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你身边跨专业考研,跨的最离谱的人什么样?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本人机械男,一个同班男同学,跨考清华历史系,已经考了三次了,现在准备第四次。
文科跨理工科难,理工科跨艺术类跨的大。侄子本科211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跨专业考编导专业,目标学校北影、中戏、上戏,考研北影,文化考试等过了,名额有限未录取,争取了国外的求学机会,在国外深造。就专业基础肯定不如四年编导的科班,长辈支持,基于三个方面的因素考虑,一是本人有强烈的兴趣和执着,坚持四五年的自学,非一时兴起;二是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能支撑去追逐梦想;三是有较好的文学功底,在编导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小成绩。编导拆分成编、导,编是道,传达的是思想与文化;导是术,是展现手法,理工科基于媒体的先进技术有自身的优势。权衡再三,支持。
陕西一位网友发文,称一同学研究生学历,去西安一民办某职业学校应聘教师工作,面试结束后,学校直接让她参加培训,准备安排带高三班,我们很惊讶,虽然是硕士研究生毕业,但没有教学经验,直接让带高三就离谱,工资承诺5—8千,很犹豫去不去,感觉这学校不靠谱。
看完之后,我想说如果是民办学校来说,作为一个硕士研究生去安排带高三班,这是很正常的情况,也没啥好惊讶的,本身这些民办职业高中也缺乏这些高学历的老师,相信学校方面在面试的过程中、也是对该同学比较满意,才会做出这样的决策。至于教学经验,每一个老师都是从零开始,都是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不过这个薪资,这就有一个伏笔了,只承诺了一个期间,意味着这里面水很深,需要完成业绩才能拿到最高八千的薪资,感觉很吃亏。所以,有这个学历,建议去考一个公立的学校会比较好,当教师的话,毕竟事业编才是最好的出路,稳定不担心失业。你们认为呢?#头号周刊# #大有学问#
说说我邻居家女儿,是我见过的跨专业考研最离谱的人了。这个孩子本科读的是测绘专业,理工科的,考研却跨考了人大的新闻,在我的认知里人大新闻应该是很难考的了,但这孩子考上了!据孩子妈妈讲,孩子从高中开始就喜欢文学和新闻,高考也是报的新闻系,无奈高考没发挥好,被调剂了专业,与新闻学失之交臂。但在大学期间从没有放弃写作,我想也是因为从未放弃过吧,这孩子才能够一试而成功。
复旦大学全日制研究生的金融专硕两年学费竟然高达23.8万元。这个研究生我孩子还上得起吗?
昨天见到同事张姐,问了一下她儿子的考研成绩,报的是复旦大学金融专硕,成绩是413分,超国家线65分,哇,真厉害,我禁不住赞叹。
我知道张姐的孩子本科是一所211大学的会计学专业,报考了复旦大学的金融专硕,跨地域、跨学校、跨专业的三跨考生能取得这么高的成绩,实在是可喜可贺啊!孩子一定付出了很多艰辛和努力。
张姐却摇摇头,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喜悦神情。孩子一定要考名校,说以后好就业,可这名校的门槛实在太高了:难考不说,学费还高的离谱。两年下来学费23.8万元,现在专硕学校也不提供住宿,一年房租至少3到4万吧,这两年下来,刚学费和住宿费都30几万了,再加上生活费,两年就得近40万元啊!
这学费也真够高的,我感到很意外。学历是敲门砖,可这块敲门砖的含金量是真的高啊,像我们这18线小城的工薪阶层,40万都能够买半套两居室了。张姐说她也不懂,目标院校和专业是儿子自己定的,儿子也忽略了学费这一块,只知道埋头复习准备考试。前几天儿子加的考研群里,有好多学生在讨论赚学费的事,他们才知道原来学费这么高。
只要复试能过,拼尽全力供呗!能考上已经很不容易了,就算砸锅卖铁供也值啊!我安慰张姐。
张姐说,本来手里存了些钱,准备给儿子买房付首付,现在看来只能先供孩子读研了。张姐说她也很矛盾,不知道花这么大代价上这个研究生到底值不值?
