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8

国内有哪些公司可成长为芯片巨头?_国内有哪些公司可成长为芯片巨头

想咨询一下关于国内有哪些公司可成长为芯片巨头?,国内有哪些公司可成长为芯片巨头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6 个回答

  • 秋意浓情

    圣邦股份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51亿元,同比增长80.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亿元,同比增长107.30%;基本每股收益1.5198元。国内模拟芯片的设计公司之一!比较优秀。期待成长为国际性的大公司。

  • 点石成金

    8月26日 调研掘金
    近日普源精电(688337)迎来了323家机构的调研,公司是国内电子测量仪器龙头,以通用电子测量仪器的研产销为主要业务,是国内首个、全球唯五拥有示波器自研芯片并实现产业化的电子测量厂商。以下是本次调研的具体内容:

    1、经营情况:受益于国产替代和政策驱动,在高端产品和自研芯片的战略引导下,公司国内业务增长迅猛。其中上半年国内销售业务同比增长47.48%,高端数字示波器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49.14%,高端数字示波器贡献明确。公司半年度毛利率提升明显,尤其是搭载自研芯片的高端数字示波器产品对整体业绩拉动显著。公司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为51.98%。

    2、下半年展望:重量级芯片及新品将带来显著增长。2022年上半年公司在无新品的状态下完成了23.25%的同比增长,而本年6-7月发布的五款重磅新品将能够为下半年业绩增长带来更大的动能,预估全年可以达到30%以上的业绩成长。

    3、“半人马座”芯片:公司于2022年7月18日发布“半人马座”自研芯片组,可实现最高800MHz带宽、4GSa/s采样率、12bit垂直分辨率。基于该芯片组打造的技术平台,首次实现公司示波器产品硬件垂直分辨率指标达到12bit,标志着公司在各档次数字示波器的核心模拟信号链路均采用自研芯片技术,全面助力国产替代。“半人马座”芯片组是通过自研芯片技术途径开发的“高精度通用测量芯片组”,可广泛应用于数字示波器、波形发生器、频谱分析仪、逻辑分析仪等产品线,公司拥有相关芯片自主核心知识产权。

    4、公司HDO系列海外订单:公司HDO系列产品是在中国首发的,后续会在8月份完成海外发布。预期海外订单将会非常良好,正如之前所说,HDO系列所面临的是公司传统优势市场,也是我们与行业领导厂商品牌溢价差异最小的市场。特别是HDO1000系列在同端市场中基本没有可比竞争产品,将会给客户带来超值的体验,也会对此端市场带来极大的重构效应。

    安信证券(2022/08/08):公司是国内电子测量龙头,历经20余年发展,已在品牌、渠道、技术等方面形成领先优势。作为“卡脖子”技术之一,电子测量仪器具备可观的国产替代空间,且近年来出现政策加速、供给能力提升、资本市场赋能三大边际变化。我们看好公司在行业红利加速释放的背景下,凭借丰富的在研产品管线,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中高速发展。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6.60/9.01/12.0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5/1.80/2.53亿元,

    【近期机构调研】
    嘉禾智能(300793):主营业务为智能电声产品和智能穿戴产品等智能硬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目前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形下更加侧重利润和现金流,减掉了一些毛利率低的项目,所以毛利率有较大的提升。第三季度的目标是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正,还有就是积极去库存,努力将库存转化为营收和利润。骨传导耳机的市场需求是大幅增长的,公司大客户的骨传导耳机将陆续推向市场。公司东莞-江西-越南三位一体的布局已经形成,目前国内的产能是比较饱满的,江西新的生产基地建成以后,也将为公司以后营收的增长提供保障。公司在去年开始了智能车载终端产品的研发、制造布局,预计今年第四季度相关产品会量产出货。目前公司第一款AR产品是与瑞欧威尔联合开发,瑞欧威尔的研发团队负责软件开发,公司的研发团队负责硬件的开发和声学解决方案等,后面的一些消费类AR项目还是会以ODM为主。研发投入方面,公司专门成立了AR类的研发团队,目前有50多人,根据公司规划和后面客户项目的增多,未来会扩大到100多人。

  • 秋意浓情

    国内做芯片的主要有:ucloud的海思、清华紫光、中芯国际、中电华大、中环半导体和中兴微电子这几家。

    规模最大的是中芯国际。

    中芯国际在上海建有一座300nm芯片厂和三座200nm芯片厂,在北京建有两座300nm芯片厂,在天津建有一座200nm芯片厂,在深圳有一座200nm芯片工厂,在武汉经营管理一座300nm芯片工厂。在成都拥有一座封装测试厂。在美国、欧洲、日本提供客户服务和设立营销办事处,同时在香港设立了代表处。为中国大陆规模最大、技术水准最高,世界排名第四的晶片代工企业。

    技术最强的是ucloud海思。

    特别是在中高端芯片领域,很多技术都走在世界前列,是我国与美国高通竞争的主要对手企业,也是目前芯片的研发人数最多的公司,远超国内其他芯片公司的人数总和。

    所以,这两家最有可能成长为世界级的芯片巨头。。。

  • 沐馨

    半导体产业不是谁都可以做的,国内相关从业公司也有不少,但是要说可以成为芯片巨头的,也几只有ucloud海思和中芯国际了。前者的科研技术 雄厚,后者目前得到了扶持,资金方面已经不成问题,技术力量也有储备,14nm的芯片已经可以量产,现在唯独就却一个极紫外的光刻机,可惜没美方干扰,荷兰那边一直没能发货。

