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2

广东文科考生学中文系或历史系有什么合适的选择?

想咨询一下关于广东文科考生学中文系或历史系有什么合适的选择?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4 个回答

  • 淡定人生

    一道画语: 《中国美术教育之我观》-19(接上)辛亥革命到建国前,民国之美术教育以一大批中高等美术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美术系科之出现为标志从而进入了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主要有: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厦门美术专科学校、南京美术专门学校、私立上海艺术大学、私立上海艺术专科学校、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私立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私立京华美术学院、私立中华艺术大学、私立西南美术专科学校、私立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香港万国函授美术专科学校、私立中国艺术专科学校、万国美术专科学院、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私立江苏正则艺术专科学校、私立南中美术院、私立南华学院艺术系、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延安解放区的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等,除了解放区的鲁艺之外,各个学校皆以绘画为主,兼学中西,所谓“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精英”(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引进了西方绘画及其教学模式,此乃现代美术教育之重要特点也。

  • 秋实累累

    看到题主是广东考生,那应该是不愿意出广东的了,哈哈 ( ̄▽ ̄)~*


    不知道题主说的这中文系和历史系是指中文和历史相关的专业,还是指汉语言文学和历史学。


    广东文科有很多不错的院校,总体来说中文要好于历史。像师范类院校都会开设历史和中文相关专业。此外,综合类院校不一定都会有中文和历史相关专业,但也会有跟其有关系的专业。


    根据各院校水平,大概分成三档:


    第一档:如果能上211、985可以选择这些学校

    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


    中大是一个综合能力很强的大学,不用太多介绍。中大的汉语言文学类专业是中大的王牌之一,虽然现在中大的历史类专业实力呈下降趋势,但历史专业是其最早开始的专业,底蕴十分深厚。


    华师是广东最好的师范类院校,相关的师资也很不错,中文和历史相关专业一直都很不错,都是学校的王牌专业。中文专业要好于历史专业。


    暨南大学虽然是以金融类专业见长,但其汉语言文学在广东甚至全国都有影响力。而且暨大的新闻学是能和中大媲美的,甚至有些方面是要优于中大。历史相关专业确实是暨大的弱项。


    第二档:优质本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深圳大学


    广外语言类专业很强,尤其在学校里面可以接触到很多小语种,毕业之后中文和写作底子扎实的话,再学习一些小语种更利于毕业找工作。


    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中文这三个专业是广州大学文科专业中报考人数相对较少的三个专业,所以分数相对会低一些。但并非强项,如果只考虑在广东发展,分数又不太理想可以考虑。


    深圳大学的汉语言文学并非学校的王牌,但学习氛围和师资不错,近几年深圳一直在识图提升自己人文气质,也比较需要这方面人才。


    第三档:一般本科,由于历史学比较偏门和难就业,很多比较一般的本科院校不会设有历史学专业。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汕头大学、岭南师范学院


    汉语言文学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学习师资很好。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该校最好的专业之一,并且也比较受到外界的认可。

    岭南师范学院中文相关专业要好于历史专业。

    把汕头大学放到这一档是因为其中文和历史相关专业都不是很好,但好在名气比较大。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秋水伊人

