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0

要了解中国古代史,哪些书值得一读?_中国古代史有哪些书

想咨询一下关于要了解中国古代史,哪些书值得一读?,中国古代史有哪些书,了解中国古代史可以观看哪些电影,了解中国古代史看什么书好,了解中国古代史看什么书,想了解中国古代史看什么书,中国古代史书载体有哪些,考中国古代史研究生要看哪些书,属于中国古代史书载体的有哪些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4 个回答

  • 教育

    吕思勉的中国通史,系统的介绍了中国历史,从各个方面介绍,更好的认识中国历史。

    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学说,本书从我国几个朝代的政治制度介绍,让我们认识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与不同。

  • 秋实累累

    先秦两汉史书目

    1.原始文献:

    经部:《十三经》,“清人十三经注疏”。

    史部:《国语》《国策》,《古本竹书纪年》《世本》,《史记》《汉书》。

    子部:各家子书,《诸子集成》《新编诸子集成》。

    2.今人著述:

    (1)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出版社,1999 年;

    (2)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科学出版社,1960 年;

    (3)蒙文通:《古史甄微》,巴蜀书社,1999 年。

    (4)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文物出版社,1985 年。

    (5)胡厚宣《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上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

    (6)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年增订本。

    (7)李学勤:《殷代地理简论》,科学出版社,1959 年。

    (8)许倬云:《西周史》,三联书店,1994 年。

    (9)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

    (10)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科学出版社,1956 年;中华书局,1988 年。

    (11)唐兰:《商周青铜铭文历代史征》,中华书局,1986 年。

    (12)朱凤瀚:《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年。

    (13)王晖:《商周文化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 年。

    (14)(日)西嶋定生:《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与结构——二十等爵制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

    (15)阎步克:《品位与职位》,中华书局,2002 年。

    (16)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齐鲁书社,1984 年。

    (17)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年版。

    (18)(英)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2 年版。

    (19)田余庆:《说张楚》、《论轮台诏》,载氏著《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2004 年。

    魏晋南北朝史书目

    基本古籍

    1、(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62 年;

    2、(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 年;

    3、(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 年;

    4、(南朝梁)沈约撰《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 年;

    5、(南朝梁)萧子显撰《南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72 年;

    6、(唐)姚思廉撰《梁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73 年;

    7、(唐)姚思廉撰《陈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72 年;

    8、(唐)李延寿撰《南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 年;

    9、(北齐)魏收撰《魏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 年;

    10、(唐)令狐德棻撰《周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71 年;

    11、(唐)李百药撰《北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72 年;

    12、(唐)李延寿撰《北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 年;

    13、(唐)魏徵等撰《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73 年;

    14、(宋)司马光等撰《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点校本,1956 年;

    15、(唐)许嵩撰《建康实录》,张枕石点校,中华书局,1986 年;

    16、(唐)杜佑撰《通典》,王文锦、王永兴等点校,中华书局,1988 年;

    17、(南朝宋)刘义庆撰、(南朝梁)刘孝标注《世说新语》,余嘉锡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年;

    18、(后魏)杨衒之撰《洛阳伽蓝记》,范祥雍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年新1 版;

    19、(隋)颜之推撰《颜氏家训》,王利器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

    20、(后魏)郦道元《水经注》,(民国)杨守敬、熊会贞疏,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年;

    21、(南朝梁)萧统撰、(唐)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

    22、(南朝梁)刘勰撰、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疏》,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

    23、(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 年;

    24、(清)严可均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影印本;

    25、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 年;

    26、(宋)张敦颐撰《六朝事迹编类》,张枕石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年;

    27、(南朝梁)释慧晈撰、汤用彤校注《高僧传校注》,中华书局,1992 年;

    28、(南朝梁)释僧祐编《弘明集》,四部备要本,中华书局;

    29、(晋)常璩撰、刘琳校注《华阳国志校注》,四川巴蜀书社,1984 年;

    30、(唐)陆方微撰、曹林娣校点《吴地记》,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年;

    31、(宋)范成大撰、陆振岳校点《吴郡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 年;

    32、(后魏)贾思勰撰、缪启愉校释《齐民要术校释》,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年第一版。

    33、赵万里撰《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科学出版社,1956 年;

    34、赵超编著《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年;

    35、走马楼简牍整理组编著《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贰)、(叁),文物出版社,1999 年、2003 年、2007 年、2008 年。

    现当代论著

    1、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年;

    2、何兹全《魏晋南北朝史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年;

    3、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年;

    4、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人民出版社,1983 年;

    5、万绳楠整理《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黄山书社,1987 年;

    6、唐长孺《三至六世纪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年;

    7、贺昌群《汉唐间封建的国有土地制与均田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年;

    8、韩国磐《北朝经济试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年;

    9、韩国磐《南朝经济试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 年;

    10、李剑农《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三联书店;1959 年;

    11、韩国磐《北朝隋唐的均田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年;

    12、朱绍侯《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 年;

    13、何兹全主编《五十年来汉唐佛教寺院经济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年;

    14、余鹏飞《三国经济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 年;

    15、高敏《魏晋南北朝经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年;

    16、[法]谢和耐著、耿昇译《中国5-10 世纪的寺院经济》,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

    17、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

    18、[日]宫崎市定著、韩昇等译《九品官人法研究》,中华书局,2008 年;

