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心理学研究的任务是什么?,心理学研究的任务是什么,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学前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小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护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是什么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如何让生命更蓬勃?
@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
1、定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
在心理学界,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对人类弱点的研究远远多于对人类优点的研究。研究结果最集中的体现在《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简称DSM,目前,是第五版,是最为常用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较为精确的定义了各种精神疾病,贴上这个标签为,治疗提供了基础,医师或多或少都能给出治疗方案和建议。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病人来到一个精神医师的诊所,而医师无法确定他患的是什么病,那么,治疗就会很困难。同样的,如果我们想挖掘一个人的潜力,促进人生蓬勃,就必须先找到他的优势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更好的发挥。
2、标签也能影响这个问题
奇妙的是,这个逻辑反过来也成立,即标签也能影响问题。医生把一个健康的人诊断为胃病后,他就会常常觉得胃部隐隐作痛,但后来医生告诉他,“对不起,我上次误诊你了,其实你的胃很健康”,那么,他的胃疼立刻就消失了。同样的,如果我们把人诊断为某一种美德,比如,我们发现某人有善良的美德,并且明确的告诉了他,那么,他在现实生活中就会倾向于变得更加乐于助人。这就是标签的力量,心理暗示会对现实造成影响。
3、积极心理学理论专门解决这个问题
积极心理学首要的任务就是制定“积极心理学”自己的DSM,一个人的优点有哪些?——即一个人品格优势是什么?一个人(品格优势的上位概念)“美德”是什么?把这些精确的定义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进步,太重要了,对于人的发展完全可以提出更加科学、系统、有效的意见。
精确的定义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标签的力量不可小觑。积极心理学就是这样解决问题,促进成长,促进生命蓬勃的。人生的蓬勃状态,也是幸福的理想状态。
#心理咨询师说#
#心理成长战线#
【成长锦囊[118]:网络时代,维持专注力有诀窍】
Q:素心,互联网时代,怎么维持专注力?我在做任务的时候,很容易被手机信息所打断,怎么办?
32岁的IT工程师小王,最近想要提升自己,但发现很难专注,前来咨询。
A:今天继续给大家分享读起来很轻松的书籍《为什么精英都有超强专注力》,我们继续谈谈如何提升专注力。
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的办公离不开手机和电脑。很容易对它们养成依赖,但过度依赖,专注力也很容易被影响。
有一个清单可以帮助你检查对移动设备的依赖程度,如果以下的选项符合三项及以上,你的专注力可能被影响了。
这些选项是:
1.感觉无法克制自己使用手机;
2.感觉自己太常用手机;
3.社群网络的朋友重于现实朋友;
4.亲友曾经说你太常用手机;
5.没有手机就会焦虑;
6.不去没有网络的地方旅行;
7.曾经因为网络或手机与亲友吵架;
8.偶尔出现幻想振动症候群现象(误以为手机振动)。
你符合几项呢?如果符合三项,推荐你继续阅读接下来的专网络时代的专注力诀窍。
专注力诀窍我总结为三个一:一件事、一时段和一脱机。
01 一件事
一件事,是指当一件事情告一段落时,你再换另一件事情。不要同时开启多任务,也不要同时开启多文件和多程序,只开当下要用的程序或文件就好。
这是因为如果我们开启的程序或文件很多,反而会引诱人不断地切换工作项目,造成专注力涣散。
而因为我们容易陷入到多任务的状态,所以我们也要注意一时段。
02 一时段
一时段,是指不要什么都做一下,而是在一个时段里只做一件事情,不要同时做多任务。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喜欢多任务的人容易被信息转移注意力,反之,不常多任务的人只要发现专注力开始转移,就会主动控制回来。
也就是说,当我们一次只做一件事时,实际上是把注意力聚焦在当下和自身,增强了对自我的觉知,即使偶尔被分散,也有多余的注意力帮助自己拉回来。
但多任务可能已经分配了你所有的注意力,也就意味着你没有多余的注意力帮助自己回到当下。
我们还可以安排在特定时段来做特定的事情,比如,你可以把专注力本来就比较分散的时段,例如晚间用来进行娱乐,逛社群和网站等,这样一方面既可以让自己适当的休息,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我们提升专注力。
04 一脱机
一脱机,是指练习脱机是专心的第一步。
我们现在已经完全离不开手机,所以,你可以尝试不带手机2小时吗?比如试着去电影院看电影或者听现场的演奏会,又或者乘飞机,其实它们都是摆脱手机的绝佳时机。
安排脱离网络的时间,代表你有机会摆脱破坏专注力的邪恶网络,也就能让我们不对手机产生依赖和上瘾,不能上网的时间也值得珍惜。
“对,一件事,一时段,一脱机,这三个一也很容易做到,我试试看。”小王总结。
在网络时代维持专注力,你有什么诀窍?欢迎分享和交流。
小贴士:
今天的锦囊来自西多昌规的《为什么精英都有超强专注力》,他是日本著名医学博士,神经科医师,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睡眠与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客座讲师。
他拥有日本精神神经学会专业医师、睡眠医疗认定医师等多项资格,他除了临床经验丰富之外,还以咨询顾问的身份,指导人们通过改变大脑的使用方式提升专注力。
我想通过给大家分享这本书,帮助大家提升专注力。
如果你感兴趣,请关注我接下来的成长锦囊。
#职场加油站##成长锦囊# NO.118
心理/生涯咨询师素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生涯规划师,美国正面管教父母讲师,沙盘游戏治疗师,人际关系咨询顾问,英国思维导图导师。
个案时长1000+小时,10年+管理,5年+心理,以结果为导向,陪你玩转职场,情感家庭幸福,设计人生做自己,活出素心享清欢!
本锦囊来自西多昌规的《为什么精英都有超强专注力》,在此鸣谢。
描述心理事实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界定,以建立和发展心理学中有关心理现象的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概念体系。这涉及到大至对整个心理现象、小至对某一具体心理现象的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 揭示心理规律科学的心理学不能只限于描述心理事实,而应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现象的说明,即揭示某些现象所遵循的规律。一方面,研究各种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相互联系,以及表现出的特性和作用等。另一方面是研究心理现象所赖以发生和表现的机制。它包括心理机制和生理机制两个层面上的研究。前者研究心理现象所涉及到的心理结构组成成分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后者研究心理现象背后所涉及到的生理或生化成分的相互关系和变化。 指导实践应用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如何了解、预测、控制和调节人的心理。例如,可以根据智力、性格、气质、兴趣、态度等各种心理现象表现的情况,研制各种测试量表,藉以了解人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为因材施教和人职匹配提供依据。
岁月如歌
2022-11-12《拖延心理学》作者找出了4个zui可能导致拖延的原因:对成功信心不足、讨厌被人委派任务、注意力分散和易冲动、目标和回报太过遥远。本书通过对拖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和对大脑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让我们能够重新理解拖延并明白怎样以全新的方式采取行动。
本书还为我们提供了达成目标、管理时间、谋求支持和处理压力等一系列克服拖延的方法,她们提供的方案非常实用并经受过实践的检验。此外,本书还考虑到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代文化诉求,以及诸如注意缺陷障碍、执行功能障碍等问题对拖延的影响,甚至还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边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实用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