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考研三跨(跨校、跨省、跨专业)有多难?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我是如何从一般二本考到985高校的。最近研究生考试成绩公布了,头条里蛮多晒考研成绩的,想想我自己的考研已经过去十多年了,我是跨校跨专业考研,从一个不入流的二本考到了一个排名十多位985高校,历时两年,本科是自动化专业,啥都学,啥都不精,大三开始才发现,我们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只能去广东打工,在家乡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于是乎,一穷二白开始复习备考,第一次选择了一个连211都不是大学,但是,还是没能上线,但是意外的是,英语居然打了68分,这对一个四级都没过的工科生来说,给了我不少勇气,毕业后,家里建议我直接再战,考虑再三,决定租房接着复习,有了第一次失败的经验,选学校和专业就没那么盲目了,决定背水一战考一个985高校,接下来就是一年的炼狱般的枯燥的复习日子,完全自我封闭的学习,没报任何培训班,每天都是做题吃饭睡觉的循环,最后成绩出来,总分好像是381,专业课打了146(总分150),稳稳的过线了,接着找导师、复试,最后还拿了个公费,这点得赞一下学校,复试很公平,就这样,我进入了一个高水平的高校学习,视野也开阔很多,也提升了一个台阶,后来找工作的时候选择也更多了,到现在,我都认为我那里面的苦是值得的,没有天赋就用努力和时间来弥补。
撩人心.
2022-10-28研究生数量最少的城市:
1、无锡,0.97万人
2、石家庄,1.9万人
3、厦门,1.92万人
4、深圳,2.28万人
5、贵阳,2.5万人
看到上面的数据是不是很让人吃惊,为什么有些城市的研究生数量如此少?我国人口规模巨大,每年考研的人数也很多,但上岸的考生却不多?大致归咎于3个原因:
第一:信息不对称
考研与高考不一样,高考是面向全国高中生,试卷是由国家自主命题,获取的信息是对称的,而考研的试卷是由学校自主命题,这对那些跨地区、跨校、跨专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难度加倍,因为每个学校侧重的知识点不完全相同,所以外来学生在考试重点方面获取到的信息比较片面,而信息不对称又是一个无法弥补的差距。
第二:不够自律
大多数人进入大学之后,都开始放飞自我,放纵自己来弥补中学时期缺少的娱乐,尤其是沉溺在手机和游戏当中,而大学生活考验的就是学生的自律能力,它不像中学时期,父母老师轮流管着,所以大学没落的人才很多,别说考研,就是每年专业挂科的学生就有不少。
第三:考验个人心理素质
考研不仅仅是考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在考验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毕竟高中的生活实在是艰苦,如果选择考研的话,这种生活至少得延续两至三年,所以很多人都会很纠结“到底要不要考研”。
对此,你们怎么看?#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