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8

复旦大学教授陈果会不会是下一个于丹?

想咨询一下关于复旦大学教授陈果会不会是下一个于丹?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7 个回答

  • 沐馨

    于丹不讲了,陈果不讲了,
    最近有个词挺热,叫信息茧房[捂脸]
    据说有个叫刘瑜的讲
    我就想笑[捂脸]你说咋办?

  • 沉稳风度

    从复旦女神到网红老师,陈果为什么被广泛质疑?
    这两天,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陈果又红了。
    因为在一次演讲之中,陈果老师竟然将耄耋(mào dié),读成了毛至,引发了广大网友的质疑:
    你堂堂一名校讲师,为什么连个中学生都认识的词都念错?
    这样的低级错误不应该啊。
    实际上,长久以来,从复旦女神到网红老师,陈果的成名之路一直伴随着颂扬、质疑和批评。
    喜欢她的人视之为“女神”,不喜欢她的人称之为又一个“于丹”,认为她的那些语录鸡汤不过是《读者》的水平。
    这次的“耄耋”之误不过是又一场风口浪尖上的检验罢了,检验网友的智慧和陈老师的含金量。
    毕竟,只有经受过考验的“红”才是真红,过去了就是海阔天空,过不去自然就是从此“泯然众人矣”,一如于丹那样。

  • 风华不减

    #复旦大学教授陈果会不会是下一个于丹# 陈果不会是下一个于丹,陈果和于丹囧然不同的。
    陈果的相貌不错,貌由心生,看起来善良,给人的印象好。
    陈果说的都是抽象的道理,皆因为其在象牙塔中生活的太久了,不知现实中的实际情况。
    陈果说的道理其实都是唯心主义,但是无害的,都是些无谓的心灵鸡汤。
    陈果只是一个邻家的大女孩而已,不是假大师。
    于丹是不懂装懂,以大师形象装点门面,她讲的东西确实太低级,她太幼稚了,以为有大师的牌子就可以名利双收了。她是极端最求名利而不注重积累学问,是假大师。

  • Zhang123

    陈果和于丹没有区别,一个贩卖现代鸡汤、一个贩卖古代鸡汤而已。

    心灵鸡汤本质上就是麻醉、催眠,当然也可以理解为精神治疗。

    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偷换概念、转移视线,反转的剧情,甚至奇迹,令你精神为之一震,感觉好高逼格!

    例如,“不要羡慕别人,你的劣势可能是你最大的优势”,你听了是不是很开心?

    “与其抨击丑恶,不如发现美好”,是不是让你觉得自己太不善解人意了?

    还有什么在应聘的路上不经意捡起地面上的一块纸屑,被董事长无意中看到而被重用的纯粹扯淡的故事。

    心灵鸡汤有很多种类型,其中励志类和警醒类的,近十几年来在院校学生、求职者中非常受用。也是传销头目、成功学演讲者、鼓吹焦虑者必备的工具。

    国内的鸡汤鼻祖就是新东方学校了,据说早期新东方学校的教师必须要熟读《读者》之类的杂志,教师们煽情催泪故事的能力要远远强于业务能力。事实也证明,从中镀金过的大忽悠们,出来不管从什么行业都能靠收割残粉赚得盆满钵满,从李笑来到罗永浩可见一斑。

    为什么你越来越需要鸡汤了?可能有人正在给你“贩卖”鸡汤!

    多读书、读好书。你会发现,你根本不需要鸡汤,这些鸡汤就是毒汤,那些贩卖鸡汤的人在认知上非常肤浅,连他们本人其实都不相信鸡汤的。

  • 秋水伊人

    这二个人是传销洗脑的天才

  • 陈楚涵Royal.Free

    这个难说。

    有一句俗话说的好,众口难调啊!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愧对父母,不愧对家人,不愧对身边的朋友,应该就算是一个完人了。

    复旦女神陈果说的一句话,让我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自己快乐也让自己周围的人快乐,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也许陈果长得并不是那么俗人眼里所谓的花枝招展,但是她的举止和谈吐,雍容而气度不凡。

    你如果喜欢苛刻的去要求别人,那么请先用手术刀解剖一下自己吧。

  • 岁月如梦

    大家好,我是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我来回答关于大学那些事。

    陈果老师在网上已经火了好长时间,现在还时常有亲戚朋友在朋友圈转发、学习、推荐她的课程。个人觉得,总的来看这是一件正能量的事,对所在高校也不是一件坏事。但是,我个人对她的那些课程实在是无感,也许是已经过了迷鸡汤的年龄,听过几段,一点触动也没有。非但如此,在高校圈子里,也很少看到有人转发,这也说明,在人才济济的高校圈子里,这个咖位恐怕还难入大家的法眼。

    陈果老师走红也是有原因的,客观分析一下,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一是特定历史背景:一方面国家对高校思政教育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大学生对思政课敬而远之、不感兴趣。那么,思政教育就必须逐渐弱化其深奥的哲学意义,改变其简单说教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而偏向于浅显易懂、更接地气的社会法治、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等等内容,和生活化具象化以及紧跟时尚的教学形式,而陈果老师正好迎合了这一需求。

    二是学校的精心包装和官媒自媒体的共同追捧。她上过新闻联播,也出现在各种媒体,这里面,学校对她的包装和宣传是非常重要的,“成熟知性”“高学历有气质”“别人的老师”,这些都是媒体不断强化的标签。当然,被包装的也不止她一个人,全国所有高校都在努力造星;思政课讲得好的老师也不在少数,至少当年给我讲科技哲学和讲道德与法治的老师我就非常喜欢,从这个角度看,她算是很幸运的。

    从上面两点来看,陈果和于丹有相似的地方,前者推动思政教育,后者唤起了国学的热度,客观来讲,她们对社会还是有很大贡献的。不过呢,一个人不能在荣誉和利益中失去自我失去方向,她们俩的实际学术水平都只能算是一般,做一个传道者可以,做大师还差的远。如果非要把自己当成大师、专家,甚至以此为业,挣钱挣到没有底线,那只会是捧得多高摔得多惨。所以,对陈果本人而言,降一降热度或许能走的更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