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疯狂刷题就能让考研数学得高分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首先,对于数学这门科目来说,刷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真题,在备考过程中,至少要过三遍左右。
其次、考研数学刷题,并不是说盲目的做完就完事了,在做题过程中,你要了解你的弱项,或者是没有理解的部分,定理公式没有灵活套环的部分等等,以及每年真题出题的思路,解题的方法等,这些都是需要你在不断的刷题过程中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做题方法,以及加深强化自己的薄弱环节!
最后,考研数学是一个比较灵活,动手操作的科目,很多人在备考过程中,不管是看书还是听课,都觉得自己理解了,但是在做题过程中,题目、题型一转换,可能就错漏百出,所以多刷题还是有用的,但是不要盲目,以真题为主,在自己比较有空余的时间,可以再刷一部分练习题,加深对各种题型的了解,掌握不同解题思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北大天才许晨阳:弃美归国6年后却再次赴美,留下的话引人思考
作为一个在知识领域上工作的人,就一定要不断地探寻新事物,将自己生活的环境进行转变,刺激大脑对外界事物有敏感的认知,在科研的道路上才会有新的收获。如果一直生活在固定的环境,很有可能会形成思维固定化,难以有新的突破。
一、天才许晨阳的学习之路
许晨阳被称之为是北大天才,他在学术领域上所表现出的能力是值得让人称赞的。许晨阳之前也有过去国外学习的经历,后来回到国内为国家科研做贡献,然而六年后又再次选择去美国深造。很多人对此都感到非常疑惑,为什么已经选择回国工作,却又要出国呢?他留下的话引人思考。
许晨阳从小就热爱数学,每天大多数的时间都沉迷于数学计算,每当有数学竞赛,他都会踊跃参加,并且每每都能够获得很好的名次,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身边很多人对他都刮目相看。
在许晨阳17岁的时候,四川数学代表队非常看重他的才华,邀请他加入,入队之后,他参加了一次数学冬令营比赛,再度展现了自己的能力,荣获第一名。第二年,许晨阳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国家数学集训队,同时在北大进行学习。
最让人震惊的就是,他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完成大学所有学科的学习,比正常大学生早一年毕业。大学毕业后的许晨阳并没有选择参加工作,而是决定留在母校读研。研究生毕业之后,许晨阳觉得自己的见识还是不够充足,先后去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研读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许晨阳在国外工作了一年,2012年许晨阳选择回到国内发展,并且在母校担任数学教授,并于第二年,荣升成为国际数学中心的教授。许晨阳每天的工作就是与其他研究生或者博士进行数学方面的研究,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上发光发亮。在许晨阳看来,想要真正成为一名科学家,前提就是在研究上保持高度专注和长久的坚持。
如果一个人在进行一项研究时,总是转换科研方向,他最终很有可能会一无所获。要知道一个人最难得的品质就是不忘初心。许晨阳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在国内工作的这几年,他一直始终如一的研究代数几何,并且发表过多篇论文,这些论文对于推动我国数学的研究有着重大作用。
二、许晨阳的三句话
原本大众以为他会继续留在留校任教,可让人感到震惊的是,许晨阳再次决定出国深造。网友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发出自己的质疑,为什么要去其他国家进行科研研究?
针对网友的不解,许晨阳只在社交平台发表了三句话,第一句话就是:国内的学术界并不看重一个学者对于科研的贡献,只看重学者的资历。许晨阳推动了我国在代数几何上的重要发展,但是每当他想要申请科研资金时,上级总会以资历和年龄不够的理由而拒绝,这让许晨阳感到非常无奈。
在2012年许晨阳决定回国发展时,有媒体采访他说,为什么在国外学习几年之后还会选择回国内继续做研究呢?许晨阳的回答就是:想要为国家做贡献,而且国内对科研的支持力度很大。
经过几年的研究,许晨阳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国内只是针对资历较深的科学家投入力度比较大,对于比较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还是有很多的限制,这就让许晨阳的学术研究难以继续向前发展。
第二句话则是,国内的学风远远不如外国。如果想要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就需要用心去研究和探索新事物,而不是因为金钱的诱惑,忘记最开始走研究道路的初心。第三句话则是国内造假情况太严重。许晨阳发表在网上的科研论文,被很多人拿去盗用,与其他学者的论文结合为一篇,这种不重视别人努力成果的行为让许晨阳感到非常愤怒。
许晨阳在回国的时候,希望能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国家科研做出贡献,然而经过六年的发展,他发现国内学术界风气并不好,而自己又无法改变。深思熟虑之后,许晨阳决定去国外进行研究。去国外发展的许晨阳也没有怠慢自己的科研成果,一直专心于代数几何方面的研究,于2021年获得科尔代数学奖。
如果想要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就,就要不忘初心不惧困难地走下去,而不是每当遇到挫折就选择放弃。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对学术界进行合理的整改,不然会让很多年轻科研者寒了心。
针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习题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就像军营里流传的那句话一样,“神枪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没错,想要数学取得高分也是一个道理,没有一定量习题所训练出来的题感是不可能的,通过做题来巩固知识点,查漏补缺,提高解题技巧和速度。但是我要说的是,疯狂刷题就能的高分吗?答案是不一定,这里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你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有了扎实的基础,再配合上大量习题训练,那么取得高分还是有很大可能性的,但如果没基础不牢,只顾刷题,那么,结果可想而知,题是没少做,可你总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不起考试,相反,如果,基础还不错,题量训练不够,导致解题技巧与速度跟不上,同样难以取得优异成绩。因此,学与练,二者不可偏废。
今年高考数学难为何录取分数线变化不大?
