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6

一个哲学初学者问题?_哲学书籍初学者

想咨询一下关于一个哲学初学者问题?,哲学书籍初学者,哲学初学者入门书籍,哲学初学者如何入门,适合哲学初学者读的书,哲学初学者应该看什么书,哲学初学者要读啥书,适合初学者的哲学书籍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12 个回答

  • Zhang123

    哲学是一个大的概念,根据它的分类也各不相同。有东方哲学,西方哲学之分,又有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之分等等。现在说到的一般哲学分为八大分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和科技哲学。

    根据你的说法,高中时我们只是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只是哲学中的一个分支。只有全面学习哲学,才能真正了解懂得哲学。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 沉稳大叔

    1920年,留美的冯友兰惊奇地发现,西方人竟然认为“中国人天生愚蠢,所以才没有科学”,他一篇文章登报,西方人心服口服。

    1918年,哲学大师冯友兰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20年1月,冯友兰在美国考察,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
     
    冯友兰一到美国,便强烈地感到美国与中国大不相同。当时正是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后的繁荣时期,西方的富强,中国的贫弱,更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时我经常考虑的问题是:自从中国与西方接触以来,中国节节失败,其原因究竟在哪里?
     
    很快他就想到了是否是因为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当他和美国以及欧洲的同学讨论的时候,他居然发现,他们都认为中国是因为太过愚蠢,所以导致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竟然就连学术界也很多仍持有这个看法,这让冯友兰有些震惊,这些西方人对中国误解太深了。他决定用英文写一篇文章驳斥这种言论。
     
    他用柏格森的哲学观点在《国际伦理学杂志》上用英文发表了《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一文,文中探讨了中国没有自然科学的原因:
     
    冯先生开篇就提出“中国之所以没有近代科学,并非是中国人愚笨,“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中国没有科学,是因为按照它自己的价值标准来说它毫不需要”。

    为了研究这个价值标准,以中国哲学两种趋势“自然”和“人为”为切入点,并指出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道家、墨家和儒家对认识自然和人的不同。
     
    概括来说,道家“复归自然”,反对人为;“墨家的基本观念是功利,不以为人在自然状态中追求幸福,主张要摆脱自然。因而墨家主张人,反对自然”;

    儒家介乎道家和墨家之间,分成两种类型,孔子和孟子倾近自然,荀子亲近人为。新儒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不寻求控制外部世界,而只寻求控制内心。
     
    这三家的主张来看,无疑主张摆脱自然,探索自然,主张人为的墨家思想对于发展中国科学是有利的。道家复归自然,与自然合一,对于科学思想的萌芽作用不大。儒家中的荀子方向对于发展科学也是有利的,而孔子和孟子方向以及新儒学是不利的。
     
    后来,三家争斗的的结果我们也知道,墨家失败,人为路线消亡。儒家中荀子一派在秦亡以后也衰落了。宋代兴起的新儒家也并不利于科学发展。

    总之,中国倾向于天地合一的儒学寻求的是认识人的内心,在心内寻求善和幸福以及永久的和平。而西方寻求的是对外自然的认识,征服自然,控制自然。这种差异也正是有无科学所在原因的差异。
     
    这篇文章写得鞭辟入里,让西方人看到了世界上除了西方文明之外,还有如此博大精深,风格迥异的文明成果。就算没有产生科学,但是如何认识人性,在内寻找以达人性的完满为目的,是人类更为永恒的话题。

    中国人绝非原始蛮荒、未开化的人群,愚蠢更是无稽之谈。中国的哲学思想甚至在今天依旧光芒万丈,行之有效。
     
    文章发表之后,冯友兰在美国学术圈开始有了名气,但是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还停留在孔子、老子的阶段,甚至就连哲学大师黑格尔都下过结论说“中国无哲学”,可见西方对中国的了解有多粗浅。
     
    为了改变这一错误认识,1947年,冯友兰应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邀请,任该校客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每节课,学生必满。为了扩大影响力,1948年2月,冯友兰在回国前出版英文版《中国哲学简史》。
     
    这本书一出,迅速风靡,被翻译为十一种语言,就被世界各个大学奉为学习中国哲学的教科书。“中国无哲学”的言论从此没了声音。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1948年,听闻新中国即将建立,冯友兰不顾亲友劝阻,美国大学的优厚待遇,毅然返回祖国。
     
