条#
专注南核,北核,sci发表,更多资讯欢迎关注@核心指导员
希望湖南邵阳学院组团读博事情应该成为教育部高等教育发展卡壳硬性指标的终结者!
湖南邵阳学院花费1800万引进的23名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博士,除一位音乐舞蹈学院的副教授备注为“校外引进”外,其余22名均为“毕业返校”。
亚当森大学是菲律宾的私立大学,排名很低,也是教育部预警留学学校,网友称“水博士”,并不奇怪。
高校组团去读博的根本原因就是能以最短的时间拿到博士学位,能够更快速提高学校博士学历教师比例,这个比例对高校来说很重要。
当下,全国很多同类地方高校都把申请硕士点、升格为“大学”作为办学目标,而要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博士学历比例就是一个硬指标,差一点也不行!高校引进不成,组团“速成”也是无奈选择,也是当前高校急功近利求发展,领导要政绩的具体表现。没有完成博士率硬指标,升格就无从谈起,再说,你不做别人就做,到头来还是老实人吃亏!
送教师出国读博并高金“引进”急功近利做法,反映的是在现有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下,一些地方高校走捷径的无奈选择。不这么做,就永远落后于其他高校。这一事件的发生,其实是全国的普遍现象,难道教育部不该认真思考制定的政策缺陷吗?很多高校领导都没有心思抓教育,一门心思刷指标,就是为了升格大学、获得硕士点等所谓的名不惜一切代价!希望从高校出去担任教育部部长的怀进鹏能看到这个引起广泛关注的事情,改革高等教育刷指标模式,那是劳命伤财,得不偿失,不可持续,对高等教育根本没有好处!
【今年考上湖南邵阳学院,值了?22名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博士当老师】2022年7月7日,邵阳学院公布新学期,校方将引进23名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博士,一下子将该学院提升了不少档次,但是经过对照检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23名博士所学专业均为哲学(教育学),所在单位却不对口,有的去了经济与管理学院、有的去了体育学院、还有的去了机械与能源工程、甚至食品与化学工程。
而且根据学院人事处在学校网站发布《出国攻读博士毕业返校与同类型拟引进博士名单待遇公示》,除一位音乐舞蹈学院的副教授备注为“校外引进”外。
其余22名在读博前就已经是邵阳学院的在职教师,职称包括讲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等,此次引进备注均为“毕业返校”。
关于菲律宾亚当森大学,教育部留服中心就已经发布预警信息,要求加强对包括亚当森大学在内的菲律宾多所高校的认证。
但是邵阳学院对“引进”的23名博士,行慷慨之举,其中,每位博士引进费35万元,科研启动费15万元,过渡性租房补贴14.4万元,不需解决配偶工作增加引进费20万元,每位博士的引进花费共计84.4万元,总计费用1800多万元。
掀开内幕,发现其实邵阳学院对包装该校教师出口读注水博士,实在是无奈之举。
创建于1958年的邵阳学院在2002年由原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原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升本,属于“新建本科院校”。
邵阳学院对于发展前景有着明确的时间规划:2023年升格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30年前升格为“大学”,2035年前升格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2020年)》规定,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申请的基本条件中,对教师学历要求是,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不低于25%。
作为一所刚成立的本科大学,邵阳学院要想从外引进优秀人才的竞争力不够,让教师去国内高校读博,又存在入学竞争激烈,周期长,还有无法顺利毕业的风险。
比较之下,菲律宾亚当森大学成为最佳选择,因为周期短、招生和毕业标准都低。
邵阳学院事件根源在于中国各地的教育部门都把提高高校教师的硕士、博士学位占比作为一项建设任务。
风华正茂
2022-10-30音乐学国家重点学科院校: 上海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拥有音乐学博士点的院校: 北京大学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南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艺术学院 清华大学(含北京协和医学院) 上海大学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四川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西安美术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