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我儿子武汉大学读研一,在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就读,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有必要读博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如果小孩成绩可以,专业也有兴趣,家庭条件对继续求学能保障,读博是必须的
现在考研已经成为新的趋势,2019年考研人数创造新高,硕士已经成为了当代青年的“标配”。一方面说明现在硕士在就业方面比较吃香,另一方面说明现在学生比较追求学历上的进步。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那么我们需要读博吗?
这个问题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情况不一。
那么什么样的情况需要读博?
读博不一,相比较于硕士是进去困难出来容易,而博士则是进去容易出来难。博士毕业对文章要求较高,对时间要求较多,最少为3年,也正是基于这个情况。建议热爱科研,不需要急迫挣钱的同学进行深造。
那么读博之后,找工作真的有优势吗?
真实的情况并不是。找工作基本有几个选项,一是到社会公司。二是到行政单位。三是到高校之类的事业单位。
想说下公司的招聘情况。我们以百度校招为例,多数岗位要求是本科生以上学历,但是当今考研人数越来越多,本科生的竞争力太小。硕士起薪较高,加上研究生期间的学习锻炼,各方面优势明显。但博士也不一样,年龄处于劣势,且对薪资要求较高,并不是特别受公司欢迎。
再说下党政机关。公务员招聘可以说是最为公平公正的招聘,没有任何学历上的歧视。所以博士在进入公务员队伍这个平台的时候优势不大。但是个别地区有人才引进计划,博士的待遇可以说是仕途的最好起步。但是也是仅限极个别大学的博士,比如清华北大人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衡量读博士的付出与得到的汇报是否成正比,个人考虑
最后说下去高校、研究所。这种情况下是必须读博的,公立大学现在招聘讲师都需要博士学历。换句话说,只要你是合格的博士,想要去高校工作,只有工作的地区的好坏,没有能否得到这份工作的顾虑。研究生也是同样的情况。
最后,博士可以说学校的终点,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走到终点,但这条路都要好好走,祝每位同学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大类招生的优缺点在武汉大学的工科试验班大类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优点是入学后还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抢到心仪的专业,缺点是专业分流时的竞争比高考更强大。
武大把计算机、电信、遥感等热门信息类专业单独招生,把其他工科专业打包成工科试验班大类招生,大二时按照大一的学习成绩分流到各个小专业。
武大工科试验班每年招生人数1200人左右,大一期间申请转到其他专业类的人数高达400人左右,剩下的学生大二分流专业时只有1/3左右的人能够选择到热门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就读。
武大的这个工科试验班大类包含的专业中只有电气、自动化是当前热门的专业,其他传统工科专业基本都是目前非常冷门的专业,如机械、铸锻焊、金属材料、能源与动力、能源化学、核工程、力学、农业水利、水文、港口航道、给排水、水利水电、土木等专业。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迎来新院长:“80后”博导杜博武大毕业的博士。
原院长胡瑞敏跳槽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真想不明白,这个胡院长为何要跳槽。论城市,武汉应该综合实力比西安要强,位置要好吧;论大学,武大尽管被人认为是网红,实力无法媲美清北复交,华东五校,但是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要强不知一个档吧!
而且,武大计算机学院还是相当牛逼的,你看看她是全国最早建立的计算机科学院系之一,教学与科研历史可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计算技术专业。2019年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ESI前1‰,最新排名全球44位,位列前0.76‰,是武汉大学进入ESI前1‰的5个学科之一。2017年第四轮学科评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和软件工程学科均为A档。
难道是武大没有给胡瑞敏发展空间,还是他本身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还是想易中天离开武大时所说的:武汉的天气受不了?
不知道呀!
现在来比一比他们那个更牛一些??
胡瑞敏,1964年1月出生,博士,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于 1984 年、 1990 年和 1994 年分别获南京邮电学院学士、硕士和华中理工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1996年在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武大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获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创新奖和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奖。
杜博,男,1983年7月出生,汉族,山东宁阳人,中共党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珞珈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Senior Member。201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曾任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助理、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等职务。 近五年主持和参与相关纵向研究课题3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97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出版著作1部,发表SCI论文共计84篇。申请/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其中授权4项、转让1项。荣获国际计算机学会学术新星奖“2015 ACM Rising Star Award”,2018 IEEE 全球数据融合大赛总冠军、(MAICCAI) 全球核磁共振医学图像前列腺分割大赛(PROMISE12)总冠军。
坏人。
2022-11-20此次,刘少创领导的课题小组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来测量长江长度的。课题小组利用由美国地球资源卫星拍摄、分辨率达到30米的近40幅覆盖长江干流的卫星影像,根据最近陆地资源卫星影像获得的遥感数据和过去的地形数据,沿河道的中心线,对长江正向量测了三遍,又反向量测了三遍,经计算机多次运算和几何纠正,测算长江源头地区5条河流的长度后得出结果:当曲长360.8千米,比沱沱河还要长3.2千米。当曲源头位置在东经94°35′54″,北纬32°43′54″,海拔5042米。从这里算起长江最长。2000年9至10月,刘少创赴长江源区,对沱沱河和当曲进行实地考察,验证了上述结论。——《中国地理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