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4

年轻人选择大学时,或者父母为子女提供大学选项时会考虑什么因素?

想咨询一下关于年轻人选择大学时,或者父母为子女提供大学选项时会考虑什么因素?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8 个回答

  • 风华绝代

    被邀请了,还好我儿子现在开学上大三了,有过些经验。

    首先,在高考前要了解孩子平时都考多少分,这个很重要,要不那些学校你怎么了解。太多了。在分数段内找学校(上一年学校最低入取分数)。在看学校地点,(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南方,北方)。

    在看孩子想学什么专业,和你想让孩子学什么专业。(当时我儿子想学财经类,但他的成绩就是一本尾,二本头的成绩,二本的山东财经大学的最低入取分数线比二本分数线高了6分,全国财经类院校排第四不是第六,记不清了。山西财经最低分数线比二本分数线高了2分,可我不想让孩子去山西。)

    孩子分数下来后来是536分,学文的,比一本线高了4分,怎么办。一本靠后的院校入取分数线都比一本线低,怎么选,为什么大家都不选,总是有道理的。

    在二本院校前十名里找,我看到大连外国语大学,在看专业,有经济类,就他了。可怎么说服孩子呢?

    “儿子,你看外省的高校在辽宁的招生非常少,山东财经才招4人,山西财经才6人,每个专业就一个人,这要是撞车了就完了,招生多的都是辽宁的,你要是去外省的,就得比他的入取分数线高一些,怎么也得10分吧。这么地,以你选的学校优先,我选的在后面,交叉排列。结果就是,山东财经,大连外国语,山西财经,后面的忘了,呵呵?”。

    现在说说专业,山东财经就4个人,4个专业,我知道去不了,就让孩子自己随便选,(孩子高兴)。在选大连外国语的专业时,我就上心了,(17年在辽宁招生260人,记不太清了,专业也多,最多的招30人,少的4----6人,上一年的最低分数高于分数线1分不是2分,我儿子的分数就高出2---3分,没有多少优势。)将这些和孩子说明了,既然分数优势不大就要选招收人数多的专业,(以为学校一旦提档后,就按第一志愿来,这个时候是按分数排队的,到你的时候,你的第一志愿选的专业招够没有,没够,你就进去了,够了,对不起,你的档案先放一边,这队分完在说,也有的说如果第一志愿没分进去,把你的分数减去5----10分在拍进大排里,总共分数区间也不大,不还是拍到最后了,和从排没多大区别。)由其是第一志愿最重要。将这些讲明白后孩子自己也谨慎了,在人数多的专业中调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国际贸易。

    先在大三开学了,今天返校了,以安全到校了,晚上还通道微信,呵呵?

  • 沉稳步伐

    正确识别“兴趣”是第一步。

    让孩子拆分复杂的“兴趣”,找到其中与高校开设专业直接相关的内容。但是注意一点,对于国内高中生来讲,大部分人的兴趣其实很“狭隘”,很多学生因为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社会实践、眼界等因素的限制,对兴趣的感知偏狭隘,所以莫把此“兴趣”当彼兴趣。

    家长可以找一些职业规划、性格分析的工具,帮助孩子认识清楚自身的需求和特色,在高校开设专业中找到与自己契合度最高的方向。截止到目前,已有很多家长通过高考科代表高考报考查询测算平台的脑AT测评系统,为自己的孩子找到最全面最真实的自己,走上了正确的人生道路;

    建议先选择科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选择延展性高的基础学科专业。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了解各个专业,对专业有了更多的认识再有目的地进入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具体方向。

    建议采用大类选择法。如果孩子没有特别排斥的专业,也没有时间去体验不同的工作场景与内容,并且家长也不愿意请专业机构为孩子作出判断与选择,那么还有最后一种方法,就是选择大类专业。现在有很多高校实行通识教育、大类招生,学生可以在入校之后先学习一些基础课程,一年或二年之后再去选择专业方向。填报时选择这一类高校,可以暂时解决选择专业的问题,等到孩子在学习期间对某些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许可以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二、一定处理好“兴趣”和“专业”的关系

    如果你的孩子,对于某个专业光有兴趣而无能力,那么其兴趣就只能是兴趣,无法成为他成功路上的基石。

    下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A同学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可是却并没好的发展,原因在于能力有限;