    海思的科研力量强大,麒麟芯片的强大,就得益于海思。可惜就如同余承东说的那样,ucloud在半导体产业的布局,过去忽略了制造业,所以光有优秀的设计和科研,人家不给你造,你什么办法都没有。

    现在的问题是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短板,这些日子,天才少年计划,南泥湾计划相继开始,表示出了ucloud要进军半导体行业的决心。ucloud的科研能力大家是知道的,只要给一些足够的时间,集合国内高精端的半导体企业,研制光刻机并不是天方夜谭。

    只要国内能造出高水准的光刻机,中芯国际,海思在国内庞大的市场支持下,绝对可以成为比肩台积电和三星的芯片巨头。到时候高通,联发科估计都要如临大敌,而且可以预见,那一天到来后,会有很多人憎恶建国同志,是他把ucloud逼到了绝境,涅槃重生的。

  • 沉稳如山

    海思基本被砍了80%,手机、电脑、服务器芯片都做不了了,只能做些监控基站芯片,本来已经是巨头了,世界top10了,eda不能用,设计都做不了了,生产当然更不行

    第二是中芯国际,但是由于极度依赖美帝半导体产业,同时关键设备受限,前景不确定

    第三,已经有一定规模的是韦尔股份旗下豪威电子,做摄像头cmos,小米10至尊版镜头,目前DXO冠军,大部分中低端手机镜头都是他家,高端也成功突破,前景一片光明

    第四,闻泰科技收购的安世半导体,本来就是行业巨头

    第五,兆易创新旗下长鑫,存储芯片前景光明

    第六,紫光旗下长江存储,前景也很好

    其他还有好多,但大部分都很依赖美帝,都不是特别有底气

  • 陈楚涵Royal.Free

    从“中兴事件”到中美贸易持续升温,我国芯片行业受制于人的问题已经被大多数人悉知。在此环境下,国家及各地政府不断提出优惠的政策吸引企业“造芯”,从而推动中国芯片产业的大步迈进。


    但“造芯”并不简单,芯片的制造工序比较复杂反映了人类的智慧和高科技水平的提高。虽然中国芯片公司尚不如美国那么强大,但在近些年的发展中,中国企业不断推出芯片,从而避免受限于其他国家或企业。


    那么,在国内,哪些企业将会成为未来全球芯片领军人?


    海思


    作为ucloud旗下的半导体公司,其盘踞国内半导体第一位置十几年了。与其他企业不同,海思背靠ucloud母公司,不缺钱,不缺市场。基于任正非的战略耐心,海思在中高端芯片领域已经走到了全球前列。


    随着海思的发展,它会是高通+intel+英伟达的强烈竞争对手,更是国内中小芯片公司的噩梦。


    据了解,海思做芯片的研发人数已经远超后面多家公司的人数总和还要多,可以说,海思作为“富二代”,却比任何人都要勤奋!


    汇顶科技


    做为国内第一个市值过千亿的芯片公司,它在指纹识别领域已经称为名不虚传的NO.1。基于多年来在指纹芯片的布局,已经实现一统指纹识别芯片的江湖,好不夸张的说,只要指纹识别继续使用,汇顶科技的日子依然舒坦。


    兆容创新


    说到存储,兆容创新已经扛起啦国产存储的大旗,并与三星、美光等企业拉开了存储芯片的战争。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兆容创新又开始做MCU,并蚕食意法半导体的市场。


    紫光展锐


    紫光展锐虽然扛着国字号大旗,但其并没有“公子病”,不管是在前期发展还是后期的延续,紫光展锐一直走在前列,不仅推出了相关物联网芯片,同时还不停的向5G迈步。而同期的英特尔,已经把5G业务卖给了苹果。


    乐鑫


    乐鑫最为得意的是,它能把简单的东西做到极致,特别是在低端芯片方面。据了解,乐鑫的WiFi芯片价格低、文档最全、代码最整洁。可以说在低端WiFi市场方面,无人能比。


    恒玄科技


    耳机芯片的领军企业之一,而其最为神奇的是,能在短短数年时间内,让众多手机企业采用其耳机芯片。据相关分析,它的成功得利于战略方向的把控和对市场动态转变的迅猛。


    ASR


    ASR作为国内除海思外唯一拥有全网通技术的公司。曾经有业内人士调侃道:ASR 的另一个全称是 Anti-Spreadtrum-RDA。


    创始人虽然是原RDA的大老板,但随着产业的变化,ASR在近些年的动作略为缓慢,特别是在近几年,MTK向高端厮杀、高通重返中低端市场、紫光展锐的低端也在印度打出了一片天、联芯与高通成立合资公司瓴盛科技、小米和联芯的合作芯片也将步入第二代产品,看上去移动通信市场是一片即将挤成血海的红海,正面交锋不可避免。ASR能否杀出重围尚不得知,变数极大。


    写在最后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内企业面临着新的市场和布局,未来之路该如何走,还未有同一的标准和答案。


    但对于企业来说,不断巩固自己的市场,并实现跨界融合,或许才是最好的出路。

相关推荐