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2

高考和古代的赶考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想咨询一下关于高考和古代的赶考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7 个回答

  • 教育

    关于科举的起止时间

    对科举的起始年代,观点一直不统一。有的人说源于汉代(当时选拔人才主要是察举制与征辟制),有的人说源于隋朝,但较准确的划分,应该是隋炀帝设进士科起,“科举”一词在历史上才算正式开始。由此来算,从隋炀帝设置进士科(605年),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

    关于高考的开始时间

    1904年,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清政府颁行《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科举制废除高考制度浮现于历史舞台;1936年,高考的试题是各学校自主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但同时也可以被多所大学录取);1952年。正式建立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统招的开始);1966年至1969年推迟高考;1970至1976年共招收6届工农兵学员(1971年没有招生),工农兵大学生94万人;1977年,邓小平(当时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教)恢复高考。

    现代高考制度的建立,源于科举制的考试思维与西方现代考试模式和方式的结合。

    科举与高考的区别

    现在的高考制度划分文理,可以有兴趣偏高,同时学习的科目更多,综合素质会比科举制的综合能力高。(但科举培养的更多的是治国韬略,忠君爱国情怀,而高考考核的却是基本知识技能。)

    科举的目的是选拔官员,而高考的制度是教育培养手段。(在目的上科举与公务员考试也不同:科举选拔的是官,而公务员考试更多的是吏)

    通过科举制地位崇高(进士就可以光宗耀祖),而当前通过高考即便录取名牌大学也未必有多大的名气。(科举通过后就是官,高考通过后的一纸通知书,未必就是工作的敲门砖)

    科举制度比较繁琐,童生经过县试、府试和院试考取秀才(秀才没资格做官),秀才经过乡试考取举人(举人可以做官),举人通过会试(国考)考取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贡士通过殿试考取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高考比较方便(仅需两天考试)。

    普及的人群不同,虽说科举是寒门书生的出路,在古代民间也有了学堂,但知识与教育大多还是针对上层垄断阶级。而当代社会的高考针对的是社会大众,九年义务教育的实行,到高中生的普遍,更多的人都拥有高考的机会。

    也可以简单概括:

    次数不同(科举大多三年一考,高考一年一次);

    范围不同(科举有身份限定,高考则不同);

    通过率高(中举人很少,大学生很多);

    出路不同(科举为当官,高考为生活);

    更为平等(科举太平天国时期外,只能男子参加,高考男女皆可)。

    科举与高考相同点

    考试形式都是统一考试。

    教育形式都是应试教育。后期的学院修炼官学化,教的八股文为的是让学生中举(尤其是平清朝)。现在教育大多也是为了应对高考,同样是应试教育。

    都是为国家培养人才,都是人才选拔制度。

    都是竞争性的选拔考试,公平竞争考试,择优录取。

  • 秋水伊人

    古代科举和现代高考的区别有多大

    古有十年寒窗千里赶考祈盼皇榜高中天下知
    今朝多年苦读决战六月只为人生更上一层楼

    自隋唐以来,科举考试改变了很多封建社会人们的命运!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自建立高考制度以来,多少莘莘学子通过高考完成人生蜕变梦想实现。科举和高考,有类似之处,更有诸多不同。
    —、科举是为封建统治者选仕,高考是为全社会选人才。这是根本的不同,科举考试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而高考是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科举中榜者会成为封建统治的各级官僚,为封建王朝统治提供有力官僚支撑。高考优秀者会脱疑而出,加以磨练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为人民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二、科举是少数人的人生阶梯,高考是全民子弟的进步之路。古代科举也是很严格的,考的知识范围也很多。但古代平常老百姓,更多时候衣食难足,哪有钱财送后代读书识字,能读得起书的,能受的起更好教育的,多为官宦子弟和有钱人家。封建社会里,为何江浙一带科举出人才多,因为当地富人多啊!而现代高考,则只要努力就行,人们不需要当心有没有书读,只要注意能不能把书读好!小时候,我们那儿很穷,父辈们都教育我们要努力读书,所以现代高考确实是全民的高考!
    三、科举是单一的封建官僚选拔,高考是全方位的知识人才培养!科举选仕,学得知识太单一。高考是全方位培养人才,目的是让全民受教育,让努力且优秀者受更多更好的教育,考察的重点也在于科学知识,以便高考优胜者将来能很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所以,我们感恩生在一个文明进步的时代,感恩活在一个制度优越民族自豪的国度。最后祝:
    莘莘学子心想事成!
    天下父母心满意足!

  • 秋色宜人

    (一)科举考试与大学升进考试的差异

    后人喜欢将大学的升进考试和科举相提并论,其实,这种类比,是不准确的。

    仅就通过考试进行人才筛选的形式而言,科举考试和大学升进考试是一致的 。

    科举考试和大学升进考试最主要的不同是:

    科举考试的最终目的,是选拔官员,其选拔出来的人才,最后几乎全部进入官场,参与皇权专制国家的管理。

    大学升进考试,主要是选拔将要培养的各类专业技术型人员的途径。这种考试选拔的人员,经过学习培训,大多数都是以所学专业技术为生存资本。这些人员,最终能进入官场、参与国家管理的,在总体参加考试的人数中,所占比例非常低。

    (二)科举考试与公务员考试的差异

    当然,科举考试与公务员考试,在形式上,都是通过考试进行人才筛选。就这一点而言,大多数的选拔考试都是相同的。

    说到二者的差异,必须提到考试内容。简略而言,科举考试的内容中,死记硬背的部分,考的是知识积累的程度;诗赋和策问部分,会牵涉到心胸情怀;公务员考试,有一半采用的是西式的所谓心理科学测验,其内容比较注重的,是所谓的思维能力。

    科举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的最大差别就是,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员,最后扮演的角色,以管理者为多;公务员考试挑选出来的人员,最后的工作,以办事者为多。如果按照词汇学,将“官吏”拆成“官”和“吏”来分别界定,那么,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多为“官”;而公务员考试挑选出来的人员,多为“吏”,杜甫诗中有云:“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即此类。

    需要澄清的,大体已经讲明,下面,来说科举考试。

    之所以称之为科举,是因为这种考试制度,是分科取士的。

    在唐代时,科举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

    每年分期举行的考试,称为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为制科。

    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

    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前者难,后者易)。

    当然,唐代还设有武举,此处不赘。

    这是我所写的《清代殿试鼎甲之状元、榜眼、探花出何处?》一文的部分截取,除简单回答提问外,还有所延伸,或可作为参考。

  • 沉稳大叔

    古代赶考若得中状元就平步青云到达人生巅峰了呢!现代高考如若得中状元那才只是迈向人生巅峰的一小步,成功之路漫漫…………

  • whatsns

    古代赶考是有钱的骑马去,没钱的走着去;

    现代的高考是有钱的坐私家车去,没钱的也走着去;

    古代的赶考是有钱的书童陪着去,没钱的自己去;

    现代的高考是有钱的都是父母陪着去,没钱的父母在外打工没时间陪着去。

  • 岁月留声

    都说现在高考、考研又难又卷,看看古代科考学子们的赶考路线[泪奔][我想静静]

  • 金色回忆

    看了当年高考学子的赶考之路,突然觉得学习不难了甚至可以多学两个小时了[泪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