    而回国后的冯友兰继续为继承和发扬中国哲学为己任,90岁高龄,仍笔耕不辍,拿着放大镜和笔新编《中国哲学史》。可是国内却并没有很多人知道冯友兰在国外为发扬中国哲学所作的贡献。
     
    直到1985年,冯友兰40年代的学生涂又光先生将《中国哲学简史》的英文版译成中文,才在国内流传开来。这时候人们才知道,原来冯友兰先生在国外做了这么大的贡献。
     
    《中国哲学简史》在国内流传开之后,国人大为震撼,从80年代一直火到现在,20多万字的篇幅把中国哲学从起源到演化讲得精彩纷呈,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除了其学术价值,对于人生极具指导价值。
     
    中国人为何更看重孝道?为何更恋家?为何更含蓄?中国人的处世,为何看重人品?为何赞美谦虚?为何强调过犹不及?读懂了《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也就读懂了中国人。

    这部《中国哲学简史》作为公认的中国哲学入门经典,是一部影响中国人一生的文化巨著。就算是年轻人集中的豆瓣儿都给出了9.3分的高分。
     
    所以,当你在生活中面临困惑,面对困难,面对亲情、爱情、事业茫然无措时,这本书会从根本上帮你,悟到了这一生都将受益。

    董宇辉曾在直播间极力推荐《中国哲学简史》,几万册被一抢而光,现在很难找到现货。笔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一些,库存有限,想要的朋友要抓紧了。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 淡定自如

    我认为你应该先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学习,千万别贪大求多,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基本的知识就是马哲,一般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刚要等等。翻开书以后,你应着手高清楚常用概念及观点的含义,比如:存在与思维,物质与精神,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物质,物质属性,世界本源,本体论,认识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等等。这些概念很抽象,初学者很难一下都理解,先可以背下来,慢慢消化。然后过度到原理观点:思维与存在同一性,世界的运动属性,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等等。这样一点一点积累,最终就会悟出其中道理。

  • 教育

    哲学的根本是人学,对人研究透了,哲学也研究透了。脱离对人的研究的哲学等于巫学!

  • 淡定从容

    一个香火鼎盛的寺庙的房梁上,有一只蜘蛛,日子久了,蜘蛛也渐渐有了佛性。500年后的一天,佛祖来到庙里,佛祖降临寺庙看见了蜘蛛,于是问它:“你认为世界上什么东西最珍贵?”蜘蛛说:“得不到,已失去。”佛祖笑了笑,转身走了。

    其实,这不是普通的蜘蛛,它天生就有灵性,而且经过长时间的佛法浸润,已经成为了一个小精灵。不知不觉,蜘蛛已经度过了500个春秋,它并不知道,一场情劫正悄然向她走来。

    回想起来,那天确实和平时不大一样,蜘蛛先是在早晨的时候,遇见了佛祖,见佛既缘,蜘蛛很开心。佛祖见蜘蛛十分可爱,于是笑着问了她一个哲学问题“你觉得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蜘蛛深思熟虑后回答说:“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得不到的和已失去的。”佛祖听后,对小蜘蛛笑了笑,转身离开了。

    下午,一阵狂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蜘蛛见到这颗甘露精灵剔透,心中非常高兴,它想:世间竟有如此美丽的东西,我以前居然没见过。从此,蜘蛛的眼睛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露珠。

    蜘蛛想把露珠搂在怀里,却又怕自己动作太大,把露珠弄坏了,于是就在他身边睡着了。就这样,两天过去了,夜里又刮起了大风,将寺庙角落的小草都给刮得弯下了腰,蜘蛛醒来就大喊一声,露珠,我心爱的露珠竟然没了。

    佛祖听见小蜘蛛的喊叫声,便过来问她,“你最近遇到了什么事吗?”蜘蛛嚎啕大哭,“我的露珠不见了,他那么珍贵,我却把他弄丢了。”

    看着伤心的蜘蛛,佛祖问道,“那么,你现在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最珍贵呢?”蜘蛛脱口而出,“还用问吗?当然是得不到的和失去的,就像那颗露珠一样。”

    佛祖无奈地摇摇头说:“看来你还是要自己历练一下,才能真正开悟。如今,露珠已经幻脱人形,被大风带到了人间,你要不要去?”

