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1

考研数学二如何拿高分。我是二战的,数学不好?

3 个回答

  • 岁月沉香

    #考研究生是不是很难#
    我分享自己学生的一个考研经历。
    他本科双非,一战北大,数学几乎满分,初试417分,复试被刷,二战北大,边兼职边考研,成功上岸。本篇回答,会告诉大家,考研到底需要我们付出多少。

    考研的成功,也同样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能成功做到其中两方面,那大部分学生考研都能成功上岸。

    天时:合理选择院校专业

    地利:学习环境适宜

    人和:自我管理能力强、复习方法正确、备考心态过硬、家庭支持、研友与前辈

    一、天时:合理选择院校专业
    1、正确选择院校与专业有多重要?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在考研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见过名校985本科学生为了清北某院鏖战四年五年,但还是饮恨考场,浪费了年华;见过普通二本曲线救国一年考上985211,毕业之后在职场混得风生水起;见过求稳考本校的双非学霸,错过了去985211深造的机会;见过复习了大半年专业课,到了8月突然觉得院校难度太大,突然换学校;还见过辛苦跨专业考上心中的院校之后,发现该专业的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懊悔不已。

    以上种种结果都归因于最初院校与专业的选择。如果你高估了自身实力,抱着非上某所名校不可的决心,那很可能浪费光阴;但如果你过于保守,低估了自己的实力,也会错过提升人生平台的机会;对于跨专业的学生而言,如果没有正确了解所跨专业的实际情况,一股脑的投入,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总之,正确选择学校和专业绝对是考研里的头等大事,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2、正确选院校的6个要素、选专业的3个原则

    考研择校,主要根据以下6个要素进行:学校地理位置、学校平台(是否为985/211)、将来是否要读博、你自身的实力与潜力、学校考研的难度。

    选择专业,主要从以下3个原则分析:一看该专业平均薪酬待遇、二看个人兴趣爱好、三是学校的平台比专业更重要。

    3、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想通过考研得到什么

    你是想到更好的平台从而找到更好工作?还是想继续深造读博?还是想跨专业去学习某专业的知识?还是随大流、自己都还不清楚为啥考研? 还是有名校情结,想弥补本科劣势,非名校不上?

    总之,你在考研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想得到什么,这是你考研的动力来源,也是择校的方向性问题。

    4、防止择校黑天鹅:最好要有Plan B

    因为选择院校的关键是自身实力的评估,但这是个动态过程,在备考的初期,大部分人对自己的实力与潜力都不能正确评估,所以在备考初期的择校,建议选择2个目标,难度上要一高一低,比如一个一个985,一个末流211,但专业课要一样。

    先以“高”院校作为目标去努力准备,这样你复习到暑期左右,要是觉得自己复习的不好,或者“高”目标院校突然出现了一些黑天鹅,比如换专业课、缩减招生名额等,就降低目标,选择考“低”院校。

    5、双非以985、211为目标是否合理?

    考研里双非是主力,并都希望能考上985、211,给自己带来更好的平台。那双非以985、211是否合理?我一直强调,考研和高考不同的是,考研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考验的是你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如果你有不错的自我管理能力,我觉得以985、211为目标是很合理的。#考研# #我要上微头条#

  • 最美

    过来人经验,考研慎重二战。目标学校不要太高,尽量争取一战上岸。主要是过程太煎熬。
    而且越往后随着应届生身份失去,找工作越难。

    儿子考研分数出来,全家松口气。332分,比去年提升六十多分。复试不出意外,基本上算二战上岸。

    原本以为二次考研只是知识巩固。经历过才知道,这一年有多煎熬。

    大三时决定考研,提前半年以上复习准备。为了选专业,很是纠结一阵。我们建议儿子报考本专业。本科学的能源。他看到电气自动化比较热门,就想跟风换专业。

    因为第一次考研,自信满满,连考研辅导班都没上。英语基础很好,四,六级已过。政治买些资料背,数学上网课,刷题。有难度的就是专业课。跨专业考的是电路方面,一门全新学科。正是低估了专业课,成绩出来。总分过国家线5分,专业课差8分。无缘复试。

    鉴于考研学习的辛苦,考试前挑灯夜战,学到吐。儿子实在不想考了,这时想直接工作算了。秋招已过,春招企业少了。投了几份简历,面试的都是些小公司,待遇不怎么样。

    考研和找工作是矛盾的,为了考研很可能错过秋招好单位。有同学想双保险,参加校招,签约一家一家央企。结果考研上岸,如果放弃工作就面临1.5万的违约金,并且录入企业用人黑名单,此后不得录用。这真是个两难选择。

    冷静下来想想,还是二战吧。毕竟总分上线,考研实力还是有的。如果不是换专业,稳上。决定二战,报考本专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成绩出来332分。按照去年265分国家线,即使上浮10也绰绰有余。接下来好好准备复试。

  • 教育

    考研数学究竟有多难?该如何复习?
    作为一个考了两年数学的二战生来说,考研数学一直是一个让我又爱又恨的科目,恨是因为它层出不穷的题型和学习的难度,而爱则是因为这是与别人拉开差距的最好科目,可以说只要拿下数学,你就一只脚踏进了研究生大门,即所谓的“得数学者得考研”。
    从最新的真题来看,数学越来越重视一些基础知识和定义的掌握程度,即基本功的考察,夯实基础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重中之重。其实看往年真题,就会发现基础的考察无论年份都占了很大的比重,甚至可以说基础的知识掌握了,至少可以拿到百分之六十往上的分数。所以基础阶段,我们要稳,要扎实地学习,不能图快。在此阶段,如果感觉自己基础比较薄弱,可以买一本考研的辅导书,推荐使用李永乐老师的复习全书基础篇,学习上面的知识,做一下上面的例题。其次就是用大量的做题来考察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两年下来适合基础阶段练习册时基本都用过,就我个人的复习经验而言,最推荐李永乐的660题。首先他的题量比起动不动上千题的来说少,比较容易跟下来,其次他的题基本每道都对应不同的知识点或题型,即可以在最少的做题量见更多的题型,又考察你的思维能力。而同样流行的汤家凤1800题重复的类型题比较多,一系列的基本思路相同,所以我感觉660题性价比最高。
    强化阶段我使用的是武忠祥老师的高数辅导讲义和李永乐老师的线代辅导讲义以及王式安老师的概率论辅导讲义先预习在看视频,然后做两本书附带的习题和660之前不会做的题目,高数讲义带的习题真的非常好。这个时期就要多做题多做题!但是切记注重复习,精做题大于多做题!
    最后,只要按部就班,脚踏实地的走下来,我相信考研数学学习过程你会觉得事半功倍,最后也一定能得到理想的分数,成功上岸,加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