    南漳: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敖光旭


    敖光旭, 1968年9月20日出生,湖北省南漳县人,1987年毕业于襄樊学院中文系。历史学博士,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孙中山研究所、近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2-1995年就读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孙中山研究所,师从李时岳、张磊、黄彦、刘望龄等先生,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1999年就读于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2002年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
    2005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2010年晋升为教授;
    2012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种刊物发表论文超过32万字。在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发表论文1篇。研究课题主要涉及乾嘉考据学与近代学术思想、中苏外交与中国社会变动、清末民初之浪漫主义与保守主义、广东商团与岭南社会变迁、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孙中山研究、醒狮派研究、苏曼殊研究、中国近现代文学史。
    报刊媒体论文
    1.《论孙中山在1924下半年的是是非非》,2.6万字,《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6期。
    2.《章太炎的“学隐”思想及其渊源》,3.2万字,《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1期。
    3.《商人政府之梦——广东商团及“大商团主义”的历史考察》,5.5万字,《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4期。
    4.《共产国际与商团事件》,2.2万字,《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5.《1920-1930年代国家主义派之内在文化理路》,3.2万字,《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2期。
    6.《1920年代国内蒙古问题之争》,3.0万字,《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4期。
    7.《革命、外交之变奏——中俄交涉中知识界对俄态度之演变(1919-1924)》4.7万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5期(2007年3月)。
    8.《失衡的外交——国民党与中俄交涉(1922-1924)》,4.7万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8期(2007年12月)。
    9.《苏曼殊文化取向析论》,3.3万字,《历史研究》2010年第5期。
    承担课题项目
    1.从激进到保守:国家主义派之学理建构及文化取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2.广东商团研究(1908-1925),国家社科项目。 
    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






    图一: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敖光旭
     
    图二:2017年12月16日上午8:30,四川省第三届“高考改革卓同论坛”——历史学科论坛在遂宁卓同国际学校隆重举行。图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敖光旭,应邀参加并讲话。四川省第三届“高考改革卓同论坛”——历史学科论坛在遂宁卓同国际学校隆重举行。图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敖光旭,应邀参加并讲话。
     
    图三: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敖光旭的著作《亦僧亦俗的文化奇人苏曼殊》

  • 沉稳前行

    【广州华商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月薪3839】

    2021年12月31日,广州华商学院发布《广州华商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报告显示,广州华商学院2021届共有6550名毕业生,21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高于全省21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21届毕业生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共92人,其中考取国内研究生50人,出国出境留学42人。20届毕业生平均薪酬约为3839.25元(21届未公布)。

    第一,从就业薪酬水平来看,2020届毕业生总平均薪酬约为3839.25元,与去年持平,其中最高的是创意与设计学院的产品设计专业,平均薪酬为4718.06元;其次是数据科学学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4583.33元;再次是文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4344元。

    第二,从毕业去向落实率来看,毕业去向落实率最高的院系是工商管理系,其次为创意与
    设计学院。该校大部分专业的毕业去向落实率较高,毕业去向落实率第一的专业为市场营销(商务策划管理方向)、动画等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达100%;财务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环境设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三分之二专业的毕业去向落实率能达到90%以
    上。

    第三,从就业单位类型来看,2021届毕业生到中小型企业就业的人数占本科毕业生人数的68.52%,在各类型就业中占最高比重;到国有企业就业的人数不多,较去年总数略微增加,占3.76%;到政府机构工作(通过公务员考录和合同工等形式)、事业单位的毕业生人数较去年有提升,分别占2.26%和1.27%;应征入伍的毕业生有11人,占0.17%;参与国家地方基层项目的毕业生有32人,占0.49%;自主创业人数为38人,占0.58%;国内升学人数较去年有提高,共50人,占0.76%。此外,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该校毕业生出国出境人数降幅较大,占比0.64%。

    第四,从就业地区流向来看,2021届纳入就业方案总人数为6550人,其中在广东省内珠三角地区就业的有4589人,占总人数的70.06%;在省内非珠三角地区就业的有931人,占总人数14.00% ;在外省就业的有1030人,占总人数15.49%;待就业人数共586人,占8.81%。

    第五,从进入世界500强和中国企业100强情况来看,2021年期间召开大、中、小型招聘会共5场次,全方位助力毕业生进入名企。2021届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的人数有143人,进入中国企业100强的人数有179人,进入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有40人。

    第六,从国内升学情况来看,2021届毕业生考取国内研究生共有50人:传播与传媒学院4人;创意与设计学院4人;会计学院7人,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2人;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4人;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系11人;数据科学学院1人;外国语学院7人;文学院10人。

    第七,从出国(境)情况来看,2021届毕业生考取境外研究生共有42人:传播与传媒学院 2人;创意与设计学院3人;国际学院3人;会计学院14人,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3人;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3人;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系8人;数据科学学院2人;外国语学院2人;文学院2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