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想要提高文采,可以看什么书?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为什么古人锦心绣口,而今人腹笥空空。因为杜甫已经告诉我们,要想才思泉涌,笔下如神,那就要多读书,要有一个非常丰富深厚的知识积累。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什么囊萤映雪,什么凿壁偷光,为了读书什么苦都肯吃。今天我们读书,远不用这么辛苦。可以吹着空调,喝着茶或咖啡,悠闲品阅。
我们获取知识的便捷性,也是古人望尘莫及的。我们有手机、电脑,很多知识,都可上网搜查。
所以,在知识的积累上,是最不用担心的一步。
第二步是熟读,对于好的作品,好的段落,好的佳句,当然是背得滚瓜烂熟为好。倘若只是读过,而放下则忘。这读一千本,又有什么意思呢。
上面说我们今天获取知识比古人便捷,但如今的很多人,缺乏一颗沉静的心,在知识吸收的效率上,反而不如古人。
古人不像我们今天看书一样,古人都是要背的,背下来,反复的品味咀嚼,经年累月,慢慢消化。
第三步,当胸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接下来所做的事情就是化为己用。读过的那些内容,那些文辞技巧、文章思想,到底有没有消化,有没有学以致用,如果没有,那只是一个移动书柜而已。
我说的化为己用,不是把从书上看来的句子,直接摘抄过来用。否则看了那么多书,说出的那些话从来不是自己的,这叫读死书。
作为一个至今没什么文学成就的人,我就不推荐书单了。
不妨看看古人怎么推荐的,比如苏轼,他就再三的讲:《孟子》、《庄子》、《史记》,这三部书的文章背得了以后,文章会写得很好。
而一代文学大师金圣叹,他提出六才子书这一说法,即《左传》、《史记》、《庄子》、《水浒传》、《三国演义》、《西厢记》,他说,只要看了这六本书,所有文章技能都具备了。
虽然我前面列了三点,其实文采这种事情,有时是看天赋的。
有人读很少的书,就有极佳的文采,有人读书万卷,却下笔匮乏。
文笔太差,需要看哪些书呢?
我是在学写作的小刁,我整理了一下
Ⅰ 思维提升类
王阳明《传习录》9.7分
《鲁迅文集》9.7分
刘慈欣《三体》9.4分
韦启昌《人生的智慧》9.3分
马克·奥勒留《沉思录》9.3分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9.2分
蒋勋《孤独六讲》9.1分
梁文道《常识》8.9分
瑞·达利欧《原则》8.8分
Ⅱ 小说类
钱钟书《围城》9.6分
宗璞《野葫芦引》9.6分
余华《活着》9.5分
张爱玲《金锁记》9.5分
老舍《我这一辈子》9.5分
莫言《生死疲劳》9.4分
沈从文《边城》9.4分
萧红《呼兰河传》9.4分
陈春成《夜晚的潜水艇》9.3分
汪曾祺《受戒》9.3分
路遥《平凡的世界》9.2分
白先勇《孽子》9.2分
巴金《寒夜》9.1分
陈忠实《白鹿原》9.0分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9.0分
Ⅲ 历史类
傅乐成《中国通史》9.3分
马伯庸《长安的荔枝》9.6分
刘和平《大明王朝1566》9.0分
孙皓晖《大秦帝国》9.0分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9.5分
唐浩明《曾国藩》8.9分
二月河《雍正皇帝》9.2分
顾城《南明史》9.0分
Ⅳ散文诗歌类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9.6分
季羡林《无问西东》9.5分
梁实秋《梁实秋生活美学》9.4分
史铁生《我与地坛》9.4分
林清玄《境明,千里皆明》9.3分
余秋雨《文化苦旅》9.3分
林徽因《林徽因文集》9.3分
汪曾祺《人间草木》9.2分
贾平凹《南北笔记》9.1分
徐志摩《翡冷翠的一夜》9.1分
杨绛《将饮茶》9.0分
Ⅴ 工具类
叶圣陶《文心》9.4分
毕飞宇《叫自己写作》9.6分
刘军强《写作是门手艺》9.1分
韦海生《教自己写作》9.6分
商务印书馆《新华字典》9.7分
芭芭拉·明托《金字塔原理》8.1分
申克·阿伦斯《卡片笔记写作法》7.9分
这些书单后面我都会挨着进行梳理,拆书。
文笔太差,就读完这70本书,坚持每天读一读,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文化水平确实提高了很多!