    蜘蛛说:我当然愿意。于是佛祖帮蜘蛛投胎转世,成为了京城官宦之家的大小姐,珠儿。

    时光弹指一挥间,人间十六载,那珠儿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聪慧过人。父母为她张罗终身大事,说了几户人家,都是门当户对的贵公子。

    可是珠儿脾气古怪,她说,我在等我的缘分,在此之前,我谁也不嫁。人们都说这小姐疯了,谁也拿她没办法。

    那天恰逢元宵佳节,珠儿在宫廷家宴上,邂逅了新科状元陆祝,对他一见钟情,只觉得魂都要没了。珠儿正欲宫宴后向父母表明心事,成全一双好姻缘,没想到皇帝突然下令,要陆祝迎娶公主长风。至于珠儿,则是许配给了太子芝草。

    珠儿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都碎了。回去后,油盐不进,滴水不沾。没几天就病倒了。太子芝草对珠儿一片真心,。得知珠儿病重,担心不已,于是赶去探望。

    芝草对着珠儿述说自己的感情,原来太子芝草早已倾心珠儿,并且只爱她一人,如今珠儿要死的话,那芝草也不会独活。

    就在这一刹那间,佛祖来了,他告诉珠儿,新科状元就是你曾经日思夜想的露珠,他随风而来,随风而去,压根就不属于你。

    听到佛祖的这一番话,珠儿突然幡然醒悟,原来世间最珍贵的东西并不是得不到的和已经失去的,因为得不到的原本就不属于我们,而会离我们而去的也证明和我们无缘,唯有眼前的才是最珍贵,最值得珍惜的宝贝。

    这时,佛祖再次问起了前世问蜘蛛的问题:“你现在觉得什么是世界上最为珍贵的东西?”珠儿痛哭流涕地说:“我现在才知道珍惜眼下的幸福才最为重要,才是最宝贵的东西。”说完佛祖点了点头笑着离去了。

    这是一个用希阿荣博堪布《次第花开》写的故事,里面也说:“未来太远,过去太晚,活在当下,珍惜现在,拥有现在。”

    人生匆匆几十载,佛法是化解烦恼的最好良药,是净化心灵的灵丹。佛学大师希阿荣博堪布的佛学入门读物《次第花开》推荐给大家。

    当我们慢慢长大之后,在外面常年奔波,为了名利追逐的时候,你可曾想过一直默默支持在你身后的人?当你因为失恋痛苦,事业不顺,可曾想过那个默默关心你,永远陪伴你的人?

    这个人也许是我们的父母,也许也是我们的亲朋好友,他们都是我们最宝贵的人,最值得珍惜的人,也是我们最忽略的人。

    人世间的很多事都是纷繁复杂的,很多问题并不能三言两语就能解决。但是佛学却有一种很神奇的力量,它能让你的心安静下来,它能让你的呼吸变得平缓,它能让你的头脑清澈。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人的心理问题频发。如今的我们,吃喝不愁,却饱受心灵不安的折磨。如果您感到焦虑不安,或者是生活中遇到了难以跨越的坎坷,不妨从佛法中寻求安宁,寻求解脱。

    这本书不仅文字优雅,字里行间也含有丰富的哲理。在《次第花开》这本书中,你也许能找到自己内心的安乐,发现人生的真谛。

    苦恼生涯,五毒刀箭,以智悲心化花雨,次第花开,唯愿花开即见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图片下方“看一看”下单获取。
    【V盟书屋】次第花开

  • 淡定自如

    马克思本身就是伟大的西方哲学家,是西方哲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集哲学大成者,也是最后一个经院式哲学家。没有一种哲学思想比马克思对世界的影响更广泛,同时他也是被误解最多的一个哲学家。当然马克思也有其不足,最主要的问题是他将一切归结于经济,而事实上他只说对了一部分。虽然马克思声称解决了二元论的所有问题。但二元论者们却不以为然。

