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从复旦教授陈果的演讲来看,你认为复旦大学哲学专业水平如何?为什么?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首先,陈教授一人代表不了复旦大学,因为毕竟复旦还有张汝伦教授呢!那些把陈教授的哲学课视为于式鸡汤的朋友,如果有幸能听听张汝伦教授的哲学课,估计就没有人再这么说陈教授了,因为张教授的课更哲学化,他讲的道德形而上学理论2和道德实践2,我是用了三年时间、各都学习了四五十遍的,当然我太笨,直至现在对这两节课也是一知半解的了。哲学艰涩难懂,不是一般的烧脑啊!如果听过张教授的课,就会知道陈教授那是在把晦涩的哲学感性化,变得尽量生动些,这就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教学方法而已啦!当然,张教授、邓晓芒以及吴国盛三位大师,那就不只是代表一所大学了,他们直接就代表着我国在世界哲学界的水准。
我可以的负责任的说,陈果没有真智慧,没有真学问,只不过是附庸风雅,装腔作势的假学者,她的哲学水平很低,而且是唯心主义哲学,这与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毛泽东哲学背道而驰。毛泽东说,唯物论是我党立党的哲学之本。复旦大学有陈果这样无能的老师让我十分汗颜!也让我十分看不起应试教育出来的所谓高材生。
“成了网红就飘了。”2018年,陈果在《开讲啦》节目中,将“耄耋”读成了“冒至”,尽管事后她公开道了歉,但是大众似乎并不想放过她。
“复旦就这水平?”“字儿都能读错,别再说自己是老师了!”一时间,各种风凉话充斥各大平台。
为什么仅仅是读错一个字,大众就这么不依不饶呢?因为那段时间,陈果被捧得太高了,正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样。
而她能够站在聚光灯下,被大众审视,看似偶然,其实也是必然。
1981年,陈果出生在上海,从小就博览群书,历史、哲学、文学、艺术,都有所涉猎,这也让她在看待问题时,既有深度,又有发散性思维。
考入复旦大学后,她直接在哲学系进行了本硕连读,博士阶段又深入研究了基督教哲学,这些在别人眼里非常枯燥晦涩的东西,陈果竟能从中找到别样的趣味。
就这样,担任了复旦哲学教师的陈果,成了学生非常欢迎的女神老师。
2010年,一个学生拍摄的陈果上课的视频,突然爆红网络,那个口口声声说“朋友是无用的”老师,竟让网友有种三观炸裂的惊奇。
此后,她的名句不断充斥网络: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
“成熟的人,都活在一束光里。”
“不是你遇到了完美的人,而是爱上你让他变得完美。”
……
那些深奥的理论,她总用形象生动并且文采飞扬的语言,进行趣味解读,而且联系生活实际,让人茅塞顿开。
有的学生说:“如果我一进校门,听的是陈果的课,我的人生都会被改写。”
可有人喜欢就有人抨击,他们认为陈果的课,一开始听着很神奇,再听觉得有道理,再一听,怎么有点“毒鸡汤”的味道呢?
于是有人说,陈果的课,也就是讲给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听听,是一种高端的幻想式生活,拿到社会上试一试,说不定就会碰的头破血流。
当然也有人是对“网络红人”有一种本能的抗拒,你不是红吗?我偏要揭开你光鲜的外衣,让你跌落神坛。
于是,当陈果将“耄耋”读错的时候,她火速被推到风口浪尖,汹涌的舆论,仿佛要一夜之间把她打回原形,批判陈果观点的热潮,也纷至沓来。
而这起事件过后,她的热度仿佛全部耗尽了一样,一下子就不火了。
这个结果似乎是必然的,每当有这样的文化名人横空出世,她身后伴随的,一定是争议,随之而来的还有突然谢幕。
曾经的北师大教授于丹,也是用与他人风格迥异的方式解说《论语》,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大众在读《论语》的过程中,接受她的价值观。
而于丹,也是在爆火之后,突然被放在聚光灯下烤,“贩卖毒论语”成了于丹的标签。
有一段时间,批判于丹似乎成了政治正确,不批不足以证明自己清醒。
其实,在这个文化快餐时代,不管是“毒鸡汤”还是“毒哲学”,它能够传播开去,就是有它一定的市场和价值,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某一群体精神上的空虚。
而那些喜欢给人灌鸡汤,或叮嘱人们少看鸡汤的做法,也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作者:魅蓝
编辑:池鸿
#社会#
除了味精冲出来的鸡汤,哪来的哲学!
把哲学讲到种地养猪的、广场跳舞的大妈都能笑一笑的感觉,是否作为一流学府的教学有点不适合,更不要以此为为领先和倡导,有点像唱小热昏的感觉,弓着背、手舞足蹈、时不时手插口袋动作,总感到高等学府授课方式怪怪得!是否还是我们老了?与现代脱节拍了?
于丹也好.阵果也这叫哲学吗?
需要澄清的一点,她不能代表复旦,只代表她自己。
人生哲学
做人不必讨好喜欢,只需问心无愧
做事无需让人理解,只需尽心尽力
坦坦荡荡做人,明明白白做事
做人不要期望人人都能理解你
你做得再好,也不一定人人都喜欢你
你做得再多,也不一定人人都说好
一样的嘴不一样的说法,一样的眼睛不一样的看法,一样的心不一样的想法
做人你只管做好你自己,你要明白
鹰不需鼓掌也在飞翔,小草没人心疼也在成长,深山的野花没人欣赏也在芬芳
————————————————————————#复旦名师陈果#人生哲学
人比较复杂,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把复杂的东西讲得简单明了有人就不愿意,如果复杂一点讲,听不懂了,也有人不愿意?这是什么呢?这就是哲学。是懂非懂的时候就是最哲学的状态。否定与肯定之间,好与不好之间,让人难辨,所以陈思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很哲学。能手舞足蹈地演绎思想,这就是十分哲学的一种状态。凡争议四起,哲理便随之产生。
讲的特别好,她把抽象的哲学讲的具体化,形象化,让人更容易理解,更容易应用于生活中。听了她的课,有种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的感觉。她讲的人生、人心、人性太透彻了,让人听了之后心情平和,不在愤世嫉俗,不在斤斤计较。她说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爱情,亲情,友情)真的是一语中的,针针见血。让很多人从此有了分化自己交往圈的感情界限,减少了了很多尴尬和误会,也让很多人从新认识了自己以及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
总之,她把一切事情的根源都说透了,她讲的道理当中既包含了佛家修心思想,又有道家的修身思想。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也真心希望天下每个人都听到陈果老师的这种解说,听懂,领悟,身体力行,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平美好!!!
whatsns
2022-09-21偶然看到过两个视频,一个讲衰老,一个好像是讲一流大学与超一流大学的区别。
现在明白了,原来是哲学教授在上哲学课。
前些年人大有过一个讲论语的女士,装模作样、矫揉造作、考堆砌华丽词藻和无病呻吟而大红大紫,后来销声匿迹了。因为在她自我陶醉的夸夸其谈中,诞生了一部新论语。希望复旦女教授的哲学课能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