都说“寒门难出贵子”,问题是通往“贵子”的路费实在是太贵了!友友们,你们说张姐的儿子有必要上这个高学费的研究生么?
我一个师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跨专业考法律硕士,最好顺利上岸,本人没有那个勇气,只能考个体育硕士。
昨天和今天是大部分院校出考研成绩的日子。但几家欢喜几家愁,高中同学普通一本逆袭川大,室友985出身却遗憾落榜。考研其实很公平,你努力了,你好好学习了,你最后就是有学上。结果是不会骗人的。
讲讲我个人的故事吧,我的学校是西北地区的一所985大学,专业一般,是一个小语种专业。在一所理科见长的学校里,算是拿不出手的。人也比较少,整个专业只有一个班不过20个人。
去年7月份,我是班里唯一一个打算找工作的。再除去4个保研的同学,全班一共有15个人考研。那时候大家眼光都很高,对自己的期待也很高。
当问到考研学校时,不是人大就是南开,不是复旦就是的浙大。当然,还有几个人想试试清华北大。也不怪他们眼光太高,毕竟大家都是985出身,当初高考也是在千军万马里闯出来的人,学习能力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最初的目标进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为了这个目标去拼尽全力的。大部分人虽然准备的时间很早,也许是三四月份就定了学校,但等到学习已经是大四上学期九十月份了。
清华北大人大南开的目标还没有喊多久,考研报名的时间就到了。距离考研只剩下两个月,大家的热情也降了下来。“要不然就报本校吧,毕竟是个985,而且自己的老师会照顾自己。”“要不然就报一个低一点的211吧,起码容易上岸。”“实在不行好一点的一本也行,只要能考上研究生。”
在这15个人里,9个男生6个女生。男生没一个好好学习的,7月回家过完了暑假,9月才慢腾腾开始买书学习。每天也不过就是学两三个小时,其他时间基本在睡觉和打游戏。
这些人所谓的考研与其说是一个目标,不如说是一个借口,一个逃避就业与未来的借口。等到考研报名快结束的时候,这9个男生里面已经有4个放弃了。
其中两个放弃考研去找工作。他们觉得自己考不上研。但那个时候已经错过了秋招,工作也没那么容易。另外两个更离谱,他们放弃考研的原因是觉得今年考不上,打算二战。
有了二战的借口,于是就安心的去打游戏了。连一战都不去尝试,却想着二战。咱也不懂,咱也不敢问。
剩下的5个男生,虽然也不怎么好好学习,一天也就是两三个小时的强度,但起码撑到了考场。
女生这边情况要好得多。大多数人大三下学期已经开始准备复习英语和专业课。去年的暑假也基本没有回家,都在学校图书馆学习。每天坚持着早上7点学习,晚上11点回宿舍的节奏。
比起男生们嘴里喊着迷茫手里打着游戏,她们的目标要明确的多。
正所谓那句话,“当浪潮退去的时候,就能看见谁在裸泳。”昨天成绩出来,9个男生最后只有1个通过了初试。而他很大原因是考研院校是一所普通一本,从985考到普通一本比较容易。
女生这边明显的成绩好的多,6个人有两个人,成绩在400分以上,位居初试排名前三位。还有一个女生从小语种跨专业考上了西南财经的金融。
这个女生考研英语准备了一年半,高数纯粹是自学,她每天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最后竟然比很多金融专业的学生考的还要好。
其中有一个同学很可惜,他很聪明,高考是从河北超级中学石家庄二中考上来的那一年,他数学成绩满分。但人是需要持续的努力的,高考不能决定一辈子。
虽然那个成绩让他吹了大学4年,但因为大学期间一直在打游戏,挂了很多科。刚开始考研的时候他还是信心满满,觉得自己高考竟然能考那么好,只要努力考研依旧如此。
