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本人硕士植物保护专业,考上市直农科院事业编制,有前途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有前途,在农科院多跟着专家或业务骨干学习,搞个科研项目之类的。假如将来不愿干了,也可以根据国家政策来个公务员创业之类的
【22考研,农业硕士(植物保护),华东华中地区考生如何择校? 】
资源利用和植物保护专业是农学类专业的一个分支,在考研中属于较为冷门的专业。该专业报考人数较少,上岸可能性很大,并且就业前景好,还适合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就业方向。接下来一起和必尚考研来看看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的招生院校分析吧!
华东地区
1、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简称农科院(CAAS)。中国农业科学院不属于高等学府,它是农业农村部的副部级事业单位。必尚考研查询发现,中国农业科学院在2021年招收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招生30余人。主要研究方向有:植物检验检疫与生物安全、耕地质量培育与提升、肥料加工与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与生态治理、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植物检验检疫与生物安全、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农药管理及安全使用等。主要考试科目除了公共课政治和英语外还有339农业知识综合一和835植物保护学、833高级土壤学、834植物营养学等,不同的研究方向的专业课不同。整体来看,中国农业科学院考研难度较大,专业方向招生人数不多,并且该单位地处北京,又是事业单位,想要报考的人会很多。各位考生需要综合自身学习实力来选择是否报考。
2、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HebeiAgricultural University)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农业大学是河北省省属重点大学,建校历史悠久,适合农林类专业考生报考。根据必尚考研查询最新资料可见,河北农业大学在2021年招收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考生12人。主要研究方向有:(1)农业资源技术与应用(2)农业环境技术与应用(3)植物保护。主要考试科目除了公共课英语和政治外还包括;339农业知识综合一、824资源与环境概论、825植物保护概论.根据不同专业的研究方向考试科目有所不同。该校初试录取分数线为国家A区线,整体来看,该校考研难度不大,适合河北省内以及周边考生报考。
华中地区
1、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河南农大,河南省省属重点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建校历史悠久,学校前身是1902年创办的河南大学堂。必尚考研最新查询消息,该校在2021年招收资源利用和种植保护专业有招生名额六人。主要研究方向有:植物保护、资源利用。主要考试科目有公共课英语和政治,为国家统一出题,专业课有339农业知识综合一、921植物营养学、914植物保护通论。根据研究方向不同专业课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该校的初试录取分数线为国家A区分数线。综合该校整体水平来看,考试难度不大,报考人数不多,出题比较浅显,适合河南省内以及周边地区考生报考。
2、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华农,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该校的源头可追溯至1989年清政府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该校在农业类专业排名靠前,是一所考研性价比非常高的学校。必尚考研查询最新院校消息发现,该校在2021年招收非全日制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7人。主要研究方向有:1、作物病害综合治理2、作物虫害综合治理3、农药学4、菌物资源及其利用等。主要考试科目有公共课英语、政治,专业课339农业知识综合一、813土壤农化分析、902植物保护通论。其中公共课为教育部统一命题,专业课为院校自身命题,主要专业课内容根据研究方向有所不同。综合来看,该校考研难度稍大一些,主要是每个研究方向招收名额较少,报录比相对高一些,考生如果选择报考该校应该在专业课上面加大学习力度。华中农业大学适合湖北省内或临近的考生报考。
总体来说,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考研难度不大,但是该专业还是建议有农学背景的考生来考,不建议考试科目跨度过大大考生来考试。国内近年来一直重视植被环境保护,所以这个专业毕业的同学就业面向广泛,各位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是否报考该专业。#2022考研##考研咨询##在职考研#
你品德好/有能力,到哪里都有前途!如果你想靠当官而贪污受贿发大财,时代不允许了!
像钱学森,袁隆平等老一辈人,他们心里的前途是:头脑里装的是国家,人民!所以他们成功了,当然他们也获得国家/人民的赞许!
感谢邀请
前途当然有,虽然你没有说你所在的城市,是哪个市。
但请你清楚,你要的前途是什么?
是仕途?还是在专业有所见树?或是求物质丰厚?
这是三条不同,但可能又有交叉的路。
如果,你选择仕途,可能需要把业务放一放,把从事行政的精力,人际关系的精力投入得多一些。
如果你选择走专业化的道路,那就好好学业务,搞研究,干实事儿。当然有一天功成名就,可以转走仕途。
如果求财,那道儿也挺多,不过,群众眼睛是雪亮的,不好的事儿,别做。
希望能够帮助您。
前途还可以,农业部、林业部、环保部,将来当个部长也可以。
【马瑞燕代表:中西部迎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春天】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董鲁皖龙)“这次将‘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西部必将迎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春天!”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马瑞燕说。
马瑞燕表示,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发展的第一要素,科教兴国、科教强国,说到底是人才强国。我国的高等教育,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段时期以来,在学科建设、平台建设、领军人才、重大科技项目等竞争中,中西部与东部存在一定的差距。
“中西部发展事关国家发展整体水平,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进程。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走向共同富裕,教育优先,高等教育是强大内生力量。”马瑞燕表示,山西农业大学与省农科院合署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希望得到国家的支持,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很棒啊!现在国家农业项目很重视,农业科研经费很多好项目也多,好工作
这个取决于你以后的发展方向,其实还是不错的
好,挺好的!
