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父母可以为孩子班级提供哪些教育资源?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居家学习”遇见教育数字化转型】今年3月份,疫情突袭上海,刚刚开学三周的校园又静了下来。为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上海1547所中小学的156万余名学生全部开启居家线上学习,在“云课堂”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云学期”。
作为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首批试点省份之一,上海近年来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一系列运用数字化工具支撑教育教学创新、赋能育人模式变革的实验和探索已经在各级各类课堂陆续展开。疫情来袭,教学活动全部转战“云课堂”,全体师生进入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考场。
接近一个学期的线上教学,教师如何保证教学质量?长时间的在线学习,学生如何保持学习兴趣?基于数字化工具和大数据积累,作业如何改进,学业如何评价?“云课堂”里,一个个基于智能技术的教学新实践正在上演,一场数字化支持的教学模式变革悄然发生。
线上这堂课,教师只讲了8分钟
“教师讲授8分钟,师生互动17分钟,个人任务10分钟,小组活动10分钟。”江湾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教师倪轶鸣上完一节《滑轮》的线上直播课,平台给出了这样的统计数据。
一堂45分钟的课,教师只讲了8分钟,超过80%的时间交给学生……当“云课堂”成为师生们的日常,教与学的形式正在发生着改变。
“在线上课堂,教师可以综合各种优质资源提前制作好教学课件,既丰富了课堂形式,更加吸引学生,又能够高效地分配课堂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互动,几乎每个班级每一次课堂都有新的‘生成’。”进才实验中学八年级地理教师唐晓峰教7个班级的地理课,以前的课堂,同样的内容他需要讲7遍。在“云课堂”里,他则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了备课上,结合各种教学资源事先录制好授课内容,再进行直播教学。
唐晓峰说,这次线上教学,他和周围的教师们明显感受到了更给力的“环境支持”,不仅网络更加通畅,可以选择利用的数字教学资源也更丰富了。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有优质的课程资源,有教师研修和教改实践经验,市级‘空中课堂’有聚焦重难点的‘名师面对面’,区级‘闵智学堂’有智能作业……优质的课程资源越来越多,如何结合自己执教学生的学情用好这些资源,成了此次线上教学中全体教师面临的新挑战。”莘庄中学校长李国兴告诉记者。
如何运用海量的优质资源把课上好?开展线上教学以来,各种主题、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在云端开展得如火如荼。因为大部分学校的教学安排与市级“空中课堂”同步,同一年级使用的是同一张课表,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加密切了,研讨也更加深入。
“网上很多资源都是长视频,使用不便还影响视力。作为备课组里的年轻教师,我会把它改成短的‘知识胶囊’,配上二维码,分享给老教师使用。”江湾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师樊晓萍说。
为了助力教师备课,各学校也积极开展数字化资源的整合。徐汇中学在两年前就成立了60多人的MR教研组,针对教学重难点制作了3000多个微视频。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整合多方资源构建了校本在线教学资源库,莘庄中学编制了全学科的自主研习档案。
线上教学并不是线下课堂的照搬。对于教师而言,全面“上阵”线上教学,遇到了很多新的挑战,然而,新的探索带来的是课堂教学品质的提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将名师教学资源片段、新闻视频、纪录片等网络教学资源融入自己的课堂,人网融合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学讲解已经成为不少教师的教学新模式。
畅游“云课堂”,让每个孩子都被“看见”
跟着教师同步开展虚拟实验、在小黑板上分享解题思路、在互动区分组讨论、使用投票功能快速提交答案……在倪轶鸣的“云课堂”里,平台里几乎所有的交互功能都在频繁使用。倪轶鸣要求每名学生都打开摄像头并开麦,这样就可以随时看到学生上课时的状态。
2020年“停课不停学”期间,多数学校采取学生“空中课堂观课+教师线上互动指导”的教学形式,“希望能够实现更好的师生互动”成了教师们的普遍诉求。此次线上教学,开通在线直播课,打开摄像头与学生“面对面”成了更多学校的选择。
线上教学重启,学校原来选用的直播平台却下架了。是延续2020年学生“空中课堂”观课+教师在线指导的旧形式,还是重选平台开通线上直播课?一个难题摆在了上海市长宁区天山第一小学校长吕华琼的面前。
天山一小所在的长宁区是上海市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区里率先开展学校数字基座服务,能够实现各类应用“快、省、准”地接入。有了坚强的技术后盾支持,吕华琼决定重选直播平台,直觉告诉她,这将是学校新一轮信息化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
时间紧迫,学校107名教师迅速投入了新平台的学习培训。依托区里的数字基座,学校将直播平台的使用与市“备课助手、教学助手、作业辅导助手”数字教学服务平台深度融合。(本报记者 任朝霞)#教育# #居家学习# #数字化# #智慧教育# #线上教学#
#深圳头条# #深圳# #教师节#
【教师节你会给孩子老师送礼物吗?】
今天是教师节,首先祝所有老师节日快乐,老师辛苦了!
