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宁波出现过哪些历史名人?,宁波有哪些历史名人,宁波历史名人 施,宁波近代历史名人,宁波籍历史名人,宁波历史名人故事,宁波十大历史名人,宁波鄞县历史名人,宁波古代历史名人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山如碧浪翻江去,水似青天照眼明“,宁波余姚不仅有7000多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 丹山赤水”风景区,还出了王阳明、黄宗羲、余秋雨、朱舜水、严子陵等浙东名人。
黄宗羲宁波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是“东林七君子”黄尊素的长子。
他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陕西李颗、直隶容城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鸿儒”,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一生著述多至50余种,300多卷。
黄梨洲墓在余姚东郊的南雷村,自驾在阳明山庄下车即可。黄梨洲墓前有几眼水塘,有山泉活水流动。墓道边有神道碑,为全祖望所做碑记。
这里环境不错,其父黄尊素墓,有碑亭,墓道,古色古香的小桥,还有大片梅园,梅花盛开的时候非常漂亮。旁边还有一个龙虎草堂,里面有名人简介,附近有山庄、茶室,可以泡温泉休闲度假,还有佛光寺。
?地址:
宁波余姚化安山陆岙(靠近阳明山庄)
?门票:
免费开放
⏰游玩时间:
建议时长1-2小时。
?景区开放时间:
8:00-17:00
?拍摄亮点:
景区内有大片梅花,盛开的时候是最佳拍摄时间。
?交通:
建议自驾前往。公交从余姚北站的站南路站上车,乘坐[余姚102路]到[汽车南站]下;转[余姚515路]到[阳明山庄站]下,步行1.4公里可达。
“书圣”王羲之曾在宁波这个村子隐居!在这里皇帝六次下诏书,王羲之不为所动…
来自老朋友“寒江雪”的内容:
六诏村,位于溪口镇西南约23公里处,36省道穿村而过,剡溪一曲绕村向北。
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村中古树、古井、古桥、古宅众多,名人遗迹至今犹存,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愧为“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
王羲之(303~361),今山东临沂人,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后来到今浙江绍兴,任会稽内史,领右将军,这也是王羲之的别名“王右军”、“王内史”的由来。
晋永和十一年(355),王羲之受到会稽郡刺史王述的排斥。为了避开险恶的官场,他称病弃官,毅然携妻带子离开绍兴城南行,来到了现今的嵊州金庭镇华堂村定居。
期间,王羲之厌倦了嘈杂的世俗,在金庭东边约十多里处,找到了一个环境更加幽静的地方搭茅建舍,写字牧鹅隐居起来。
晋穆帝十分爱惜王羲之的才华,听闻他辞职隐居后,就六次下诏书请王羲之返朝为官。但此时的王羲之心意已决,坚辞不返。
于是,后人便把王羲之的隐居地称为六诏。
古人有诗为证:一曲溪头内史家,清泉白石桃花映。当时坚卧非邀宠,六诏不还百世夸。
六诏村东侧的剡溪,共有九曲,而六诏是第一曲。
清代学者全祖望曾写诗道:右军泼墨处,一昔来金庭。九曲自玆始,六诏想清风。
唐末吴越王钱缪,曾任镇海军节度使,驻浙东一带,他对王羲之的隐居地有所耳闻,曾来六诏巡视。当地民众为了纪念他,便在村中修建了这座钱王庙。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今山东济南人),为了躲避金兵之乱,带着大量的书画金石浪迹江南,境遇孤苦。
南宋建炎四年(1130),李清照来到了浙东一带,由于兵荒马乱,许多书画丢失了,最让她痛惜的是《兰亭序》摹本也被盗走。
《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但因为唐太宗十分喜欢该帖,死后被他带入了昭陵。所以后来的《兰亭序》都是唐人的摹本。
李清照非常仰慕同乡人王羲之,她来到了六诏,寻访他的遗踪,并在六诏村居住了一段时间。
李清照在这里寄情山水,写字赋词,从中汲取王羲之的精神力量,修复受伤的心灵。
我在六诏村走街串巷,东找西寻,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王羲之的“洗墨池”。
毕竟1600多年过去了,这个长方形的“洗墨池”是不是真迹,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的诚意已到了。
六诏村位于奉化、新昌、嵊州三地的交界处,未通公路时,这里是商贸集散地。
旧时,这里的街道非常繁荣,沿街有杂货店、米店、肉铺、酒坊、钱庄、旅馆等,故有“小宁波”之称。
现在的街面虽然冷清了,但上街、中街、下街依旧保持着几百年前的模样,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这家“兴隆副食商店”字迹犹在,但早以物是人非。世上没有永远,盛衰轮回,才是自然的真谛。
村中有许多古宅,看上去特别的沧桑。脱了漆的门板,生了锈的门环,门内,应该还有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这里的地面还是黄泥地,真是原汁原味。
不少老屋已经人去楼空,难觅烟火。老房子如果不加以改造的话,确实难适合现代人居住了。
不知道为什么,这里许多房子的山墙上,开有圆形或六角形的孔。或许旧时强盗多,难道这是观察孔?
