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有哪些生命科学类的书籍值得推荐?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薛定谔生命物理学讲义》《弦理论》
《念力的秘密》《无量之网》
今天看了下马特·里德利的《基因组:生命之书23章》,感觉基因的圈子挺小的,昨天刚看过尹烨的《生命密码》,今天看的这本书也是尹烨翻译的。在封面上,联合推荐的名单中,钟南山赫然在列。
这不是我看的马特·里德利的第一本书了,前不久才看过作者的《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最早了解到作者的书是通过《纳瓦尔宝典》的推荐书单,纳瓦尔的推荐书单的前20本书,有4本出自马特之手,其中就包括了《基因组:生命之书23章》,纳瓦尔评价,“我读过他所有的作品,每一本都读了好几遍。”在《穷查理宝典》当中,本书也出现在了查理芒格的推荐书单中。
我最近也看了不少生命科学方面的书籍,客观的说,这本确实是我近两个多月来看到含金量最高的生命科学方面书籍,我甚至都舍不得粗读这本书,而是逐字逐句看了前面20%的内容,到写这篇书评的时候,还只看到第4章的内容。
作者马特·里德利既是一名动物学博士、纽约冷泉港实验室客座教授,也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在这本书里,他独辟蹊径,从23对染色体开始,介绍基因在人之所以为人的演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在他看来,我们是基因制造的有智能行为的机器,演化是基因间的竞争。
尹烨在译者序中说,“人类基因组就是一部用遗传密码写就的人类历史,是一部人类的自传,它从生命诞生之时起,便用'基因语言'记录了人类所经历的世事更迭与沧桑变迁。”不得不说尹烨给别人的书写的序,质量要远高于其他人和尹烨的书写的序,这和尹烨本身的专业积累密不可分。
人类基因组指的是包含在23对独立的染色体中的一整套基因。按尺寸大小对其中的22对染色体进行排序,从最大(1号染色体),排到最小(22号染色体),而其余的那对则由性染色体组成:女性有两条大的X染色体,男性有一条X和一条小的Y染色体。就尺寸而言,X染色体处在7号和8号染色体之间,而Y染色体最小。如何处理X和Y染色体,也令作者颇感头疼。作者将其放在7号染色体之后,以与X染色体的尺寸相匹配。这便是这本书的书名以及内容结构的由来。
1号染色体对应“生命”,2号染色体对应“物种”,3号染色体对应“历史”,4号染色体对应“命运”,5号染色体对应“环境”,6号染色体对应“智商”,7号染色体对应“本能”,X和Y染色体对应“冲突”,8号染色体对应“自利”,9号染色体对应“疾病”,10号染色体对应“压力”,11号染色体对应“个性”,12号染色体对应“自组装”,13号染色体对应“史前”,14号染色体对应“永生”,15号染色体对应“性别”,16号染色体对应“记忆”,17号染色体对应“凋亡”,18号染色体对应“疗法”,19号染色体对应“预防”,20号染色体对应“政治”,21号染色体对应“优生”,22号染色体对应“自由意志”。
其实我读了前面4章,并没有感觉内容与章节标题之间有严格的对应关系。比如这23条染色体本身都是指的人类基因组的染色体,但是第一章却是从基因的角度来阐述生命的来源,整个章节看完后,并不会觉得这一章的主题“生命”和我们所讨论的1号染色体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尤其是针对从事相关领域的朋友。基因相关项目也是我们目前的核心业务之一,这可能也是我阅读相关书籍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这本书未来我也是有精读计划的。
《微生物学》沈萍版
《植物学》
《生物化学原理》(划重点)
《动物学》
《遗传学》
《生理学》
《巡山报告》是王立铭教授一个宏大的科学写作计划,他计划用30年的时间,持续观察和分析全球范围内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和重大事件,按年度整理成书。《如何理解一种全新疾病》是本系列丛书的第二本。2020年,因为一个小小的病毒,注定被所有人铭记。“新冠病毒”也成为了本书的必然主角。王立铭教授从病毒的发现、疾病治疗、疫苗研发等方面入手,梳理了全球科学家在疫情爆发的短短一年里所做出的突破性贡献,加深了读者对病毒和传染性疾病的理解,也厘清了许多对病毒、对传染性疾病的错误认知。同时,他把视线延展在更广阔的人类进程中,从而让读者更好理解人类与病毒的关系,启发读者思考我们未来应该如何与病毒共生共处。2020年,除了对新冠病毒的研究,仍然有非常多的生命科学进展值得被关注,王立铭教授对18项生命科学事件进行解析,包括能够治疗治疗二型糖尿病新的食物、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让猪的器官适合人使用、能够延缓衰老的“运动员血液”等等,他用内行的专业眼光拨开迷雾,还原事件的真相,让读者能够跨越知识壁垒,得以一瞥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无限风光,实时了解生命科学的探索已经达到何处,又将走向何方。
《自私的基因》《枪炮病菌与钢铁》
《基础生命科学》《微生物学》《现代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VIII》《MolecularBiology》
