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8

“点招”是什么意思呢?

想咨询一下关于“点招”是什么意思呢?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4 个回答

  • 风华不减

    #石家庄头条# 小升初的家长们,明天就要进入六月份了,有没有被点招?家里孩子签学校了吗?签的那个学校?今天跟朋友聊天,3个学校想跟孩子签,还没有拿定主意是去44,40还是师大附中,主要是各学校承诺的不一样,有的承诺进重点班,有的不承诺。也有人说81中精品A班、22中尖刀班、北师附尖刀班、师大附中直升班已经约了。
    @童言不轻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推优的机构,而且有的机构跟学校关系紧密,有点半官方认可的意思了,比如43和嘉贝。其他我知道的如某朋,某桥,某泽,某海,某鸿等等机构都会给好初中推优。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机构里哪个更靠谱,推优的成功率更高呢?除了在机构进行测评考试外,想要被点招还用不用准备一些竞赛的证书,三好学生等荣誉证书呢?

  • 风去了无痕

    点招也叫预录。是高校在网上正常录取以外的名额。如果你取得了点招的名额,只要你达到了见档线(建档线一般要比录取线低七八十分)你要可以在你梦寐以求的学校上学。

    发通知书和上网都可以查证。到学校后和一起招进来的高分生待遇完全一样(即:一旦录取与普招生无异了),点招名额一般是在高考前就取得了的。而普招就是通过正常的渠道,与广大考生一样的通过填报志愿,正常录取。

    一、点招的条件:不是说任何分数都可以点招的,条件不符合,花再多的钱也不行。

    1、必须填报拟录取院校志愿;

    2、未被其他院校录取;或被其他院校录取,有能力可以退档的;

    3、考生成绩必须在省控线上,和拟录取院校(专业)的投档线接近或等于省控线,苏北部分或省外高校可低于省控线下5分。

    4、点招对选修等级也是有要求的,一般高校选修差一个等级是可以点招的,而且分数不够还是可以点的,但也有个别高校在文化分和等级二者之间只能选择一个情况点招。

    二、点招的分数线:

    必须过本科填报资格线,资格线就本二省控线下13分。例如:2009年江苏的本一的省控线是338,本二的是326,专一的是248。如果想点招本科必须在311分以上,因为只有达到填报资格线才有资格填报本科批次的志愿。如果没有达到资格线,想点招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三、志愿填报及录取:

    点招是在省招生网站上面和普通学生一样填报志愿的。学生的档案只有通过省招生网站上面才能被高校所获得。如果你没有在省招生网站上面填报,高校就得不到你的档案,那么你的学籍就没法通过注册。 并且你的录取情况都是可以在省招生网站上面查到。

    扩展资料:

    在召开的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强调,要严格规范管理高校的招生录取工作,各地不得出台降低标准违规“点招”、收取与招生挂钩费用等违规性地方政策。

    高考安全涉及广大考生和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杜玉波指出,当前考试安全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助考”犯罪活动依然猖獗,个别考生和家长法律意识淡薄,考试组织管理工作还存在制度不完备、执行不严格、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 淡定人生

    写给中考提前答约的娃们。昨天有位妈妈问我:“您说学校都签死约了,我们还用好好准备考试吗?会不会考得不好,就不要我们了?”我几乎言之凿凿地回答:“NO!”(特长生除外,因为通知的人数比录取多,还需根据分数录取,只是简单意向而意;活约也不一定最后真的录取,要不怎么说是活约)近些年,本人还没听过名校违约的情况。
    作为名校,敢给孩子这样一个承诺,一定是政策允许,有可操作空间的事。而且学校考查孩子是一个长期过程,除了初三的几次重大考试,平时表现,甚至初二学习成绩都可能会被列为重要因素。学校不会放弃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学子,知根知底,不仅如此,娃对学校也有归属感,环境熟悉,学习节奏熟悉,是双赢。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契约,是诚信的证明。绝大多数名校也是要脸面的。真有失信的传出来,谁还会选它,名校又不是一所。
    曾经历过小升初选拔的人知道,学校只是一个电话通知家长,当时谁说心里不会忐忑,那纯粹是装。但最终就是这个电话,让娃有机会进入名校。
    但看看这位妈妈提的第二个问题,要不要好好考。走过场可以,因为娃家长想给娃安排分班考试。不过分班会不会参考中考分数,这样要划问号,不同学校不同要求。另外,从长远看,这次考试应该是娃人生中一次挺重要的考试,难得锻炼的机会。做事善始善终是一种美德。娃不用背包袱,轻松上阵,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少年风采,赢得自己的高光时刻,也不失为一桩美事。他可以在和高中聊天跟同学拍着胸脯说:“我不仅是点招的,就算不点招,哥们我也能凭本事超分线进来。”那多自豪啊。
    再远点讲, 对母校而言,娃如果考了个状元啥,就是母校因他而骄傲了。反之,在学校眼里,娃不就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了?多年前,有个出国的娃已被常青藤录取,但那时还没有把出国娃从高考娃中分离出来,还是要参加高考。结果此娃没用心,考得极差,拉低了平均分。校长临别时很痛心地说:“孩子你有多恨你的母校才会这样做?学校培养了你三年,你却给学校这样的一份大礼!”孩子也满面羞愧。估计他会在好些年里不好意思再回母校了。

