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教师该怎样做教学研究?,教师做教学研究的意义,教师做教学研究的目的,教师为什么要做教学研究,教师教学研究与反思,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性,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教师如何开展教学研究,教师个人教学研究计划,英语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性,教师个人教学研究总结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本人曾自己主持和参与过教学研究。总体来说,那是对教学的总结、反思和提升。
个人认为,教学研究应该选择自己熟悉的课题,最好是跟自己的日常教学相关的研究。这样,在做教学研究的时候最好取材于日常教学,那样相对容易做,做好了之后,可以让自己的教学可以得到提升。
我主持的课题是关于优质课的,因为我自己在上优质课的时候有很多困惑,于是就研究这方面。包括优质课的评价,怎样准备优质课比赛,怎样上好优质课等等。课题结题之后,自己的困惑就解开了。
你在做课题研究之前,先想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是什么,然后再去研究,包括调查问卷,包括研究图片的采集,包括写阶段性的论文等等,按照课题研究的步骤一步一步来,得到结果之后再结题。
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做教学研究,可以先加入其他老师主持的教学研究。一般跟着做一遍下来,自己就熟悉流程,等到自己做的时候就更顺手了。
谢邀!个人看法:广义的研究,科学家可以,工人农民也有很多发明创造;狭义的研究指学术领域的潜心研究。现在所有学校都有一个口号“科研兴校”,记住!是口号。提问者可能是年轻教师,相信研究教育教学是敬业或获得进步的必要条件;提问者也可能是学校的管理者,想指导老师们搞“科研”。
这里只说中小学,自从职评需要论文获奖和论文发表以来,每年都有数百万上千万篇论文获奖或发表,我敢肯定地说,这些论文90%以上都是废品,浪费时间、纸张,养活某些行业和人,以及产生腐败,包括那些发表在国家一级期刊上的论文作者,多数是心虚的;也包括那些名扬国内教育界的教育家、名师,即便出过几本专著,多数也不能算是科研成果。因为大家几乎都在从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哲学家作家那里泊来些理念,结合实际重新将观点和方法组合,摇身变成自己的创新。一般老师为了拼凑参评条件。少数成为名师的人,需要各方面全力全方位包装,就像包装一个一流明星一样。
就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来说,身份定位,好听点儿是“教育工作者”,本质上和工人、医生等一样是行业打工者,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日常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去了。但行行出状元,总有个别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钻研业务,达到班级管理高效、教学效果良好,并形成一些小文章获奖或发表。这就是相当不错的“科研兴校”。至于不少以专家身份到学校指导教师搞教科研的官方教研员,往往脱离学校实际,自以为是地瞎指挥。
另外说个观点,也涉及定位问题。现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多是本科、专科、中专学历,很难达到“术业有专攻”的学问深度,充其量只是“小知识分子”。注意这个“小”字,有两层含义:一是文化水平低,二是政治经济地位低。所以老师们,大可不必自称“我们知识分子……”,估计科学院的多数院士一生中也很少有自称“我作为知识分子……”
因为晋职、评优、自我发展的需要,中小学教师均会做一些教育教学研究。有的做得很好,但更多的费了力效果不好。还有很多从网上下载些文章、研究报告,专业评家一眼都看出来了,而且质量并不好。
中小学教师如何在业余时间里做好这项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作为主要搞好教学工作的一般教师,在做研究时,忌讳搞大而全、高屋建瓴似的大文章,或很系统的专业文章。因为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对全局的把握能力,做不了这块文章,做出来的也多是抄袭或空洞的述说,参评根本不能高位。
二、教师最容易做的研究就把自己讲得最好的一堂课或一段、几段教学片段述说出来。有一种文体,叫叙事论文、报告,就是把自己的体会、反思写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有位老教师讲小学语文《人桥》(不知现在还有无),讲到解放军跳进水中搭起人桥让战友们过河,突然有学生提问:敌人是如何过去的?这老师备课从没遇到这个问题,她也一下子有些懵,但她没慌,反把这个问题交给全班学生来回答,她从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她把她的感受、经历、体会写了出来,就成了一篇好文章。
三、从别人的课中、文章中找到问题点切入,也会成为一篇好文章。一次下学校,闲着翻一本小学数学期刊,看到一文写到:小数点后面的零无意义,我是学物理的,觉得不对,小数点后面零越多,精确度应该越高,我调侃说,这里有文章可以做,听者是教数学的教务主任,他把反驳文章写出来了,也在期刊上发表了。
四、作为中小学教师搞教学研究,切忌去摸那些不熟悉的东西,做自己懂的就好办。作为现阶段,教师们还一定要把不在一线的专家的一些错误观点批臭。有年《人民教育》上一教授男一文章说:教学生就象放牛,前面有一片绿草地,把牛赶过去吃草就行了,用不着教他们如何吃草。我常把这个论点到屁话告诉老师们:一群牛不穿鼻子放也去,一定会世界大战,丛林原则,还会是全面发展吗?
教师搞研究,做自己的强项,专家、领导都不敢随意反驳你,只要他们不在一线,他们没话说。
韦东奕吗?再回去调研一下再说吧!韦东奕老师现在还在北大教学做研究哪!