六诏村的不少古宅,被列入“宁波市历史建筑”,得以保护。
现在是盛产“油闷笋”的季节,家家户户生产忙。这些油焖笋经过高温杀菌,就是成品了。我也买了几瓶,带几瓶回家给家人们尝一下,也算是拉动了一下经济,呵呵。
担风袖月:图文并茂,原来书圣王羲之当年在宁波隐居呢,可见江南的风景如画,一点也不假。
逍遥游:六诏,一条街巷细细长长的,分为两段,还是蛮好的,在这一带,也算是大市面了。我第一次是1996年10月去的,当时,村子还没有很破落,农业气息犹存。后来又去了几次,王右军的介绍多了许多,但农业气息越来越少了。
滋饭嘎嘎:这些村落是极好的,可惜年轻人口外流严重。
@宁波圈 各位小伙伴,你去过六诏村吗?看完有什么感受?欢迎留言评论。
#宁波头条# #宁波圈#
王阳明!可算宁波人。
清朝状元谁最牛?——咸丰同治光绪朝:
咸丰二年,章鋆,浙江宁波府鄞县人,官至国子监祭酒。
咸丰三年,孙如仅,山东济宁州人,官至内阁学士、江苏学政。
咸丰六年,翁同龢,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官至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同治、光绪帝师。
咸丰九年,孙家鼐,安徽寿州人,官至吏部尚书、刑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咸丰十年,钟骏声,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官至四川学政、侍读学士。
同治元年,徐郙,江苏太仓州嘉定县人,官至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同治二年,翁曾源,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翁同龢的侄子,官至翰林院修撰,因体弱多病辞官。
同治四年,崇绮,满洲镶黄旗,清朝唯一的旗人状元,官至吏部尚书、礼部尚书。
同治七年,洪钧,江苏苏州府吴县人,官至兵部左侍郎,曾以外交官身份出使欧洲。
同治十年,梁耀枢,广东顺德杏坛人,官至詹事府詹事。
同治十三年,陆润庠,江苏苏州府元和县人,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
光绪元年,张謇,江苏通州人,官至翰林院修撰,民国任实业总长
光绪二年,曹鸿勋,山东潍县人,官至陕西巡抚。
光绪三年,王仁堪,福建福州府闽县人,官至苏州知府。
光绪六年,黄思永,祖籍安徽徽州府休宁县人,寄籍江苏江宁府江宁县,
光绪九年,陈冕,祖籍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寄籍顺天府宛平县,官至右春坊右中允。
光绪十二年,赵以炯,贵州贵阳青岩镇人,官至广西学政。
光绪十五年,张建勋,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官至云南学政、黑龙江学政。
光绪十六年,吴鲁,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官至资政大夫。
光绪十八年,刘福姚,祖籍江西庐陵,寄籍广西桂林,官至翰林院秘书郎。
光绪二十一年,骆成骧,四川省资中县人,官至山西提学使,民国后任四川省议会议长。
光绪二十四年,夏同和,贵州麻哈州高视人,后被清朝派往日本留学,民国曾任江西省实业厅厅长。
光绪二十九年,王寿彭,官至湖北巡抚,民国曾任山东教育厅厅长,他办山东大学并任校长。
光绪三十一年,刘春霖,直隶河间府肃宁县人,官至福建提学使,民国曾任直隶教育厅厅长。
西风东渐,随着洋务运动兴起,清朝内部改革、外部革命声浪此起彼伏,状元不再是仕途的护身符。最后几位状元不仅在翰林院进修,还被派往日本留学学习治理现代工业国家的方法,他们也在追随时代努力推进中国向前发展的进程。#清朝##历史杂谈##历史天窗#
宁波籍航这大老板包玉刚。
金毛大汪汪
2022-11-15蒋介石,邵逸夫,包玉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