微观世界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在这个国度里有着众多的生物和微观粒子,它们形态多样、色彩斑斓,可惜我们用肉眼难以观察。显微镜的出现帮助我们打开了通往这个美丽国度的大门。四百多年前,第一台显微镜出现时,“细胞”这个词应运而生。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生物科学研究也随之进入了新的阶段。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投身于显微镜的制作与改进,显微镜下的世界也越来越丰富多彩。时至今日,随着图像处理和液晶显示的广泛应用,数码液晶显微镜凭借其能对图像进行实时显示拍照、摄像并保存等优点,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数码液晶显微镜极大地提升了观察的效率和质量,让使用者在体验快捷和方便的同时,收获满满的喜悦和成就感。
基于数码液晶显微镜的观察,我们编写了《微观星球显微镜下的奇妙世界》一书,这本套装书分为《生活篇》《细胞篇》《植物篇》和《动物篇》四个分册,展示微观世界科学之美的同时,带给大家一场惊艳的视觉盛宴!
《生活篇》紧密联系我们日常接触的环境,如水体中、空气中甚至人体中生活着哪些微小的生物?它们怎样运动?真菌孢子是怎样释放的?如何辨别植物细胞中作为能源物质的淀粉和脂肪?如何区分人体的三种血细胞?红细胞有何特点?血型与输血的关系是什么?我们常食用的食盐、白糖和味精的真面目是怎样的?把常见的化学反应搬到显微镜下会有什么不同?这里将给出满意的答案!
《细胞篇》介绍了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结构和组成物质,让读者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以及与环境相适应的自然法则。细胞具有颜色的秘密是什么?水绵的叶绿体是如何起源的?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细胞分别有什么特点?运输水分的导管是不是像水管一样?气孔有哪些功能?相邻植物细胞间如何进行信息交流?植物细胞、人体及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方式相同吗?植物细胞是一动不动的吗?细胞是如何进行分裂的?花粉长什么样?它是如何形成的?内容专业又有趣!
《植物篇》按照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进化顺序,主要介绍了植物的部分营养器官(结构)和生殖器官(结构)。绿藻水绵与其他藻类相比,其特殊之处是什么?苔藓的孢子体和蕨类的孢子囊区别有多大?爬山虎是靠什么攀爬的?植物表面的表皮毛有什么作用?此中内容令人耳目一新!
《动物篇》从认识单细胞动物开始,到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从微观的角度了解动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生殖过程。你见过昆虫新生命的绽放和蜕变吗?你知道动物的各种生存神器吗?果蝇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模式生物有哪些独特之处?被称为“生命长河”的血液是怎样流动的?在这里你将会有熟悉的感觉和意外的收获!
对于显微镜下的景观,目前只有零散的一些照片流传于网络中,主题不够鲜明,科学性和系统性也不强。与之相比,这本套装书是不可多得的科普书籍,在国内实属首创,有如下特点:
(1)画面精美。书中的图片绝大多数为数码液晶显微镜所拍,皆为原创,张张惊艳,展现微观世界的精彩,令人赞叹。
(2)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生物、化学、物理、数学、艺术等多学科融合,有一定的系统性。
(3)科学和实用。按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分类方法和不同的观察对象编排,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能为一线的教师和科学研究者提供参考。
(4)专业和科普。不仅有“美”,还有“科学”,每一篇目内容都有专业知识的渗透和拓展,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易被广大读者接受,具有很强的科学普及价值。当我们徜徉在充满魅力的微观世界时,不知不觉中就如海绵一般吸取科学浩瀚海洋中的知识,充实自我,收获自信。微观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让人感觉生命的神奇与美丽,给我们带来了探究自然的兴趣和动力,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美好和快乐!希望读者能从中深受启发,从而乐于探究自然的奥秘,发现自然之美。
#机工社好书推荐#
微观星球:显微镜下的奇妙
淡定自如
2022-11-18《上帝的手术刀:基因编辑简史》 《生物素描》 《细胞在工作》 《生命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