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硕博连读是弊端多还是好处多呢?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不对!一定要占一个好大学!再就是硕博连读最不好了,不然的话,其实本科或者硕士毕业后,可以选择更好的大学就读!譬如北大医学部,或者国外留学!选择硕博连读等于自己把自己困在了一棵树上!
我有一些同学在美国读了博士,根据我的调查了解,我认为,在中国读博士比在美国读博士要难一些。我的观点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事实。
首先,在中国的媒体上,一些研究生接受采访时表示,读博士的过程非常辛苦和艰难,有的人甚至对能否顺利毕业都没有充分的信心。 而在美国的媒体上, 很少看到这样的抱怨和诉苦。
其次, 在中国,本科毕业后读博, 需要特别的推荐, 也就是所谓的硕博连读。 在美国,几乎没有这个规定和要求,能不能直接进入博士项目, 是招生教授自己的权利和决定。
然后,在中国读博士需要经过严格考试,尤其是英语的要求很高。 在美国,只要导师喜欢, 不需要任何考试就可录取成为博士生。
再者,到现在为止, 中国的博士培养点远远少于美国。 因而, 中国每年能够招收的博士生数量远远低于美国。但是, 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数量远远高于美国。所以, 中国的本科生和硕士生, 能读博士的概率远远低于美国同等学历的人。所以, 在中国要进入读博士的竞争比美国高得多。
最后, 中国对博士生的要求也好像比美国严格, 尤其是对论文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更为明显。 不过, 我觉得这个有可能是个别大学或者课题组的事, 不能代表两个国家的整体情况。
总的来说, 在美国读博士并不是一件难事, 至少比中国容易一些,但是, 要获得博士学位, 就很难说。 换句话说,美国的博士生获得博士学位的比例比中国低一些。这是因为美国是采用宽进严出的策略, 而中国采用的是严进宽出的方针。不过, 因为宽进, 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这种高端教育,大群体中难免会有素质低下的人。 这些人在标准要求相对较高的博士层次, 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不能完成学业的结局。
我不是有意贬低一些人,我觉得一些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人, 在中国不一定能够成为博士生,有的甚至连进入博士生的机会和资格都没有。
去美国读博很划算
当年儿子在德国读完本科,直博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他本科学的专业是数学,读博转为应用数学范畴的工程运筹学。密大尽管不算美国最顶尖的一类大学,但是它的研究生院质量很高!许多专业在全美高校排名都进入前十!儿子的导师也非常厉害,在美国工业界和学术界享有很高地位,是好几个国际顶尖期刊的主编和编委,同时还是我们清华大学的特聘教授。当年儿子怀揣着一千美金飞去了美国,直到读完博士也没跟家里要过钱,因为美国比较好的大学读博一般都是享受全奖,也就是免学费的,另外每个月学校还给两千五六百美元的生活费,不大手大脚消费的话还可以有所积余。因为跟的导师厉害,孩子读博期间实习单位也很好找,分别在福特公司和亚麻各实习了三个月,实习工资拿了将近五万刀。能够在美国排名前几十位的高校拿到博士文凭,无形之中就具备了很高的就业竞争力,甚至远超国内C9高校的博士!所以我觉得如果有能力的孩子,申请美国高校直博或者硕博连读是很明智的选择!
海龟相亲群主——
十八杯不醉酒后吐真言
肯定是利大于弊,至少少读一年书,而且课题有延续性,方便出大成果和好成果!
风华正茂
2022-11-22本硕博连读的利与弊
利:
(1)有利于缩短学制,节约宝贵的青春年华。
正常情况下,本科4年,硕士3年,博士3年,共10年。我国很多高校,博士已经默认4年,有的因论文而延长到6年甚至更长。学制太长了,精力和创造力最旺盛的阶段是18—35岁之间。有人统计过,取得化学诺贝尔奖成就的平均年龄是32岁。博士毕业就30岁左右了,工作不了几年,还没有积累多少实际工作经验,就过了精力和创造力的高峰期了,把创造力的黄金年龄段浪费在了课堂里。这势必影响取得重要创新成就的概率。
如果本硕博连读,则可节省大量时间,不用上那么多课,不用复习考研,不用花那么多时间找工作。这些可都是宝贵的青春时间。这样还可让学生提早接触研究,提早掌握科研思路,在创造力旺盛的时期就具备了科研能力,显然更易取得成就。
(2)有利于深入研究。
研究最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最忌蜻蜓点水。只有沿一个方向长期研究,咬住青山不放松,才能做到“精尖”,才容易获得大突破。
弊:
研究比较枯燥,有可能会因忍受不了繁重而枯燥的学术研究,中途退出。还有一担心压力太大没法正常毕业,增加学生的烦恼和担忧,形成心理疾病隐患。
本硕博连读的话,能见识到的人和事物会相对减少,也就难以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在哪,容易变成一只井底之蛙。另外,本硕博连读的超长战线容易让学生产生读博就混个文凭的想法,这样也难以有优秀的研究成果。
最后给大家一点关于是否要本硕博连读的建议:
①对实验室情况不熟悉,对自己不大了解:先读硕,中间每年都有机会转硕博连读的(可能不同院校有不同的政策,可以事先了解清楚),若觉得适应实验室的环境,也喜欢科研,届时再转。
②对实验室情况很熟悉,有决心读博:则选择硕博连读。
③最好多问问自己,你为什么要读博?在了解课题组条件和课题研究现状的情况下,做出研究计划,看看你在这个课题组到底能做些什么。
并不是所有的学科、专业都适合本硕博贯通培养,所以先要了解自己的学科,了解就业市场,才能知道自己最适合哪种攻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