研究学生发展规律
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研究学科知识要点
在一线教学中,研究课标不如研究考纲,研究考纲不如研究历年高考真题。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而教学质量又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衡量的。冠冕堂皇的教学目标只是说说而已,没有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谈什么教学目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好书育好人是教师的天职。因此,教师做教学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教书育人,而不是为了写假、大、空的所谓论文。教师做教学研究,一是要从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出发,确定落实教纲的重点与难点;二是依据所教的学生现状,分析让学生如何愿学乐学,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使之目标达成;三是为了目标达成,理论如何联系实际。总之,教师做教学研究,要求真务实,在做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完善自己。个人浅见,抛砖引玉。
【探究式教学助课堂提质增效】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双减”政策的落实,教师日益认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并且积极付诸实践,传统课堂上“满堂灌”“一言堂”的状况有明显改观,探究式教学方式渐成气候,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没有跳出“教知识”的窠臼。对此,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刘玉岳带领一批骨干地理教师,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及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开展课例、课堂、课程的研究,探索出“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理论和实践样本。该研究成果已在长沙市推广应用,并辐射至全国20多个省份。2022年6月,“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研究成果被评为第五届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打造“五有四化”的高效课堂
“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重视启发和激励学生,从“教中学”到“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重视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重视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如何打造“五有四化”的高效课堂?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以“五有”教学思想指导课堂教学顶层设计。
第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内驱力,使课堂教学“有趣”。新课程标准强调一线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者,应灵活使用教材,积极发现有趣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借助现代教学媒介,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奥问题浅显化,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二,联系生活实际,融合地理课堂实践,使课堂教学“有用”。“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即学习与我们吃、穿、住、行等日常生活相关的地理现象与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该成果通过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自然、社会的联系,加强地理课堂教学与地理实践的融合,加强地理知识、思维、价值观与地理科技、生态伦理的对接,找到地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契合点。
第三,注重问题探究,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使课堂教学“有理”。课堂中问题的设计要遵循相应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注重问题的探究性,从而把课堂教学目标由“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升到“改变思维、启迪智慧、点化生命”的核心素养高度。通过探究,引导学生从点状、碎片化思维转变为单元整体系统化思维,从静态单一思维转变为动态辩证思维,从结果思维转变为过程思维,从简单思维转变为复杂思维,从借鉴、传承、惯性思维转变为质疑、批判、创新思维,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成长,使地理教学遵循学科逻辑,有理有序地开展。
第四,渗透学科思想,体现学科育人价值,使课堂教学“有魂”。教师要切实将培育学生人地协调观贯穿在地理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喊口号。地理学科的教学要充分体现人地协调观的核心思想,契合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生态文明观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第五,关注主体发展,提升学生生命质量,使课堂教学“有效”。教师要让地理课堂具有生命力,让其洋溢着、浸润着对生命成长的热爱,以此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增强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让每个学生能够自由而充分地实现自我生命价值。
以“四化”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第一,知识结构化。知识结构化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为“授人以鱼”,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科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及其知识的内在联系以思维导图形式有效而直观地呈现给学生;第二种为“授人以渔”,即教师提供重难点,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理解学科思想,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实际教学中,知识结构化的两种形式可单一使用,也可交叉、综合使用。
第二,结构问题化。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激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生成新问题,即结构问题化。“问题化”的地理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探究,能有效地促使学生想学、爱学、会学。
第三,问题情境化。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用真实的情境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构建以及对原有知识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即问题情境化。问题的情境应符合教学规律,且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开放性、探究性。
第四,情境生活化。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应立足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感受,将生活案例充分渗透进地理教学,使地理教学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和现实生活,使情境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即情境生活化。情境生活化策略能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作者:刘昌荣 侯毅玲 李屏 彭杨旸,单位分别系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教育科研中心、长沙市雨花区雅境中学、长沙市湘一芙蓉中学和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教育# #教学#
沉稳如松
2022-11-25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也是提升教师自身业务素的重要途径。做好教学研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明确教学研究的重点。在教学中,需要研究的领域很多,做为教师教学来讲,主要的大量的是教材、教法和学情研究。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明确教材在本阶段教学中地位、作用和重点难点,是搞好教学的重要方面。比如语文课,一篇文本可放入初中段,也可放入高中段,甚至还可放入大学语文中。那么,在不同阶段,教学的侧重点就不同,我们应依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侧重点去实施教学。教法研究和学情研究是搞好教学工作,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这些,是教学研究的重点。
二、找准教学研究的方向。教学研究一定忌形式主义,忌无目的无方向的教研,定要依据教学实际和学校实际确定好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比如初中语文的现代文阅读、文言文理解与阅读、作文教学等,学生感觉学习难度大,作题不知从那个角度下手答,考试失分多。面对这些难点,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怎么去解决等等,这就是我们教学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三、认真、细致、扎实地进行教学研究工作。
1、教学研究的课题开口角度大小要适宜。课题不宜太大,如果过大,不好入手,耗时耗力多,还不易见效出成果。确定课题要从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出发,比如初中作文教学,从每年的中考作文来看,胡编乱造的作文素材,没有生动形象描写的作文比比皆是。学生写不出好文得不了高分。如何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进行生动形象描写,抒发真情实感等等。我们就可以由此拟定出好的研究题目,进行深入认真地研究。
2、深入细致全面地调研。可从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学困学生走访等,摸清问题的所在。在此基础上,认真思考论证研究内容和研究策略,设计制定好研究计划方案,使研究工作切实有效。
3、认真学习先进经验,引为我用。收集学习同类研究内容的先进经验,包括文字、音像、课件等,特别向校内外教学水平高的老师请教学习,丰富自已的教学研究实践,启发自已的研究思维,提高研究效率。
4、随时收集积累研究资料,按阶段进行总结,反思。整个研究结束后,完成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