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从普通二本成功考研到清华北大,是种什么体验?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考研内卷有感
我们那个年代,考研真的都不是事,在我们那个学校,一般成绩比较差的人考研,成绩好的都保了,成绩再好的,就直接出国了,放弃了保研资格。我那个时候也有清华北大等好大学的同学朋友,他们学校的情况是,好学生都出国了,没人愿意要那个保研资格。
而且我们那个时候读研究生一般是要提档次的,二本要至少上211,普通一本至少上985,211至少要上国内前十,985至少要去清北,且实验室,导师一流。
所以清北那里有血统鄙视,本科清北是最高级别,其他清北都不是正统清北人。尤其是博士在清北,本科硕士不在清北的这些人,因为博士真的很简单,甚至流传一句话“没有考不上的博士,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说的就是博士入学门槛低,只要导师真的想要你,就比较简单。
总之,当时读本校研究生,是一种类似于高考落榜的感觉。
现在看到什么广西大学,贵州大学这样的学校,调剂竞争都是不可想象的,真是唏嘘,300万考研落榜。
经济下行,不好找工作,体制内工作对学历要求水涨船高这是主要原因,另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海外经历含金量越来越低,现在研究生只看成果,不看你去哪里镀了金,你是哈佛大学毕业的博士,只发了一篇普通杂志,不如广西大学毕业的博士,多发几篇top有用。十年前海外经历能唬人,现在唬不了人了。即便不对比文章含金量,同样成果的,十年前一些海外大学都是就业竞争力比国内985强的,比如像悉尼大学之类的,但是现在,选调呀,人才引进呀,这样的好工作里面,只针对985,211或者现在是双一流。所以愿意去国外镀金的人少了不少,以前能出去就出去,现在除非你想一路搞科研,走到黑,不然现在是能不出去就别出去。
不仅出去的人少了,从国外回来的人还多了,这几年,大量的海龟因为疫情,审查等原因回国,有一些甚至是本来就定居下来的,也回国了。
一起卷起来!卷了可能有机会,不参与直接躺平,一点机会都没有[笑哭][笑哭][笑哭]
谢谢邀请
人生四大喜事,金榜题名时啊,自信心爆棚,从此告别屌丝,继续努力,走上人生巅峰
#宜昌头条#宜昌一名26岁的姑娘,去大连读了二本回到家乡,在万达商城打了三年工,边工作边考研,终于在去年考上了三峡大学研究生,为努力的青年人点赞。
风华依旧
2022-11-27#备考的人能有多努力# #我要上头条# 我认识最励志的孩子,一个普通二本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研进入了著名的两财一贸——对外经贸大学。
这个孩子是同学的外甥女。跟那些天资聪颖的孩子相比,她从小学习就非常吃力,尤其是学习理科很费劲,后来选择了文科,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小了,但是对她来说学习还是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她从来没有放弃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努力,高考勉强上了二本线,来到东北的一所师范院校学习。
但是她给自己的人生设定了更高的目标,三年寒窗苦读,每天都是六点半起床,晚上十二点钟才睡觉。大四实习她选择回到家乡来实习,因为这样能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复习。经过一年的努力,她考研上了线,但是没有达到自己目标院校的分数,她不愿去调剂到其他普通院校,下定决心一定要上985。
接下来的一年,仍然是卧薪尝胆,又苦读了一年,今年考研考了380+分,顺利被录取到了对外经贸大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个孩子逆袭的故事真的很励志。就像雷军说的,人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