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1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有几种?_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有几种

4 个回答

  • 教育

    受社会环境变化大潮的影响,学校和学生面临许多安全方面的新问题。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利用典型事件和案例进行宣传教育等途径,采用制订安全教育计划、专题讲座、个案剖析、预防教育、组织学生参与安全管理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

  • 金色夕阳

    教育方式是正确的!但是孩子的安全问题也不能忽略吧

  • 秋色宜人

    #一线微观# 【未佩戴安全头盔怎么办?实施首日,广西一地已有近300人次“体验”了……】为进一步完善对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未佩戴安全头盔违法行为的安全教育工作机制,让市民更加便捷、有效地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及交通安全知识,桂林公安交警部门推出“安全教育点对点”新教育举措。即交警在纠正未佩戴安全头盔的违法行为时,让违法当事人扫描“二维码”,在自行录入个人身份信息后,即可在手机上进行交通安全法规或常识的学习,待学习完毕后再进行“自拍”确认违法当事人身份。

    这一举措的实施,不仅消除了时间、地点上的限制,也确保了违法当事人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便于交警部门对违法信息的收集与统计,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震慑作用,消除交通违法者的侥幸心理。公安交警部门将会视情况不定期对多次驾乘电动自行车未佩戴安全头盔的人员进行曝光。

    8月22日,针对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未佩戴安全头盔的“安全教育点对点”新教育举措在桂林正式实施。据统计,截至8月22日15时,桂林市区共有293人次因未佩戴安全头盔的违法行为,接受了“安全教育点对点”学习教育方式。@公安部交通管理局 @桂林交警 网页链接

  • Zhang123

    不做施暴者,也请别沉默
    为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学会正确使用法律来约束自己与保护自己,营造文明、平安、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2022年7月31号,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正苗护翼队”实践小队开展了一次线上普及反对校园欺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课程。该课程聚焦于《未成年人保护法》,讲述校园欺凌的典型案例以及如何进行自我防护,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活动伊始,小队成员介绍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基本情况和活动背景,希望全校师生以此次法制宣传活动为契机,认真学习宣传新未保法,树牢法制意识,理性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在面对这类事件时能够沉着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专门保护未满18周岁的公民的合法权益的法律,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分为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共九章132条。该法明确各级政府应当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细化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职责;强化监护人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同时明确学校幼儿园的报告制度;对监护人监护、校园安全、学生欺凌、学习负担等问题,均有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作为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综合性法律,对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未成年人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未成年人保护的责任主体等作出明确规定。
    课堂上,小队成员通过PPT演示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以形象直观的视频素材,对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校园欺凌事件进行了展示。同时,小队成员以案说法,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紧紧围绕预防校园欺凌、校园暴力主题,对校园欺凌的定义、原因、危害以及应对策略展开讲解。老师和学生们听得认真、记得仔细,学生们踊跃提出问题,讲课成员一一解答,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同时,小队人员向广大师生讲解青少年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法律、什么是校园暴力、遇到校园暴力应该怎么做,并对青少年学生如何预防和制止校园暴力事件提出建议和对策。同时,结合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指导学生们掌握自我保护技能,以及面对暴力侵害、遭遇人身财产危险时的处置方法。
    开展此次课程,同学们更加直观地明白了如何有效应对校园暴力,也了解和掌握了一些基本法律常识,提高了学生们的守法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此外,小队成员也明白普法宣传进校园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未成年人的保护不仅需要法律层面的保护,父母,学校,社会三方都应该落到实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