但之后的常态是每天睡到12点起,然后去打游戏学习时间不过是一两个小时。考研前一周他才开始焦虑起来,但做的最多的不是去复习还是去算分。
“英语很简单,高中的时候雅思考了都快7分,政治背一背就可以。至于专业课成绩,看一看书,背一背真题也就差不多了。”,这是他每天说的最多的话。
但今天,他笑不出来了。考研成绩比初试线还低了将近20分,连调剂都调剂不到好的一本。他爸妈也惊呆了,明明一年多前就开始逼着孩子考研,每一次打电话问都是在学习,最后的结果怎么这么差。
这两天,我见过太多的出生985却考研完全失败的。也见到了好几个普通本科出生却考上重点985的。
高中有一个女生今年考苏州大学马克思成绩397,她本科只是兰州的一个普通一本。还有一个甘肃政法的同学,今年初试上岸川大。这两位同学高中的时候都是中下游,现在却通过考研完成了人生逆袭的第一步。
所以说考研其实是很公平的。只要你选定了一个目标,然后拼命去努力,最终一定会有好的结果。那些欺骗别人,欺骗自己,拿着考研当借口的人,最终也会受到考研的惩罚。
很多人觉得考研太绝,今年有450万人报名。但说实话,这450万人里面,最终除去放弃考研了,除去考到一半不考的,除去根本没学习裸考的,最后可能只有一半不到。
所以对于接下来考研的同学,我想说的是“与其,在那里算报录比、算概率、算分数,不如放下手机去学习,然后坚持下去。”时间不负人,结果不负人。
#教育# #教育听我说#
考研苦,跨专业考研的孩子更苦。
由理科跨进文科听起来离谱,但其实只要热爱就还可行吧。
中国的职业教育真的挺失败的,有多少孩子在高考时对自己选择的职业一无所知。
虽然现在诞生出了好多报考指导师,但这里边参杂了太多家长的要求和意见。而作为学习的当事人——学生,他们却一脸的迷茫。所以有很多人一生都在为谋生而工作。
我儿子由交大理科毕业,工作一年后改非法学,去年一战上国家线,可以调剂去某大学,但没去,今年二战。
从小喜欢法律,因为脑子比较聪明,高中所有人都主张他学理科,他高考报考的前一天还在犹豫要不要报文科。思想激烈斗争了一夜,毕竟年龄小,胳膊拧不过我和他爸这条大腿,结果一错再错。
现在想想真的挺心疼儿子,这么多年选错路的痛苦都是他一个人在默默承受。
工作一年后他依然想要学法,后来就来到了今天的考场......
一个理科男,却有一颗学习法学的心。
愿儿子考研成功吧,不然会是一生的遗憾。
管理学专业(工程管理)跨考粒子与原子核物理专业,一战成功!2021年9月开学已读研一。
2017年,我女儿校友,一个金融学的专升本同学,考研被北京大学的哲学硕士录取,不只是跨的离谱,而且从一个普二本学校跨了个最高学府,一时间成为励志的例子,学校打着横幅庆祝,我是去送孩子看到的,特别励志!
董沫然
2022-11-28这同时也是一个励志的故事。朋友的女儿,2015年考入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安全专业,2019年考研,跨专业报考的同济大学工业设计研究生。结果成绩差了一点,没有上线。
知道结果后,基本上没有犹豫和纠结,她就投入到了第二年的考研准备工作中。只身一人,到上海,租房子复习,一门心思准备考试。12月份初试考完,回家一趟,紧接着就返回上海,为复试做准备,主要突击学习手绘。疫情期间,捷报传来,同济大学工业设计报考者中初试成绩第一名,父女俩喜极而泣。朋友在给我报喜的时候又哭了,感觉一个女娃娃太不容易了。不久,参加复试,总成绩很快出来,第一名。
都知道,跨专业考研难,但这个娃娃能有如此优异的成绩,取决于三个方面:目标笃定,不畏艰辛,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