    19、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02 年;

    20、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年;

    21、[日]谷川道雄著、李济沧译《隋唐帝国形成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

    22、严耀中《北魏前期政治制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年;

    23、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卷一、卷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1964年;

    24、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

    25、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 年;

    26、陈仲安等《汉唐职官制度研究》,中华书局,1993 年;

    27、汪征鲁《魏晋南北朝选官体制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 年;

    28、黄惠贤《中国政治制度通史·魏晋南北朝卷》,人民出版社,1996 年;

    29、黎虎《汉唐外交制度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年;

    30、谷霁光《府兵制度考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年;

    31、高敏《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大象出版社,1998 年;

    32、陈戍国《魏晋南北朝礼制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年;

    33、程树德《九朝律考》,中华书局,2003 年;

    34、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 年;

    35、毛汉光《中国中古政治史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年;

    36、阎步克《乐师与史官: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论集》,三联书店,2001 年;

    37、[日]池田温著、龚泽诜译《中国古代籍帐研究》,中华书局,1984 年;

    38、张金龙《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04 年;

    39、马长寿《北狄与匈奴》,三联书店,1962 年;

    40、马长寿《乌桓与鲜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年;

    41、姚薇元《北朝胡姓考》,科学出版社,1958 年;

    42、马长寿《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中华书局,1985 年;

    43、黄烈《中国古代民族史研究》,人民出版社,1987 年;

    44、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年;

    45、陈连庆《秦汉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姓氏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年;

    46、白翠琴《魏晋南北朝民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 年;

    47、王素《高昌史稿》(统治编)、(交通编),文物出版社,1998、2000 年;

    48、林梅村《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文物出版社,1998 年;

    49、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年;

    50、孔繁《魏晋玄谈》,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年;

    51、王晓毅《中国文化的清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年;

    52、万绳楠《魏晋南北朝文化史》,黄山书社,1992 年;

    53、葛兆光《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年;

    54、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

    55、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

    56、曹文柱主编《中国文化通史·魏晋南北朝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年);

    57、鲁迅《魏晋风度及其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

    58、王瑶《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

    59、曹道衡《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年;

    60、逯耀东《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中华书局,2006 年

    61、胡宝国《汉唐间史学的发展》,商务印书馆,2003 年;

    62、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华书局,1955 年;

    63、方立天《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中华书局,1982 年;

    64、郭朋《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齐鲁书社,1986 年;

    65、(荷兰)许理和著、李四龙等译《佛教征服中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年;

    66、汤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年;

    67、胡孚琛《魏晋神仙道教》,人民出版社,1989 年;

    68、王承文《敦煌古灵宝经与晋唐道教》,中华书局,2002 年;

    69、许抗生《三国两晋玄佛道简论》,齐鲁书社,1991 年;

    70、齐涛《魏晋隋唐乡村社会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 年;

    71、曹文柱主编《中国社会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 年;

    72、葛剑雄《中国移民史》第2 卷,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年;

    73、朱大渭等《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

    74、金发根《永嘉乱后北方的豪族》,台北学术著作奖助会,1964 年;

    75、毛汉光《两晋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台北学术著作奖助会,1966 年;

    76、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拓跋魏文化转变的历程》,台北联经出版社,1986 年;

    77、[日]谷川道雄主编《地域社会在六朝政治文化上所起的作用》,玄文社,1989 年;

    78、侯旭东《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

    79、刘长东《晋唐弥陀净土信仰研究》,巴蜀书社2000 年;

    80、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年;

    81、侯旭东《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商务印书馆,2005 年;

    82、[日]前田正明著、李凭等译《历史地理学研究》,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 年;

    83、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文物出版社,2002 年;

    84、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

    85、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

    86、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 年;

    87、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三联书店,1959 年;

    88、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 年;

    89、唐长孺《山居丛稿》,中华书局,1989 年;

    90、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年;

    91、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中华书局,1963 年;

    92、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续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年;

    93、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华书局,1985 年;

    94、缪钺《读史存稿》,三联书店,1963 年;

    95、何兹全《读史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年;

    96、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 年;

    97、万绳楠《魏晋南北朝史论稿》,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 年;

    98、郑欣《魏晋南北朝史探索》,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 年;

    99、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 年;

    100、谷霁光《谷霁光史学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 年;

    101、朱大渭《六朝史论》,中华书局,1998 年;

    102、黎虎《魏晋南北朝史论》,学苑出版社,1999 年;

    103、甘怀真《皇权、礼仪与经典诠释: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喜马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2003 年;

    104、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四卷魏晋隋唐卷,中华书局,1992年;

    105、田余庆《拓跋史探》,三联书店,2003 年。

  • 教育

    简略概括的看,我推荐钱穆的书籍,他对于中国古代史会综合的分制度,文化等视角来分析豆瓣上有大把的推荐;

    如果对于某个朝代有兴趣,以单个朝代来串起其他朝代,建议看吴晗的明史,或者24史里面挑一本来看,或者黄仁宇的书

    对于历史人物有兴趣,当然史记!

  • 金色岁月

    要了解中国古代的真正历史,最好的著作是:《保训》、《道德经》、《系辞》。这三篇著作讲的都是中国文化在古代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以及古代圣人们用这个文化治理天下,让天下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情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