普遍都在说数学难,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甚至有些老师,数学专业的研究生都说难。可高考成绩一出来,还是这么多高分,看来我们的学子中不仅学霸多,学神也不少。
事实说明:只要真正掌握了知识,学透了,悟透了的学生依然可以拿高分,那些靠机械式的刷题,死记硬背的考生拿高分可能就很难了。今年的命题专家水平很高,充分考虑到当前的人才培养计划,这一门的成绩就把普通学生拉开了三四十分的差距。
很多家长说孩子读书很辛苦,一样的试卷对中等生不公平。其实这样说的家长孩子大都好不了。真正喜欢学习的孩子,会把读书当成乐趣,把每天能够吸收的知识当成自己的能量,这种感觉是会上瘾的,怎么会累,那叫乐此不彼。以我自己为例,我从不就不觉得读书辛苦,虽然要早起晚睡看似辛苦,但比起干农活:犁田耕地,栽秧打谷,割草放牛喂猪,挖红苕,收油菜小麦,砍柴捡笋壳,读书学习那是太轻松不过了的事了,而且一旦当真正学习到知识,读书的那点辛苦早已忘却了。现在00后,吃苦太少,基本就是全职专职读书,那考不好,还能怨谁?应该怪我们的家长,主要的原因是在孩子的成长阶段没有培养好他对学习的兴趣,没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所谓的:养不教,父之过。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如何做父母才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事,这也是一门大学问,所以为父为母的人们,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请你们也好好学习吧,你们这方面付出少了怎么可能期望孩子做得比你更好?你也是一个孩子成长起来的。子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个道理。大家认为呢?
9527
2022-11-30考研经验分享:英语专业考研最全分析
#考研择校#
英语专业,基础学科。可以考本专业,当然也可以跨专业考研。跟我们常说的数学专业一样。考研必考科目英语,理工科必考科目数学。所以这两门基础学科的专业,考研的时候,当然是比较有优势的。
首先,英语专业可以考本专业:英美文化或者语言学。这算是两个方向,但是考试的时候都差不多,专业课差不多。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2二外日语或243二外法语或244二外德语;③727基础英语;④829英美文学。政治科目,都是要考的,但是二外的话,也就是公共科目2,可以选日语德语法语,大部分非语言类大学,可能最多的就是日语。大学里面日语其实学得都比较基础。科目3基础英语,一般是要达到专业八级水平,有一定得难度,想拿高分比较难。最后一门是英美文学,当然涉及知识面比较广但是大学里面英语专业都有这方面的书籍。
其次,高翻。高翻,就是高级翻译,分笔译和口译。也叫MTI。很多大学都有开设这个方向。考试科目一般是四门:政治,英语基础,百科,翻硕英语。政治不说,英语基础的话,大部分学校应该是在6级英语之上,百科的话,有基本固定的参考书,汉语百科,背诵的东西比较多。这里我要说明一下,有些学校的百科会跟学校的优势专业相关,比如重庆邮电大学的百科,好像很多名词解释就跟通信相关,估计学校的培养方案就是往这个方向走,所以在复习的时候,要多研究一下真题,找到规律。翻硕英语的话,就跟普通的英语差不多,有些学校可能会出一篇中译英,一篇英译中。有些比较牛逼的大牛学校,还会出现翻译红楼梦。
再者,英语专业可以考学科英语。学科英语,原则上是划分为教育学类,其实大多数不会考很多英语。考试科目有:政治,英语,教育学综合,学科英语。教育学综合,有些学校是自己出题,有些是考333,反正也差不多不出这个范围。教育学综合有四门,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西方教育史,教育学原理四门,搞定就行。
最后,英语专业是可以跨考的。目前我知道的,英语专业跨考比较多的,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对外汉语,法学(非法)或者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社会学,民俗学等比较多。英语作为考研必考科目,如果你确实不希望以后从事跟英语相关的,是可以选择跨考的,但是千万不要跨理工科。可以跨考文科任何专业。
以上是对英语专业考研的一个分析,当然也希望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