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5

什么是控制论?_什么是控制论,控制论的发展史

想咨询一下关于什么是控制论?,什么是控制论,控制论的发展史,什么是控制论,什么是控制论的基本概念,什么是控制论,耗散结构理论,什么是控制论传播模式,什么是控制论举例说明,什么是控制论的原理,什么是控制论的基本理念,什么是控制论读后感,简述什么是控制论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5 个回答

  • 短腿柯基王

    请问,钱学森(图一)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正常的回答应该是提出了工程控制论,领导了中国的两弹一星项目等等,对吧?可是你打开百度百科,看到里面写的他的主要成就却是“1957年补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1年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1年获得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再来看一个,潘建伟(图二)的主要成就是什么?百度百科写的是“在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中,荣获物质科学奖”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
    再来看我的两位博士导师朱清时和杨金龙,百度百科上写的他们的主要成就分别是“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和“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我的前辈朋友、著名地质学家李曙光,百度百科上写的主要成就也是“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实际上,你去看任何一位当代科学家,百度百科上写的主要成就都是他哪一年获得什么奖、哪一年评为院士等等。这种评价体系实在很可笑,因为它完全本末倒置。获奖和当选院士等等是对科学成果的承认,它们本身不是成就,科学成果才是成就。
    这种评价体系背后的推崇“帽子”、把“帽子”当成就的思维方式,更加令人感到可悲。古代有官本位,现在许多人对科学的理解还是帽子本位。我们应该知道,真正重要的是能传之后世的科学成果,而不是人为的帽子。
    例如屠呦呦(图三)不是院士,但这完全无损于她发现青蒿素、拯救数百万人的伟大业绩。又如苏联曾经用政治手段扶持过李森科的遗传学,否定孟德尔的遗传学。但无论李森科有多少帽子,有多少官员的力挺,他的理论都是错的。这场闹剧给苏联的生物学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甚至波及到了很多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被称为“三十年浩劫”。中国的袁隆平(图四)一开始沿着李森科的路线研究杂交水稻也一无所获,后来转成以孟德尔学说为指导才取得突破。
    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破“五唯”后,如何甄选学术带头人》(刘益东:破“五唯”后,如何甄选学术带头人----“中科院之声”电子杂志),作者建议建立“前沿学者ID”。它是一个可供展示的表格,包括4项内容,即突破点四要素、核心贡献一句话、国际同类成果比较的优势点、引领或可能引领的前沿领域。简而言之,就是强调单个代表性成果。水平越高的学者越能用一项代表性成果来体现其学术水平,如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奖励的都是一项成果。以这样的思维方式,才能打破对帽子的迷信,选出合适的学术带头人,引领我国科技攀登高峰。

  • 金色晚霞

    我不知道什么是控制论。但是我就是想排第一。有没人把我推上去给我点个赞。

  • 沉稳如松

    控制论是研究庞大而复杂系统的理论。其中最为精华的思想,就是黑箱子?概念。

    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犹如一只黑色的箱子。我们无法看到其中内部的结构,也不能强行打开该黑箱子。

    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该黑箱子的内部结构呢?

    控制论的方法是,给予并获得黑箱子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根据这些信号,我们可以人为地构建一个系统。

    于是,虽然我们构建的系统并不是黑箱子本身,但是相对于已获得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这两个系统是不可分辨的。

    于是,我们构建的系统就可以暂时当作是黑箱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所构建的系统,就是相对于已获得的信号,关于黑箱子的同构系统。

    比如,自然界就是一个永远无法打开的黑箱子。因为,我们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由于自然界是不连续的,存在着质的变化,所以局部是不可能认识整体的。这就是为什么,人类的认识只具有相对性,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认识自然界。

    于是,人类根据已经掌握的自然现象和实验?,构建一个理论,使该理论与自然界相对于上述现象和实验?是不可分辨的。

    于是,该理论就是相对于已有的现象和实验关于自然界的同构系统。我们就把该理论当作是自然界本身。

    比如,经典力学的世界是机械的,广义相对论的世界是几何的,量子力学的世界是概率的。

    虽然上述三个理论所构建的世界都不是自然界本身,但是相对于它们所面对的现象和实验,又是与自然界不可分辨的,是自然界的同构系统。

    如果发现了新的现象或新的实验,则原有的理论就因为与自然界并不相同而产生了差异,即该理论面对新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不再是自然界的同构系统了。

    于是,人类再针对新的现象和实验,构建一个新的理论,以作为自然界的同构系统。

    相对于一定的现象和实验,关于自然界的同构系统可以有无数个;然而,面对不同的现象和实验,关于自然界的同构系统却又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不同结构的温度计?️、体重器、计时器和血压计等,都是同构系统。相对于具体的读数,它们都是不可分辨的。

    总之,控制论是借助于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通过构建同构系统,来获得关于复杂系统相对认识的理论。

  • 静以修心丶

    答:看题想象!有那么多理论一定有文意的 类似的,有些也不会明写

  • 短腿柯基王

    陈世清:什么是信息控制论?
    ——郑爽事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二十五)

    信息控制论 通过主体自觉的、积极的活动实现信息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理论与模式,是对策论的基础理论。所谓对策,就是在信息对称或接近对称的基础上依靠知识和智慧进行决策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其本质特征是不打无把握之战,“多算胜,少算则不胜”,“知己知彼百战无不胜”,即使信息不对称也可以通过各种制度、机制、方案设计取得和信息对称一样的效果。这种自觉的、积极的实现信息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过程,既是对策的过程,也是对信息的控制过程。在信息控制论看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信息对称是绝对的,不对称是相对的。信息控制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

    根据信息控制论,应对“事实封杀”这种看得见摸不着、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局面的最佳方案:

    1、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2021年广第9号),从法律事实上可以认定不存在“事实封杀”。

    2、有没有风传的“内部文件”、“口头传达”的“事实封杀”?由于信息不对称,即使有也拿不到证据,同时“内部文件”、“口头传达”的“事实封杀”即使有也是非法无效,根据信息控制论、以信息控制论为理论基础的对策论,权当没有“内部文件”、“口头传达”的“事实封杀”。在此前提下,谁履行非法无效的“内部文件”、“口头传达”的“事实封杀”,由谁承担法律责任——造谣诽谤侵权违约的法律责任。追查背后造成“事实封杀”的所谓“口头传达”的“内部文件”,既不可能,也没必要。

    记住:除非有关方面出示广电总局“封杀”的红头文件,否则一切“封杀”的责任均由履行“封杀”的主体承担,不管他们拿出什么“内部通知”。这样维权可以做到化繁为简,举重若轻。这就是信息控制论,建立在信息控制论基础上的对策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