在花都鄢陵,有一个靠果树栽培育种和写论文出名的“泥腿子”“土专家”——岳长平,他“土”在哪?又“专”在哪?
12月2日下午,大河网记者在鄢陵县林业科学研究所见到了岳长平,他目前担任鄢陵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党支部书记,高级工程师,是一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农民科技工作者,先后荣获“许昌技能大奖”“中原技能大奖”,被评为“许昌市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首届优秀农民工”“中原大工匠”等。
从“泥腿子”到农业专家、果树栽培技术能手
“因为家里穷,没钱领毕业证,我就在高考落榜后钻研果树育苗栽培技术。”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岳长平仍历历在目。他告诉记者,最开始几年坚持下来,他慢慢掌握了一些果树育苗栽培技术,还撰写了多篇论文。“边搞育苗边撰写论文是我一开始就坚持的习惯。起初,我只是简单论述某一种果树的育苗、嫁接等栽培技术,后来积累的经验多了,就开始正儿八经撰写论文。”
“当时有人说我这个穷孩子应该赶快想法子挣钱吃饭,整天闷头撰写论文投稿,是想‘土鸡变成金凤凰’,可别说,这就是我的一个梦想。”岳长平说,1988年,他撰写的论文《柿树劈接技术》第一次在《河南林业》刊发,在果树育苗栽培界引起轰动。而真正让他“土鸡变成金凤凰”的,不单单是论文,而是通过拜师学艺掌握了果树杂交良种技术。
岳长平回忆,1987年,他从外地引进一个桃树新品种,一路打听到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学习这种桃树的育苗栽培技术,认识了两位老师,逐步掌握了桃树杂交育种技术。“随着技能的不断提升,我又先后学习掌握了多种果树杂交育种技术,撰写论文更是一发不可收,连续在全国和省级科技期刊上发表,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民林业专家、果树栽培技术能手。”
以“土”为荣 搞科研就得接地气儿
在与岳长平的沟通中,记者能深切感受到他发自内心地对科研的热爱,对农村这片土地的热爱。在长期科技实践过程中,不论严寒和酷暑,他始终坚持扎根生产一线,带领职工开展小麦、花木、果树杂交育种,细心观察植物生长发育,探索总结育苗、栽培、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从事果树育苗栽培研究38年,岳长平获得了众多科技成果,带活了曾经陷入困境的林科所,也给自己挣下俩“名号”:“土专家”和“大傻瓜”。
“搞果树育苗栽培不能怕‘土’,越‘土’才越接地气;自己出力流汗搞科研让别人摘‘桃子’也不能怕人说‘傻’,‘傻人’自有‘傻人’福。”岳长平告诉记者,他经常做课件、编顺口溜,到不同村里免费给农民讲课,推广林业新技术和新成果,让农民群众都能获益。他曾经研制出一种专治树苗枯萎病和黄化病的农药,经过10多年的试验,效果很好,但没有申请专利,而是免费给附近农民使用。
大河网记者了解到,工作期间,岳长平主持国家、省、市林业重点科技项目16个,建设科技示范园10万亩,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36个,主持或参加培育植物新品种、良种14个。同时,他坚持在鄢陵县域向果农推介优良新品种,以产业发展带动当地贫困百姓脱贫致富。【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岳长平:“土专家”以“土”为荣 搞科研就得接地气儿-大河网
不知道你说的是前途还是钱途,一个人的钱途都是自己决定的,你好好上班事业单位一年收入固定,养家糊口罢了,你想升官发财你要有门路,你要多赚钱你得搞副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齐共勉。
。。
墨香
2022-11-25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植保专业去农科院还是不错的。
我们这有个农科院,是副厅级机构,每年也对外招录事业编制人员,保底是硕士毕业,很多岗位都要求博士。进去后,主要从事专业工作,做课题搞项目,每年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不定期会邀请农科院的专家讲课、调研,针对一些项目搞开发研究,成果共享,工资加补贴加补助加课题项目进账,一年到头算下来收入不算低。我们这的农科院占地比较大,前年还以危房改造的名义修了住宅楼,在职在编人员人手一套,以低于市场价50%的价格购买,光一套房子的指标就值几十万,可以福利优势。
最关键的是,进去以后从事的是专业工作,不需要有太长的适应期,可以从容应对各种局面。而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间越久研究越多经历越丰富,价值越大,越往后待遇越高,收获的回报越大。到时候随便出去讲个课,或者在哪个地方或企业挂各顾问名,正大光明拿兼职收入,名利双收。这是搞技术研究工作的最大优势,知识的价值和力量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研究院这样的机构,工作环境相对也简单,不像地方的体制单位那样复杂,有利于工作和生活,个人认为这也是优势。有机会进去,可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