    中国以马克思主义立国,(虽然马克思从不承认有种主义称之为马克思主义)自然高举马克思哲学为主,并声称要用马克思哲学解决一切哲学难题。马克思主要思想之一就是科学。这违不违背科学精神,由你判断。当你系统对某一种哲学进入深入研究后,你当然是哲学家或哲学工作者,这无需置疑。当然如果你有时间和兴趣也可以涉足其他学科。和其他哲学思想交叉比较更可见其全貌,不至造成盲人摸象式,自以为得。这样才能更好更全面的了解马克思哲学。就我所知世界上还没有那一种哲学能完全的解决哲学上的所有问题。因此学习其它哲学并不会妨碍你学习马克思哲学,反而只会有好处。反之亦然。

    个人觉得学习马克思哲学之前,可以先学康德,黑格尔,黑格尔的哲学源自康德,而马克思也曾是黑格尔的追随着。这样有个好处,你就不必回头来学。(无论是学马克思,还是学西方哲学事实上无法绕开康德)个人的一点浅见,希望能帮到你。

    最后说一句,马克思哲学是伟大的哲学当你能深刻的理解他并与之对话时,在某种意义上,你就和他同样伟大。

  • 岁月如梭

    建议马哲,其实哲学是互通的,很多学科也是互通的,古今中外都是互通的,只是马哲比较系统和全面,哲学很简单的。

  • 淡定从容

    谢邀!现在真正喜欢哲学的人太少了,后生可期矣!至于是踏入“哲学系”还是“马哲系”?这要看你将来就业的方向,如果你确定会向党政方向就业,那就读:“马哲系”;如果面向更宽广的就业方向,那就读:“哲学系”。而且读“哲学系”也要涉及“马哲”。

    学哲学需要兴趣和天赋,天资平平的人不太容易取得学业上的突破。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一旦毕业,不太容易“稻梁谋”。希望你好运吧!

  • winter

    你好,我们接受的哲学教育是缺乏基础知识传授的讲解,十几年来学了很多大学的哲学公开课,感觉都是从不同侧面来讲解哲学,需要新学者广泛的学习、慢慢的体会才能有对哲学的定义有一个清晰认识。

  • 淡定生活

    笔者对哲学来说是个门外汉,1966年笔者才14岁还在农村当农民,却被造反派的一幅标语所吸引,那幅标语是这样写的,把哲学从哲学家的思想宝库中解放出来,让它变为革命群众手中的一把锐利武器。什么是哲学?什么思想宝库?为什么会变为锐利武器?钻上牛角尖出不来了。2O岁后进了工厂,问大学生,问说文解字的老师,借阅厂图书室的书籍。有人对做快乐的猪还是做痛苦的哲学家而纠结。听说有人钻不出这个牛角尖而自杀了的,为什么要做猪为什么要痛苦呢?既然哲学是对事与物的,我们为什么要去空想臆想呢?这是笔者对哲学理论知识的一点感悟。笔者觉得哲学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它只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应用学科,如果脱离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应用,它就没有辨证唯物的实践意义,就完全变成抽象虚拟的东西了,就是个无限的臆想了。谁能把臆想的东西搞懂?有的人把活着的意义都说得五花八门,糊里糊涂浪费大好时光,又有好多人能悟透这么复杂的人生哲理呢?哲学既包含事物的哲理,也包含对立又统一的逻辑思维,实践了的,真实的东西才总结得出真知。所以笔者认为,哲学理论广泛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请谅解,笔者并不能为你所学专业做出建议。

  • 金色岁月

    【哲学】2022.8.26周五

    阅读了一本哲学书籍
    这本 是我入门哲学时的启蒙书籍
    已经多次阅读
    每次开卷 均有不同的收获

    回想细数
    我接触哲学 学习哲学 喜爱哲学 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了
    从开始的懵懵懂懂
    到后来的渐入佳境
    到现在的如痴如醉
    虽然只学到了哲学的九牛一毛
    但是仍然感觉到受益匪浅
    它引领着我
    走向内心的充实与快乐

    对于哲学的喜爱
    无需言语
    把它沉淀在内心的最深处
    细细品味
    ——————

  • 秋水伊人

    好的东西不是精品,吃多了也许消化不良。

    吃一棵松树不如吃一把松籽!但没有松籽的环境中,还是粗茶淡饭最香美。

    农耕文明是世界进步文明的核心,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之时,你会感到无限的畅快幸福。

    书本上的是知识,农耕中也有更多的知识——那就是人类与大自然共存共荣,互相尊重,互相依存的学问。

    个人建议你,做为兴趣爱好,不能成为职业追求,否则毁了你的一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