文采好是什么概念?在我看来,文采好是用词精准、凝练、形容到位、言之有物。很多语言看似灿烂与华丽,最终意思却是空空洞洞,毫无意思。
那么,想要达到凝练、精准的文采,要读哪些书呢?最简单的就是阅读经典与名家。
中国的古典文学。中国有璀璨的古典文化,从《诗经》到明清小说,熟读下来,文采的提升会是很大。古典文学里的词与句,有个好处,就是有音乐性。民国时期的作家,如鲁迅、沈从文、汪曾祺、张爱玲、朱自清、钱钟书等为何文笔特别好,就是因为他们自幼熟读古典文学。在唐诗宋词里感受词句的华美,在明清小说里体会人情世故,故而他们的文字韵律强与有韵味。
不过,古典文学犹如浩瀚之海。有些文字,确实是艰深,不适合初学者。那么,该读哪些古典文学呢?《诗经》《春秋》《史记》《古诗十九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以及四大名著、《儒林外史》、《聊斋志异》,都可以读,随便精读一本,文采就会大有提升。此外,明清笔记也可读,尤其是张岱、归有光等人的散文,极其精彩。明清笔记文字晓畅、意蕴深远,极有味道。我最喜欢的一部是张岱的《陶庵梦忆》,讲得是明朝灭亡后,张岱回忆起前朝种种繁华,颇有惆怅。
名家的文字则有鲁迅、周作人、沈从文、汪曾祺、张爱玲、闻一多、朱自清、闻一多、老舍等,其中文笔最妙者为鲁迅、沈从文、张爱玲与汪曾祺。当代作家文笔绝佳者有阿城、莫言、王朔、王小波、张大春、余华、苏童等。年轻的作家可读的为李娟、张怡微、张定浩等人。我极其喜欢两位作家,一是沈书枝,一是最近刚刚起来的董夏青青。沈书枝写乡村岁月与风土风情,文笔极其温柔。董夏青青文笔冷峻、凝练,小说集《在科恰里特山下》写的是军旅生活,极其广阔。
对了,还有金庸和古龙的文笔也极好。写类型小说的年轻作者,一定不要错过他们。
外国经典文学亦要读。经典之所以是经典,那是因为它们经受了时间与无数读者的考验。比起市面上畅销书,它们能经受我们反复阅读。像我读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就不禁为之感叹,竟然会有如此美好的小说。不过,翻译的小说有个问题,就是译本不好找,有些译者水平不够,文字差得让人崩溃。而好的译者,让人惊叹!王小波在《我的师承》里提到,他认为最好的文字由诗人创造的。像王道乾翻译《情人》,就备受王小波推崇。为何,小说里有韵律与节奏。
我最近在读的一本小说是紫式部的《源氏物语》,译者是丰子恺。丰子恺文笔古典、韵味悠长,读《源氏物语》,语感与氛围像极了《红楼梦》。真是好。
书单|文笔太差,请在这些书上下功夫!
要想提高自己写作文章的文采,就要多读书,在少年到青年时期,我一开始读书并没有自觉的学习著名作家的写作方法,当时主要是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最早接触的是河北作家写的抗战题材的小说,譬如《敌后武工队》、《平原枪声》、《烈火金刚》,后来又阅读了反映山东微山湖地区抗日军民英雄事迹的小说《铁道游击队》,对于书中的抗战英雄人物,留下了深刻印象。如魏强、汪霞、贾正等人;如马英、王二虎、李朝东等人;如肖飞、齐英、史更新、丁尚武等人;还有刘洪、李正、王强、小波、彭亮、鲁汉等英雄人物……许多英雄人物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感动着我,激励着我,而我又把自己理解的故事讲给身边的青年朋友听,有时还和身边的朋友讨论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后来我参加一次重要的考试,考到有关这些小说的题目时,因为我的文学基础比较扎实,基本都能得满分……后来自己从事文学创作时,潜意识中储存的信息使我行文时思路比较流畅,促使我更进一步的读书学习……读书 __写作,写作__读书,我读书的范围也逐渐展开,读唐诗宋词,读哲学著作在这种循环中我尝到了读书的乐趣,也自觉的在写作时投入自己的情感和中华文化的风骨……
秋意浓情
2022-11-20文采必须采,多讀书是采深入生活是采,相交流也是采,下了上面这些方面的功夫自然水到渠成,写出耒的文字自然有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