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9

本科油画专业,研究生想跨专业,有什么好的建议?

想咨询一下关于本科油画专业,研究生想跨专业,有什么好的建议?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3 个回答

  • 风华依旧

    神来绘就鬼斧功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的《名画中的科学》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不仅为像我这样的“美盲”读者提供了解读名画的科学视角,还让读者在欣赏名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了名画中所蕴含的相关历史、地理、政治、宗教、文物、绘画等人文社科知识,细细读来,让人倍感惊喜。

    《丛书》分为西方名画和中国名画两大部分,每部分各3册图书,分别是展现西方绘画历史的《文艺复兴的觉醒》《从巴洛克到浪漫主义》《从写实主义到印象派》,以及反映中国名画风采的《晋唐之美》《两宋辉煌》《元明清百花齐放》。全书介绍了西方油画大师和中国国画名家各36位,以及他们各自代表画作共600幅,包含300个科学知识点,200个趣味人文知识点。每篇文章都从导览名画切入,然后带领读者走进画家所处的那个时代,了解画家的创作背景、绘画创新、艺术风格、人生经历,继而展开趣妙横生或追根溯源的观画问答,由此探索、解读相关的科学知识。

    《丛书》就像一条精心打造的艺术步道,将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艺术知识,与数学、天文、地理、农学等科学知识融为一体,让读者沿途一路欣赏了中外世界名画所蕴含的内容美、构图美、礼乐美、语言美、科学美。在“双减”成为眼下最受瞩目的民生话题情形下,这套优秀的科普图书为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无疑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做出了科普出版的示范。

    有感于斯,填《临江仙》词一首,以表祝贺,以示褒赞:“绘画大家名作,美轮美奂其中。神来绘就鬼斧功。珍藏传万世,经典价连城。//艺术科学融汇,内容趣妙情浓。图书出版靓先锋。欣赏提素质,青少慧明聪。”

  • 沉稳大叔

    新疆油画研究 ————三个不同时期新疆油画家的探索
    新疆在中国文化历史发展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通过新疆,佛教艺术传入中国,逐渐被中国同化改变形成了中国的佛教艺术。新疆龟兹艺术独特的风格是佛教艺术融合本土文化的充分体现。 新疆三代油画家在不同的时代条件、生活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所追求的目标也各异。 以哈孜·艾买提为首的第一代油画家们与新中国一起成长,肩负着某种历史使命。他们学养深厚,随时代前进,创造着自己的艺术天地。文革前他们自觉地投身到广大人民参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 以克里木·纳斯尔丁为代表的第二代油画家在改革开放时期逐步跨进自我艺术的世界,唤醒了自己的主体意识。艺术观念处于转型期的新疆第二代油画家是当今新疆油画队伍的中坚力量。处于社会变革的深入思考之时,他们加快步伐,转变着艺术观念,重新确立价值取向。 以卓然木·雅森为代表的第三代油画家正值国门打开,西方现代艺术不断涌入,他们远赴日本、德国和法国等国外美术学院求学,探索油画语言,形成油画语言的更加纯粹性,推进了新疆油画的进一步发展。 油画作为外来的一种艺术语言,在中国引入近百年。在油画中国化的进程当中,就像佛教艺术中国化一样,去实现油画的中国化。新疆的三代油画家,凭借自己的才智与能量,深入研究油画语言,在自己生长的土地上吸取营养,借鉴传统文化艺术,把新疆的文化艺术与西方油画相融合,谱写着新疆油画的历史。 经过新疆三代油画家的努力,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中力求呈现出一个具有中国西域特色的画风。

  • 教育

    【在这里,开启一场跨世纪的艺术之旅】
    从30后到90后,40余位中国当代重要艺术家,近50件重要作品,横跨半个世纪的展览内容......日前,以“节奏与迭奏”为主题的当代艺术群展正在北京松美术馆展出。这些跨代际的艺术作品,跨半世纪的展览内容,让老一辈和年轻一代共同聚集在神秘空间。
    此次展览由汪民安教授担纲策划,是国内首位95后馆长丁泽华承接松美术馆后举办的首场大展。在这场展览中,张晓刚“大家庭”、周春芽“绿狗”、曾梵志“面具”、徐冰“新英文书法”、丁乙“十字”、陈丹青“康巴汉子”等名家作品云集。整体呈现以绘画为主,兼具雕塑、影像、装置,强调中国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展出的作品则囊括了几代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扛鼎之作。比如油画《水上运动》是张培力于1983至1984年间创作的毕业作品中的一幅颇具实验风格的作品,是艺术家早期绘画中罕见的大尺幅画作,也是场面最为开阔、画面构成最复杂且层次最丰富、人物最多的一件。这幅画从主题上启发了张培力后来著名的“水上系列”。还有彭薇的最新作品《我们都需要故事》系列绘画与动画作品,延续了艺术家对叙事的着迷。这一系列作品借鉴敦煌壁画第61窟图式,围绕塔空间里发生的故事,用不同的形式和尺幅层层递进。
    艺术家袁运生80岁时创作的巨大尺幅作品《风平浪静》,同样引人关注。袁云生对线条表现的研究和追求源于董希文所说的“一笔负千年重任”,作品虽然用笔精炼,也很少借助情节的渲染,但却充满创造力和生命张力。
    “节奏与迭奏”的主题将这些跨代际的艺术作品串联成一个不断变化思考的展览形态,并与空间场域持续发生连接和互动,使松美术馆展现出绵延不绝的强度和活力。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7月2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