  • 淡定生活

    高考招生中使用“一线天”(通俗叫法是“chao duan qun”),其实鼻祖是清华大学。众所周知,清华大学文科在以往的招生中一直不如北京大学,这和两个大学强势学科定位有关。所以清华就想了一个办法,在各个省市的文科招生中只投放1-2个名额,就是所谓的点招,主要锁定前几名中的一个,承诺入学就行了,然后北大文科专业还是招好多个的话,清华的投档线就会明显高于北大,之后,清华的文科招生分数线常年高于北大,效果立竿见影。上海交通大学看到之后深受启发,于是跟进清华,在全国大部分省市文科只招1-2个,效果立竿见影,上海交通大学名不见经传的文科,突然就超过了复旦。
    而在清华点招如火如荼进行的过程中,浙大为了提高分数线,想了很多办法,第一是把学校分成“竺班”和非竺班,竺班动用全校力量做大做强,品牌效果这几年非常好,确实吸引到一些高分考生,不过搞的社会上很多人如果碰到浙大毕业的,都要问你是竺班毕业的吗?让非竺班毕业的人比较不爽。第二就是在当年把各种学科都打包成名字好听的实验班,部分放入提前批招生,本一批分数线就变得好看多了,至此浙大在分数线上一直认为自己是超过中科大的。
    浙大的做法再次给上交很大的启发,而且发扬光大。上交把招生名额的超过三分之二全部放到提前批并打包成各种实验班,在上海,更是只保留个位数的本一批招生数,当年分数线全国告捷,这把复旦弄的很不爽。众所周知,复旦在上海当老大很多年了,结果上交只有个位数的招生让复旦很没面子,于是复旦在被狂殴2年后只能跟进,你想啊,原来两校差不多甚至复旦每年都领先那么一点,但现在本一批每年都差距好几分了,不明真相的群众怎么想?之后两校在全国进入缠斗模式,上交以理工科规模比复旦多至少三分之一的招生数量,在本一批很多省市人数竟然低于复旦,也算让人叹为观止。
    不过,据上海交大的校友说,提前批不是为了搞分数线,而是为了应对上海的“零志愿”。说到零志愿,又是一个怪物。当年上海很多高分考生不愿意离开上海,状元探花榜眼被复旦交大录取的一大把,这把清北惹毛了,作为全国第一二的定位,竟然生源上抢不过复旦交大,于是给上海加压,你不出措施我就大幅减少招生,我清北总不能吃复交剩饭吧。然后上海就出台了“零志愿”,什么意思呢,就是本一批录取之前,让清北先挑,挑完了才能轮到其他学校,包括复交。这个政策一弄就是很多年,复交被弄的完全没有脾气。所以,上交说,搞提前批也是没办法,谁让清北能享受特权先挑生源呢?我也要提前多挑一些。
    不管怎么样,上交在全国开启了真正的“一线天”(chao duan qun)招生模式,此后各校迅速跟进,如今提前批大量招生已经成为了约定俗成,提前批招生少的学校表示很受伤。
    说到底,各校为了分数线好看,不惜动各种歪脑子,源头就是清华文科的点招,以及浙大的各种实验班,而上交学习能力强,发扬光大了,复旦虽然说是被迫应战,但采用这种招生方式确实也被人诟病。这方面,南大和中科大在名校里面好一点,但现在也开始提前批了,毕竟分数线被人越拉越远,社会群众制作花花绿绿的排行榜时,根本不会去考察原因。
    一些学校成了这种点招模式真正的受益者,因为他们提前批的分数线,实际上惨不忍睹,但本一批做的非常好看,而各种所谓排行榜,都只看本一批分数线。而有实力的学校,虽然也用了提前批,但非常稳定,全国前三其实还是那三家,因为某些学校敏感,我就不说是哪三家了,大家查查前两年各省市的提前批招生分数线就知道了。
    我个人建议,教育部要取缔这种歪风邪气,第一要大幅减少提前批招生,让各个学校绝大部分招生都放在本一批;第二要取消清华和上交文科在全国各省市只招1-2人的模式,这个头带的太坏了;第三是取消清北在上海的“零志愿”,所有高校不能搞特殊化;第四是增加自主招生的名额,并做好纪检监督,让有特长的人能进入名校,减少唯分数论的刷题困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