    B同学并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但却有了意外的更好的发展,原因在于敢于尝试。

    所以要提醒一下各位家长,在帮孩子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不仅要考虑“我孩子是否喜欢这个专业”,还要考虑“我孩子是否合适这个专业”,前者是兴趣,后者是能力。

    其次,家长最好引导一下孩子,对于他所谓的喜欢的专业,要问问自己是否了解它?喜欢它什么?深入接触过它吗?因为在选专业时,很多所谓的“喜欢”不过是片面的印象,孩子会认为“它是我喜欢的”,但并没有依据可言,那么这就无法说这选择是可靠和正确的。

    其实,很多专业在我们看来并不有趣,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十分适合和有用的。对于孩子来说,选择适合他自己的专业,对于他以后的发展才是最大的保障。

    “量体裁衣、因地适宜”。上面例子中,B同学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专业而不是喜欢的专业,现在发展的不错,这其中是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的。

    所以,在孩子选专业时,家长要引导孩子思考这两个问题:我是否喜欢它?我是否适合它?



    三、“兴趣”不明,还可以这样选专业

    使用排除法

    通过和孩子沟通,把他不能接受的职业或者大学的学科专业类别先除掉。

    例如不学医学类、不学理学类、不学农学类。经过排除,再在他可接受的职业或专业范围内,选择他自己可以接受或者好感专业就相对容易了。然后再去看看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他自己是否感兴趣,专业就业去会哪些单位工作,顺便考查下工作环境他是否适合等。

    选择基础学科专业

    在兴趣不聚焦的本科阶段学习基础学科专业,为以后的再次选择奠定深厚的基础,留出更大空间的转换空间。可在大学四年期间找到兴趣点后,到研究生阶段再依兴趣做学科专业的选择。

    基础学科有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比如本科学数学研究生考研考财会类专业也占优势,可以把考研数学三分数拉高,且财会类对数学也要求高,比如这样搭配数学+金融工程、数学+保险精算成为复合型人才,相对来讲会更受企业的青睐。

    通过专业测评工具看看感兴趣、适合的专业

    比如,会计专业一定程度上要求严谨认真,那么外向型性格学生很多就不适合了,而且要求也较严,得考从业资格,初级等等才可以毕业,有的学校这样要求。

  • 秋色宜人

    第一肯定是分数,确定自己的分数在哪一档,然后有哪些学校;

    第二就是考虑学校的专业,大学学什么专业跟以后就业和再教育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专业必须先确定好;

    第三专业匹配学校,看看哪个学校专业更有竞争力,以及学校的总体就业率;

    第四最后考虑城市的因素,比如学习软件、电子类的肯定沿海城市的就业机会更大一些,也是在考虑的单位内;

    最后就是考虑离家距离吧,爸妈总是希望孩子离自己近一些。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和孩子得兴趣结合好,尊重孩子的意愿。

  • 金色夕阳

    送不送大一小孩去上大学,成了很多家长的选项。
    如果没有口罩的问题,相信很多家长都愿意送小孩去上大学。一方面是想了解小孩所就读的大学的环境,另一方面也想趁着这个机会,到小孩所在的大学城市去旅游。但是自从有口罩问题以后,就成了很多家长的选项。
    其实现在交通这么发达,只要不是中转多次,小孩基本上能独立自主到学校报到,家长没有必要担心路途方面的安全问题。再加上学校一般会到火车站或者飞机场接送新生,更省去了学生上学行李多的问题。另外,现在的大学基本上都因为口罩的原因,拒绝家长入校参观,家长更没有必要在以这个借口送小孩。除非家长真的是顺路出差,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那送小孩到大学门口也无所谓了。
    填报志愿的时候,自己就非常明确的告诉小孩不一定能送小孩上大学。后面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了从本地到小孩所报的志愿城市的交通方面的问题,小孩基本上确认可以独立到校报到,更省去了自己原来的一些担心。记得收到录取通知书以后,小孩的干爸干妈听说我不能送小孩去上学,还真的想送小孩去上学顺便旅游。无奈现在口罩问题,只能取消。其实他们顺道旅游是目的,送小孩上学只是借口。
    即将上大学的学生基本上能独立自主,父母只要简单交代一些注意事项,基本上任其放飞翱翔蓝天。
    这时候的家长,更应该的是放手,而不是担心。

