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咨询师是谁?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然后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 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1936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侵占,赴英国避难,次年于伦敦逝世。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三月精舍|美好】
学会追求人生的美好,
那些美好从来都是丰盛端庄、
郑重自持的。
如同一种秩序,
一种道理,
值得我们去追寻和拥有。#心理咨询师说#
罗翔老师说:“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无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那个鸿沟。”很好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知道这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之前一位心理咨询师做了个比喻,他说这就好比孙悟空和唐僧的关系,孙悟空就代表头脑,一个跟头就可以翻十万八千里,到达西天,但是对于唐僧来讲,他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过十万八千里,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
所以说,在头脑层面明白了一些道理,仅仅是明白了而已,但如果真的把它活出来,取得真经,必须要真的自己亲自体验,我们知道的那些道理,并不是自己的经历,所以无法代替我们支撑完美的一生。
能够理解并且做到,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需要我们具备强大的自制力,以及勇气。
早在我国明朝时期,著名思想大家王阳明先生,就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哲学理论,“知”是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行”是我们的实际行动。
恐怕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这“知行合一”。
知而不行,等于不知。
在我看来,这痛苦的根本就是,你想活的像猪一样每天什么都不做就能有饭吃,但是又做不到像猪一样活的心安理得,所以痛苦由此而来。
有人说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太懒。
这就在于你是否真的想要。
当你想考上梦想中的大学,再懒都会坚持学习、刷真题、认真读书;
当你想攒钱去梦寐以求的旅行拇目的地,再懒你都会努力工作,开源节流;
当你想做一名直播间的主播,再懒你都会去学习直播知识,去研究去揣摩主播状态。
…………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当年想要考上梦想的大学,可是第一次高考英语成绩33分,以失败告终。
1979年第二次高考,英语考了55分,没过录取分数线,又失败。
1980年第三次,两个小时的英语考试时间他仅用了40分钟就交卷了,最终英语考了95分,那年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是380分,他总共考了387分,顺利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
他知道,如果想考上理想大学,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他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于是每天早上6点起床看书,一直到晚上12点还不肯休息,为了复习废寝忘食,最终结果也有了相应的回报。
俞敏洪的这个例子就是“知行合一”的最佳案例,因为他对考上大学的渴望,他知道想拿到这个结果就要付出不同于常人的努力这个道理,因此每天付出实际行动,最终赢得目标。
真心想要拜访的地方,去敲三次门又何妨?
如果心中一直想,却一直未行动,那可能就是你原地踏步的痛苦还没有大于改变的痛苦,否则,当你真的拿出诚意时,老天自会给到你答案。
淡定自如
2022-11-12?【小明语录】编辑:李艳玲
原生家庭是一个精神分析流派的外国心理咨询师发明的,有一个专用概念特指“父母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除此之外其他东西不对应到这个概念里去,很多人经常满口说原生家庭,根本没搞清楚这个词的范围在哪里。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指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社会阶层和经济地位是一个环境的要素,不需要父母专门给孩子做教育,孩子都会被影响,被感知到的一种环境。
心理学正规的术语不会用原生家庭这个词,我们只用“早年教养环境”这个词,为什么?
因为早年教养环境,才能真正包含孩子在环境要素里,成长需要具备的一切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