今天我们讨论的问题是就是,教师节你会给孩子老师送礼物吗?
在深圳教育资源还是比较匮乏的,各位父母为了孩子能上好的学校真的是煞费苦心。
很多家长为了老师能对孩子好点,就会想着给老师送点礼物,让老师多关照下。
对于这种现象,老王是很能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而且很多是被动送礼,比如同一个班级,别人都送了,你说你能独善其身吗?
对于这种情形,老王虽然能理解,但是其实是很反感,1⃣️败坏了社会风气,2⃣️给孩子从小就树立了错的榜样。
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是希望能受到好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不是老师是父母的言行举止,是父母对孩子的领导。如果作为父母都不能树立正确的形象,孩子很容易被带偏。
所以对于送礼这种现象真心希望各位家长可以一起抵制,碰到教师节可以跟孩子一起动手做份礼物给老师,这才是对老师最好的礼物,对孩子最正确的领导。
对于送礼这件事你们怎么看?
班级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创建,家长可以为班级提供部分支持。首先,有才的家长可以为班级书写几个条幅,美化班级;其次,可以给班级捐些书柜、书、绿植,营造书香班集体。第三,家长可以利用自身优势,给孩子们做志愿者,开讲座。
但千万要注意,帮忙不添乱,不要对班级管理指手画脚!
我认为父母可以配合老师或者说给幼儿园班级提供的教育资源。
1、绘本:幼儿园教室有个小小图书角,图书并不是那么丰富,所以我们幼儿园家长群一商量,就每个孩子轮流带书去和小朋友分享,这样既能丰富,还能更好促进小朋友们之间的交流与表达。
2、当老师的助教:班级心灵手巧的爸爸妈妈们,很积极的跟老师沟通去给小朋友讲讲食育课程、做做手工、玩玩游戏;还有学识渊博的爷爷去给小朋友绘声绘色的讲故事呢。
3、认识世界,从一颗种子开始:家里的豆子泡一泡,带去学校,给小朋友们观察一颗种子的发芽、生长过程,也是很奇妙的。
Zhang123
2022-11-25山东一位网友发文,称自己从事教育行业的,过年的时候,老婆的表哥希望我帮他的孩子提点学习上的意见,告诉我孩子在村里初中排班级第五。我拿过来成绩单一看,满分100分,只有一门政治84分,两门六十多分,其他都是五十多分。城乡教育差距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所以很多村镇的孩子总觉得为什么我以前都是前几名,进了市重点读书,一下子变倒数了。因为城市里孩子更多,竞争更激烈,学习方法,资源更是远超村镇。
看完之后,不得不说非常认同这位网友的观点,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在班级排名多少,却没有实际性的了解班级的情况,孩子每一门的科目,没有正确认识城乡之间的差距。以至于,有不少的家长与孩子,去到县城里面读书之后,发现自己的成绩一下变班级倒数了,出现了严重水土不服的情况,这就是城乡差距,不管是师资力量、学习氛围环境与学习条件资源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有正确的认知,有条件的话,能让孩子去城里读书就让孩子去读,能最大程度的缩小差距,最终考上理想的大学。#大有学问# #头号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