  • 沉稳如山

    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作为综合类双一流大学的优秀学府,对于高考历史科目组合的考生,或者有志于选择文科类专业的高考物理科目组合的考生来说,应当如何被选择呢? 关于此类目标院校的选择问题,接下来,我们从三个维度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第一,如果考生重视区域位置的发展因素,那么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是考生的优先选项,其中北京师大尤其是倾向于报考师范类专业考生的重点考虑对象。 第二,如果考生重视的是双一流大学的优势专业,但是不确定自己适合学习什么专业,那么标准的百年综合学府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通常是此类考生重点考虑的对象。 第三,如果考生没有读研深造的打算,并且未来想要在家乡附近就业,那么距离生源地比较近的顶尖双一流大学自然是理想的选择目标。

  • 淡定自如

    初一做好一个准备,孩子这两年来,英语基本次次稳上130!平时上课认真听,回家再用20分钟做阅读打卡,学得轻松,成绩也非常优秀。
    ·
    厦门的张淼妈妈说:表姐家孩子原本成绩很好,但初三英语猛降,中考和心仪的重点学校失之交臂。前车之鉴,让我特别重视孩子的英语。最重要的是,小学和初中英语大不相同,不但阅读文章变长,句子语法也更加复杂。如果等成绩下降再突击,就会发现眉毛胡子一把抓,孩子努力背了单词却还是不见成绩提升。
    ·
    所以提前找到在厦门大学当老师的同学,按建议开始练阅读打卡,并按老师制定的英语学习规划,从上初一的第一天开始,定期定时15分钟做阅读打卡,练阅读技巧。都说背单词很重要,但因为孩子接触了100多篇阅读,在老师手把手代练的过程中,就已经记住大纲1600个单词。
    ·
    这也是同学从来没见过孩子背单词,但依旧考高分的秘诀!孩子还悄悄偷乐,跟我说:同学们都说我是看一遍单词就能记住的“学霸”
    用词汇书“死磕”单词是个漫长且艰巨的任务,与其指望孩子硬着头皮坚持,不如同步学习英语阅读方法和做题技巧
    ·
    最后,阅读理解细节题的硬核答题注意点:
    1. 从题干内容来定位该题在文章的何处出现;
    2. 选项分析,跟文章内容对比意思是否完整一样
    3. 特别关注连接词、过渡衔接等
    4. 确定选项所讲意思完全一致。
    ·
    另外,千万不要通读全文,那也太浪费时间了,只要找对问题中的关健词,然后回到原文定位找到答案。一些同学往往抓不住谁是关键词,下面给出一些关键词的表现:
    a、题目中带有大写或斜体的词
    b、题目中年代或与年代有关的词
    c、比较醒目的名词
    d、出题顺序多半和行文顺序相同带着关键词回读原文,找到定位句

  • 风华绝代

    首先我不知道你想要什么答案,那我就拣有价值,分两个部分说了。

    第一:字面上的答案:如果我是学生会去兰州大学,因为有故人。再者父母考虑院校当然会替你考虑城市,院校,专业以及今后的发展,不过因为所有人都不能面面俱到,所以肯定会有所遗漏。并且有些父母了解不多,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二:因此自己可以根据自身定位进行城市,院校,专业的选择。在这里,中国的城市划分,一线,新一线,二线。沿海,南北方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北,西南,等。这里面看起来没有什么只是简单的地区分类,不过你要是注意院校分布,高新企业就会知道差距有多大。中国的院校分为“双一流”,985,211,普通本科,大专等 ,教育资源国家也是倾斜的。专业就不用多少了,重在选择。

    在这些的基础上,定位自身,看自己想要什么,成为什么。

    然后找官方网站去看:例如:中国教育在线之类。

  • 沉稳内敛

    年轻人选大学对未来的发现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定要多分析比较;

    在分数达标的情况下,建议提前做一个大学毕业后的规划。

    大学毕业后是打算就业、继续读研还是出国,这对选大学也是有影响的。

    如果毕业以后就业,那么需要考虑就业的城市选择问题,尽量选读大学所在的城市就是所希望工作的城市。毕竟大学四年对那座城市比较熟悉,毕业找工作会比较有优势。

    继续读研,那么尽量也是选择想去读研的那座城市,比较方便有优势。

    出国,尽量选大城市,资源比较多,上培训机构也方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